馮小剛最經典的電影之一,卻票房慘淡。很少有人再拍出來!
電影的背景講述了1942年,抗日戰爭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正處於白熱化階段。燎原之火,生靈塗炭,天災人禍,哀鴻遍野。
電影1942插圖
劇中插圖
當所有人的軍事家政治家都在爭奪一城一地時,很少有人發現此時的河南正處於一場慘絕人寰的大旱災。
影片中的老地主(張國立飾)
影片中的主角東家(張國立飾)是一位狡猾,有心計典型的封建地主。但是在鬧饑荒的年代,也無法避免自己家財和糧食被土匪饑民一搶而空。
在與饑民和土匪爭奪的過程中,親眼見證了自己兒子被殺死的殘忍場景。家財幾乎耗盡的他加上又喪失了親人的悲痛,被迫同幾百萬災民一起逃荒。
逃荒的過程中遭遇強兵哄搶馬車糧食,又親眼目睹了自己老娘兒媳雙雙被餓死的慘狀。他的遭遇也是這三百萬災民的縮影,強烈的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黑暗與人民的生存空間的狼狽不堪。
影片的另一邊河南省政府主席(李雪健飾)不忍心看到人民生存於水深火熱之中,毅然求見蔣委員長(陳道明飾),但是無奈的是當秘書在向委員長彙報工作時,任何一件事都比他要反映的問題嚴重。他只好閉口不提。
美國時代報刊的記者白修德(Adrien Brody 飾)目睹了這一切,看到了災民被餓死的畫面,看到了屍體成山的場景,看到了野狗食人屍體的樣子。他內心幾乎崩潰破裂。不顧一切阻撓向蔣委員長反映了自己看到的一切。因為這一切影響著國家的形象與給外界帶來的議論。政府撥出8000萬斤糧食,但是面對3000萬的人口只是杯水車薪。
另一邊老地主跟幾百萬災民也逃荒到了陝西境內,但是城區不讓災民入內,加上饑寒交加,忍著心痛用自己的女兒換了糧食.......
影片中出現了多個角色,有虔誠的基督教徒,有深知人間疾苦的政府主席,也有堅持真想相美國記者,還有高高在上的蔣委員長等等。他們用盡自己的方式方法,但是卻發現也無法改變人民的疾苦,和煉獄般的生活。充分說明了當時社會的黑暗與世界戰爭帶來的強烈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