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場長久的修行
有言:「少不讀水滸,老不閱三國」少年之時,血氣方剛若再加點些英雄與少年的莽撞,便不可收拾。垂暮之刻若有處於亂世之心,便似身邊環境為亂世,意會奸詐無比。
由三國來作例,二十歲讀閱,曹操為心之所向,四十歲讀閱,司馬氏為萬全之策,若六十歲讀閱,劉備最當心頭。
歲月總是與生活有關。生活卻像釀酒,巧被熟生,每一天的日子都會更加熟練,有些做對卻無法解釋的事,當做歲月的饋贈,為之生活經驗。
不知哪本書上看到過,一個解讀生活與經驗的問題,與其說解讀不如當作更好的發現。前提沒有欺騙,大家都心知肚明的知道,每個人最後的處境便是亡去。如此說來,自問如何知道,你或家中長輩、父母告知,或許親友告知。可是你明白,他們未曾體驗也未親眼而見。如此推來,大家都如何明白。書中解告為,每個人都在生活中生存匍匐,似乎是被生活訴言而知,正如歲月與生活的經驗。
如此說來便也合理,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生活的雖無關聯,卻在許多問題中達成一致。又拿多數人來說,若深拋其下,眾人不得知,只有少數智者,發現而深思解答與眾人聽。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讀書作為獲取知識的最快途徑,從古至今,望眼全世界都是如此來蹭長知識。行萬里路是為獲取生活閱歷,而後為生活中的經驗,為自身所用,增益。
在我已忘了那本書中說,知識打磨過後為智慧,閱歷琢磨過後為經驗,而智慧為大智,經驗為小智,但卻無取一智,似為左右手,右手為執筆方便,而左手卻端食糧之碗而快。
生活經驗與生活有著萬縷千絲的聯繫。而生而活越長久,經驗為之越厚,又加少之時讀書,更加有或奸詐、豁達、開明、一針見血。既有古言戲謔:「老而不死是為賊」
如此可說,第二段拿三國作例子卻也正確,二十歲,正當年華、風華正茂,曹操書中官渡之戰名揚天下,正中少年下懷,而至不惑之年又讀此書,多分感悟,司馬氏隱忍數年,卻後而得天下,是為正確。如至六十花甲之年,再看劉備,為漢室皇族卻三十歲都碌碌無為,還不心灰意冷仍堅持而下,日後定是為英雄。
人生之過一回,卻又幾個來回,就好像樹下乘坐,春秋冬夏,皆有不同。心明知第二年又是如此,所以生活給我們應對第二年樹下的經驗。
我極愛小波這個作家,他的自由、作品的不可約束,對於生活的反抗,如同他寫過的那頭豬一樣,一次次的越過欄杆,又忽然去想與陳清揚發揚江湖友情的激越。
《黃金時代》中有對生活的描述,一下刺痛我的心。
「那一天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後來我才知道,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後變得像挨了錘的牛一樣。可是我過二十一歲生日時沒有預見到這一點。我覺得自己會永遠生猛下去,什麼也錘不了我」
生活像蠶繭一樣,密密麻麻的包裹住我們。或許你破繭成蝶,或許你死於冬日。所以,需要反抗、需要自由、需要幻想、還需要詩意的世界。
他會給我們,經驗與智慧,也會讓我們感受孤獨與平凡。他似乎是個公平公正的老人。開一些嚴肅的玩笑,也會送一些明媚的暖風。
※為什麼襄陽在古代軍事中的地理位置如此重要?
※國學共讀 | 讀懂這一點,你比諸葛亮更聰明!
TAG: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