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最愛的窩裡斗,被姜文25年前的這部劇拍到血淋淋
據媒體報道,在近日舉辦的香港國際影視展上,出現了電視劇《曹操》的大型海報。
姜文確定出演劇中的主角「曹操」,這是他時隔25年後再次征戰小熒屏。
近年來,多以電影導演和電影演員身份被人熟知的姜文,在25年前曾向觀眾奉獻出一部精彩的電視劇作品,它就是——
《北京人在紐約》
A Native of Beijing in New York
即便你沒看過這部《北京人在紐約》,也應該聽過由劉歡創作的那首傳唱度極高的主題曲《千萬次的問》。
如今看來,無論歌還是故事本身,都已成為一代國人不可磨滅的記憶。
正如有評論所說:
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折射出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全景式展現北京人在紐約生存狀態,早在20多年前就引起轟動,成為描寫第一批赴美淘金的中國人事業與情感歷程的經典之作。
上世紀90年代初期,移民美國是諸多國內年輕人的夢想。在這其中,去美國追尋藝術夢想的人又成為一個龐大的群體。
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的主人公王啟明(姜文 飾)正是這浩蕩大軍中的一員。
王啟明和妻子郭燕滿懷期望踏上了赴美之行,可剛下飛機就遇到了語言不通的問題。
在焦急等待了許久後,郭燕在美國的姨媽終於到機場接到了他倆。
坐在親戚的車上,兩人似乎有著賓至如歸的感覺,看著窗外繁華的城市街景,王啟明情不自禁地大喊著:「美國,我王啟明來了!」
然而,等待他們的並不是可口的飯菜和舒適的被窩。
親戚把他們送到一棟建築的地下室入口處,把鑰匙遞給他們後便開車遠去。
當他們打開地下室房門後,眼前雜亂破敗的景象,讓妻子郭燕忍不住流出了眼淚。
沒有被子、沒有像樣的傢具,在這陰冷的地下室里有的只是滿牆的塗鴉。
就在這一刻,郭燕已經意識到自己做了錯誤的選擇,不應該來美國。
住所不過是小兩口需要面對的一個小問題,日後等待他們的則是無窮無盡的磨難。
妻子讓王啟明拿著親戚給的介紹信到一家餐館去謀差事,這對於學習了10多年音樂的王啟明來說本身就是一件難以說服自己的事,但為了生存,他別無選擇。
求職之初,王啟明還是沒能放下自己「藝術家」的架子,他到湘院樓餐館時,以找老闆有事為由,先坐在吧台品起了酒,而此刻的他其實身無分文。
見到老闆阿春(王姬 飾)後,王啟明拿腔拿調的點評著店裡的音樂不合時宜,引起了阿春的反感,一言不合,兩人便起了爭執。
唇槍舌戰一番後,王啟明以「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氣節,想丟下手錶抵酒錢,老闆阿春卻堅持要他付現金,無奈之下,王啟明只能選擇打工還債。
接下來,王啟明遭遇了形形色色的人欺負,而這些「惡人」並不是他鄉的陌生面孔,而正是在美的「同胞們」。
皮特本是湘院樓的收銀員,他和老闆娘阿春保持著曖昧的關係。後來,阿春發現他偷拿店裡的錢,便把他發配到了後廚,兩人的關係也就此疏遠。
王啟明到後廚時,正是皮特失落之際,他便對這個新人處處刁難,還用王啟明聽不懂的英語罵他。
王啟明並沒有被眼前這個刻薄的小人所影響,他開始踏踏實實幹活,切洋蔥弄得淚流滿面。
洗碗洗到狼狽不堪。
辛苦打了一天工,王啟明終於還了酒錢的債,老闆娘阿春向他遞來橄欖枝,希望他留在店裡工作。
劇中的阿春,既獨立又端莊,是那個時代在熒屏上難得一見的現代女性形象。
王姬擅長塑造具有個性和追求的女性形象,潛力較大,在《北京人在紐約》中飾演的聰明、智慧、能幹、漂亮、獨立、堅強的阿春作為社會最初轉型時期的女性形象,影響了人們對傳統的顛覆與對現代女性的認同。
該劇播出後,阿春這個角色受到觀眾的追捧,被稱為「最有風情的女人」,有情有義的「阿春」一時成為萬千男性觀眾的「夢中情人」。
演員王姬憑藉對角色阿春的精彩演繹,獲得第12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女主角獎。她年輕時的獨特氣質也和這部電視劇一起深深銘刻在觀眾的腦海里。
▲王姬(中)與王志文(左)、何賽飛青年時期的合影
阿春後來成了王啟明在異國他鄉的紅顏知己。
兩人在劇中也上演了令人血脈僨張的激情戲,這種美國式的放縱,對於那個年代的國內觀眾而言,著實是有些挑戰的。
▲第一次看到這段戲,毒藥君還是個小盆友啊,臉紅了好久~
不止王啟明這邊與老闆娘深陷曖昧,妻子郭燕也在工作中被異性老闆給「盯上了」。
王啟明和郭燕本是能夠共患難的小夫妻,但異國他鄉的種種誘惑和打擊,讓他們的思想和信念悄然發生著轉變。
劇中有一場戲讓觀眾看起來甚至會有些不適感。
在後廚切菜把手指弄傷後,王啟明打算去另找一份工作,他在加油站看到有人用單手加汽油,便向一旁的工作人員詢問是否可以應聘。
王啟明聽聞這位工作人員是北京老鄉後,表現得十分欣喜,但一旁的老鄉卻句句挖苦他,此人說到,
「我在國內是蹬板車的板爺,你們這種藝術家都不會看我們一眼。您這號兒我見多了,國內是個香餑餑,走哪兒都想當爺,老把自己當根蔥。」
面對著句句帶刺的挑釁話語,王啟明沒有多說,轉身要離開。
板爺突然叫住了他,說自己的孩子要辦生日派對,讓他來拉琴,賞他點零花錢。王啟明終於咽不下這口氣,說了句:「都是北京來的,你裝什麼孫子呀!」
隨後,兩人起了爭執,板爺把王啟明狠狠打了一頓,然後掏出幾張美金丟在他的臉上。嘴裡還念叨著,「白人不敢惹,黑人打不過,只能拿你練手了。」
如果說王啟明自身經歷的磨難是第一代「美漂」不可避免的代價,那麼當他成為暴發戶後,生活仍然沒能變得安逸。
一方面,他要承受多年生意夥伴的背叛。
另一方面,本想把女兒接到美國享受優渥生活,誰料年輕一代卻遭到西方不良思想的侵蝕,女兒寧寧開始以反叛的方式報復父親。
寧寧找了一個白髮鬢鬢的老人做男友,此前她還在和這個老人的兒子交往,王啟明一時無法接受,稱女兒所作所為簡直是亂倫。而寧寧則淡定地說,「我和你上床才叫亂倫呢!」
氣急敗壞的王啟明一時間不知如何是好,他不停地扇自己巴掌,嘴裡說著,「活TM造孽啊!」
本劇的聯合導演馮小剛在故事臨近結尾時客串出演了王啟明的一位老友,他剛從國內到紐約,王啟明去機場接了他。
這位老友和當年初到美國的王啟明一樣,自踏上這片陌生的土地開始就興奮不已,但王啟明直接把他帶到了自己住過的地下室,搬下老友的行李,便驅車遠去。
疾馳一段後,見有紅燈,王啟明把車子停了下來,但綠燈亮起時,他依然沒有開車。後面的車輛不停按喇叭,王啟明也一動不動,全劇的最後一個畫面是王啟明朝著吵吵嚷嚷的外國人豎起了中指。伴隨著一個西方化的手勢,故事戛然而止,耐人尋味。
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根據美籍華人曹桂林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
劇中有句台詞影響深遠。
「如果你愛他,就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裡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裡是地獄」。
它出現廣泛地影響了一大批中國人,廣為人知。可以說,對今天拼盡全力想舉家移民的中國人來說,更多看到的仍是「天堂」這半句。
▲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中出現的川普大廈
據相關數據顯示,在改革開放的30年間,有160萬中國人獲得美國綠卡,這當然不包括人數更為壯觀的「美漂」隊伍。
面對赴美出國熱潮,《北京人在紐約》的作者曹桂林卻表示「你想要的生活也許在月亮上,在火星上,但絕對不在美國。」
原著和電視劇都以較為寫實的方式呈現了90年代赴美中國人的生活狀況,因此受到諸多觀眾的喜愛,更有人將其看作是「紀錄片」。
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是國內首部全程在海外拍攝的電視劇,本劇的製作方北京電視藝術中心是以固定資產作抵押擔保,從中國銀行借到150萬美元,用以維持國外拍攝的高昂費用。
▲《北京人在紐約》片場工作照
正是得益於在國外全程拍攝的經歷,讓《北京人在紐約》收穫了意想不到的真實感,而這種真實感配合當年的出國熱潮,最終讓這部劇成了一代觀眾難忘的記憶。
▲《北京人在紐約》劇照
本劇的導演鄭曉龍是內地電視劇「元老級」人物。
▲鄭曉龍
1990年,鄭曉龍擔任中國第一部長篇室內劇《渴望》的製片人;1991年,拍攝了中國首部電視系列喜劇《編輯部的故事》;1993年,與馮小剛聯合執導了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近年來,鄭曉龍又執導了《後宮·甄嬛傳》《羋月傳》《紅高粱》等知名作品。
▲鄭曉龍工作照
毒藥君曾在膽小又窩囊,馮小剛的「芳華」被這劇黑慘了 一文中提及過,馮小剛正是在鄭曉龍的引薦下,得以結識「恩師」王朔。
▲馮小剛於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拍攝現場
而拍攝《北京人在紐約》時,也正值主演姜文的創作轉型期。
據說,姜文當時正在籌備導演處女作《陽光燦爛的日子》,但資金等各方面條件還尚未成熟,於是他先接下了《北京人在紐約》的拍攝工作。而在本劇中的表演經歷,無疑成為他日後電影創作的一次重要積澱。
從那以後,姜文便邁入「陽光燦爛」的電影創作期。
現如今,闊別25年電視熒屏的姜文又要以新劇《曹操》重回觀眾視野,令人十分期待,從目前曝光的主創班底看來,這應當是一部水準較高的電視劇作品。
為什麼要說「應當」?萬一不好看,豈不就啪啪打臉了……嗯!還是,嚴謹一點好,咱們走著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