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雙一流大學與世界一流大學的差距一進校園就看出來了
2017年中國評選出的137所「雙一流大學」幾乎囊括了國內最好的高等學府,至少從從硬體設施上比較,已經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最近5年的教育發展模式很像過去10年間中國經濟的發展模式——地產拉動。
就經濟增長模式而言,恆大地產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在一次演講中這樣提到:
過去10年10倍的房價上漲,為什麼?我們一輪一輪的刺激房地產,想重新回到高增長的軌道。
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與教育地產的井噴式增長同步。
大多在市區的主校區已經沒有發展空間,而地方政府在土地等方面的優惠政策,直接導致分校區紛紛落戶城市的郊區,數不勝數的「大學城」拔地而起,風頭蓋過了曾經如火如荼的「經濟園區」、「高新工業區」等。
寬敞舒適的學習和住宿空間、質量一流的多媒體設備、供教職員工使用的人性化的辦公環境成為標配,也成為中國高等教育現代化的外部標誌。
而今,城市中最壯觀、最現代、最漂亮的建築已經不再是政府辦公樓,而越來越多的是中國大學的教學樓。
走進這樣的美麗校園,一方面對中國教育的巨變嘆為觀止,另一方面,還是覺得少了些什麼——國際學生太少!
幾乎每個世界一流大學都能算得上「小聯合國」了。大學向全球招生,國際學生的比例很高,地域分布廣泛。走進國內的雙一流大學校園,「國際范兒」還是要弱一些,碰到的外國留學生不多。
從近幾年的中國留學市場數據統計能夠看出,來華的外國留學生數量已經超過了中國出國留學人數,但總體而言,中國雙一流大學的國際學生比例仍然較低。
國外的教師少,國內教師能用英語授課的少,能授予外國學生學位的專業少。畢竟漢語的國際化程度還是很低,來華學中文的外國留學生還是主流。
缺少國際師資、缺少國際學生(特別是歐美學生)流動的中國雙一流大學,還不能算是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學。
在動輒幾千畝的超大校區里,總覺得空蕩蕩的,不完全是空間感受,教育的內容也有些填不滿似的。
「雙一流建設」在內容建設上的示範效應需要繼續發酵,投資方嚮應該從教育地產轉移到師資、教法、科研學術項目、專家團隊等「軟體」上來。這樣才能超越漢語和文化層面,真正吸引國際學生來華進修國際通行的專業。
推薦文章:
高考取消加分項與你有半毛錢關係嗎:「硬考」其實一直是常態!
中國高考最公平你信嗎?這是以低效率換來的公平!
中外高考備考的終極PK:中國「耗功夫」,英美「盤外招」
父親的焦慮讓霍金選擇了物理:學數學找不到工作怎麼辦?
作者簡介:趙剛(Andrew)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MBA,國際教育知名專家;十幾年來一直從事中英教育交流、文化傳播工作,著有《留學的邏輯》《到英國去》《歐洲情調之旅》等;資深自媒體人,獲評騰訊教育「2017年度最具價值自媒體」、一點號「2017年度耕耘獎」、搜狐「2016年度留學類自媒體人」。
※中國與英國大學教育理念的分水嶺從第一節課就開始了!
※堅持也是zuo,與成功一樣危險
TAG:趙剛Andre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