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合道自然醫學?腹部養生認知篇

合道自然醫學?腹部養生認知篇

合°道°自然°醫學

ZIRANYIXUE

前言

本篇為合道自然醫學的教研負責人丁元珍老師原創,基於多年的臨床實踐和專業研習,丁老師將日常健康養護、疾病診療中容易忽視的現象總結分享,供健康從業者和健康愛好者使用。

中醫學認為,人體的腹部為「五臟六腑之宮城,陰陽氣血之發源」。腹部包括肝、脾、胃、腸、膽、腎、膀胱多個臟腑。

胃納脾化,脾胃為人體後天之本,飲食物入口,經過食道入胃,經胃的初步腐熟成食靡。與此同時,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則膽汁排泄暢達,脾胃運化功能健旺,經胃初步消化後的食靡下傳於小腸,經小腸的進一步消化吸收分清泌濁,其精微、津液由脾吸收,轉輸於肺而布散全身,以供臟腑經絡生命活動之需要;其糟粕下達於大腸,經大腸傳導,形成大便排出體外;而廢液則經腎之氣化而形成尿液,滲入膀胱,排出體外,完成人體生命正常的生長代謝過程。

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人體內的奇經八脈、十二經脈及五臟六腑之間的相生相剋,與通過有形的筋、脈、管道與無形的經絡網路互相內外交通聯繫,任何疾病的發展是由輕及重、由此及彼的過程,也是通過這些有形與無形紐帶互相傳變的過程,機體內髒的變化也必然會在其對應區和反射區域表現出異常體症,這也是醫家們常說的「有諸內必形諸外,觀其外可知其內」。

中醫通過望、聞、問、切四診,依據體表的徵象,由外測內,由表推里的「司外揣內,司內揣外」 《靈樞·外揣》,從而診察出病因病機和病位等。因此,我們可以看出人體體表的每一個部位,都是其相應內在臟腑功能狀態的一個外延展示窗口。

人體內五臟六腑所形成的病變,必然會通過其相應部位之體表肌層呈現出或結節或條索或贅肉或腫脹或放射性疼痛等病灶。eg:肝膽病與胃病會在上腹部對應區及背部反射區出現硬塊或條索等某種病灶;過敏性體質患者會在腹股溝淋巴區呈現硬塊狀病灶,很多均可以手摸到或扣到不規則之形狀的病灶團塊結節等。

我們從解剖學的角度來看,腹部除了內臟組織器官以外,還有由腹直肌、腹橫肌和外斜肌與內斜肌構成的腹壁。這些肌肉的激發點與內臟疼痛有著密切關係,甚至引起內臟疾病(軀體內臟疾病),所以在臨床上它們特別重要。同時,內臟功能紊亂也會引發腹部肌肉疼痛,甚至內臟疾病恢復後仍可持續,腹部肌肉問題也可以引起背下部疼痛。

臨床醫學中會運用到軟組織手法治療,軟組織手法治療逐漸意識到並強調,既要通過手法干預神經肌肉反饋環路,局部刺激血液循環暢通和肌肉鬆緊狀態,使神經反應發生變化,從而使受影響的組織本身的功能發生變化,同時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整個病人身上,達到恢復正常的功能。

腹部是由許多肌肉組成, 平時腹部活動很少,而東方人的脂肪特別容易囤積在下半身,如果吃得太多又不運動,肚腩更易形成。而一旦長出了贅肉,缺乏鍛煉和飲食的不注意會使肚腩肉長期盤踞,難以消除,形成惡性循環。

腹部

叩診

正常腹部叩診除肝、脾區呈濁音或實音外,其餘部位均為鼓音。鼓音的程度與胃腸道的氣體有直接關係,與液體和固體含量多少有一定影響。胃腸高度脹氣、人工氣腹和胃腸穿孔時,腹部呈高度鼓音。實質臟器極度腫大、腹腔內腫物或大量腹水時,病變部可出現濁音或實音,鼓音範圍縮小,借叩診可協助鑒別腹部病變的性質。(專業醫師常用之)

腹部

觸診

可用第二至四這三個手指指肚平移探測,大面積區域推移時也可靈活用掌根緩慢推移觸診之。下面把《釐正按摩要術》中前輩們總結出的一些經驗分享給大家,直接臨床實踐之。

上中下三脘,以指撫之,平而無澀滯者,胃中平和而無虛滯也。按中脘雖痞硬而不如石者,飲癖也。《診病奇 》

從胸骨劍突的下部至臍部,連續按壓正中部位,觀察有無抵抗和硬結,詢問有無壓痛。

感知溫度:臟腑病變早期,在腹部對應部位的局部皮膚溫度降低,手感冰涼。

診胸腹,輕手循撫,自鳩尾至臍下,知皮膚之潤燥,可以辨寒熱。中手尋捫,問疼不疼者,以察邪氣之有無。重手推按,更問疼否,以察臟腑之虛實,沉積之何如,即診脈中浮中沉之法也。《對時論》

臍者,腹之中央,內居大腸。繞臍而痛,乃燥屎結於腸中,欲出不出之狀。(張令韶)

小腹有燥屎者,必近迫橫骨,左邊累累成塊,其狀稍長,按之不痛,左邊充滿則及右邊。《台州原文》(橫骨穴:臍中下5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

小腹左右常結者,皆蓄血也。其痛者非食積蟲積之候,是蓄血而或為疝者。《台州原文》

備註:

蓄血之處適用疾病泌尿系統疾病。如:癃閉(排尿困難)、尿失禁、遺尿、尿血、尿頻、尿瀦留、尿道痛以及小兒尿床。女性生殖系統疾病,如:痛經、閉經、少腹疼痛(小肚子疼);

疝氣是由於小孩發育不健全或老年人體質虛弱、中氣不足、寒氣、濕氣、濁氣、怒氣乘虛進入導致氣血運行受阻不暢滯留,腹腔內產生負壓,導致腹腔內氣壓增大,迫使腹腔內的遊離臟器如:小腸、盲腸、大網膜、膀胱、卵巢、輸卵管等臟器見孔就鑽。

肝鬱氣滯,或寒滯肝脈,皆可致疝;亦有先天臟氣薄弱,不能收攝而致疝者。故本病的發生與氣滯、寒濕、氣虛有關,疝氣主要在腹股溝區可看或摸到腫塊。

腹痛有食痛積痛,痛在心下,瘀血痛在臍旁小腹,按痛處則有塊應手。腸癰痛右足攣急,小便淋瀝。痰飲痛者,其痛動移無定處也。(東郭)

備註

腸癰,疾病名,出自《素問·厥論》。腸癰為外科常見急腹症。多因飲食失節,暴怒憂思,跌扑奔走,使腸胃部運化功能失職,濕熱邪毒內壅於腸而發。

因飲食不節、濕熱內阻,之敗血濁氣壅遏於闌門而成。

以持續伴有陣發性加劇的右下腹痛、肌緊張、反跳痛為特徵。

痰和飲:都是津液代謝障礙所形成的病理產物。一般以較稠濁的稱為痰,清稀的稱為飲。痰不僅是指咳吐出來有形可見的痰液,還包括瘰癧、痰核和停滯在臟腑經絡等組織中的痰液,臨床上可通過其所表現的證候來確定,這種痰稱為"無形之痰"。

飲,即水液停留於人體局部者,因其所停留的部位及癥狀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稱。

如《金匱要略》即有"痰飲"、"懸飲"、"溢飲"、"支飲"等區分。

前輩們的經驗很多,大家可以從經典中得到很好的啟發和借鑒,比如《黃帝內經》中的《腹中論篇第四十》、王邦言《中醫腹診淺議》都值得大家反覆閱讀與臨床印證。朋友說不想整得那麼複雜,那隻要記住,通過腹部觸診尋找結節、條索、包塊、痛點、病灶或反射區,即可用來評估關連臟腑健康問題。同時這些問題可以概括為濁氣、濁水、宿便這些物質不能正常代謝出身體了,導致在人體內不正常停留形成的產物,俗話說:通則不痛,通則不痛。

腹部

觀診

從肚臍形狀來評估健康

肚臍淺小:表示身體較為虛弱,體內激素分泌不正常,渾身無力,精神狀況不佳。

肚臍病理性凹陷:肥胖或腹部發炎時,如粘連性結核性腹膜炎,肚臍會向內凹陷。

肚臍病理性凸出:當腹部有大量積水或卵巢囊腫時,肚臍就會向外突出。

向下形:應注意預防罹患胃下垂、便秘、慢性腸胃疾病及婦科疾病。

向上形:肚臍眼向上延長,幾乎成為一個頂端向上的三角形。具有這種肚臍的人,應多留意胃、膽囊、胰髒的健康

肚臍偏左應預防腸胃功能不佳、便秘或大腸黏膜病變。

肚臍偏右:應注意肝臟、十二指腸養護。

腹部

問診

腹部的健康問題常與生活中進食不定、飽飢無常、飲食不節、飲酒過度、狼吞虎咽等息息相關;

診療中常常發現食物寒涼、身體受寒、精神緊張、吸煙、睡眠障礙者中,給到腹部養護手法後,改善效果奇佳,對於之前的生活陋習也不願再重新拾起;腹部的養護帶來身心早日的輕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營養樹UP 的精彩文章:

TAG:營養樹U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