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堂和衚衕的區別
GIF
如果說大街是城市的主要血液循環系統的話,那麼小巷就是城市的毛細血管,雖然狹窄並不起眼,但它們卻與家家戶戶有著最直接和最密切的聯繫。
那麼,為什麼北京有那麼多衚衕,上海又有那麼多弄堂呢?先來介紹一下衚衕和弄堂的含義。
首先,這是兩個不同時代和不同地方對傳統小巷的不同稱呼。
有人認為,「衚衕」一詞來源於蒙古語,從元代開始建設大都時就一直沿用下來。1276年,大都開始建設,建成後城門內的大街構成了全城的主幹道。主幹道相交形成長方形的居民區,居民區中又有等距離、東西走向的若干小巷,這些小巷就被稱為衚衕。衚衕,加上寬度是衚衕兩倍的小街,以及大街共同構成了大都完整的城市街道。衚衕多為東西走向,中心線間距離多為50步(約合77米),可見衚衕雖窄,密度卻很高。
GIF
元代大都的城市街道體系為後來的明代和清代的北京城所承襲,基本尺度和形態一直保持至今。有些年代,衚衕兩端曾設有柵欄門,夜間關閉,以配合城市的宵禁制度。
北京的衚衕小而多,顯得規規矩矩,名字更具濃厚的市井味。衚衕與四合院連成一體,是鄰里交往的主要場所,衚衕里也發生過很多商業活動。所以,直至今天,人們仍把衚衕作為北京人傳統生活場所的象徵。
上海的弄堂則受到江南水鄉文化和西方聯排住宅的影響。江南水鄉小巷的格局是巷道窄,兩邊的房屋高,空間狹長。上海開埠之後,聯排住宅的特點便和江南水鄉院落式住宅風格融合在一起,以後又受到其他影響進而形成上海特有的住宅樣式,而住宅之間形成的狹窄小巷便被稱為弄堂。弄堂兩側中西合璧特色的建築被稱為石庫門,它明顯受到歐洲建築風格的影響。最早的弄堂出現在1872年,在20世紀40年代,上海大約有9000條弄堂,20萬幢石庫門房子,佔了當時民居的3/4以上。
弄堂本身就是生活性與生產性功能混合的。弄堂是城市客廳,踢小橡皮球的場地,道聽途說的最佳場所。人們在這裡爆炒米花,彈棉花胎,削刀磨剪刀,修棕綳床,說書,唱戲,搓麻將,乘風涼,講閑話。旅社、商店,尤其是當年城市生活必需的煙紙店、混堂(公共浴室)、老虎灶、煤球店、洋行、酒樓、學校、廟宇、工廠作坊等也都出現在弄堂里。
北京的衚衕和上海的弄堂雖有差別,但從承載城市日常生活這一點上。相通之處還是很多的它們都是各自市民文化的鮮活載體。
GIF
到了今天,城市裡汽車越來越多,大街越來越寬,街區的範圍也越來越大。相比之下,像北京的衚衕、上海的弄堂那樣的小巷卻越來越少,甚至有趨於消失的危險。因此,如何保護和再利用這些稀缺歷史資源,如何在新的城市建築中延續新鮮的文化和記憶,都是我們今天要思考和努力解決的問題。
TAG:上海科普訂閱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