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蘇州陸氏:宰相世家,孝廉雙全

蘇州陸氏:宰相世家,孝廉雙全

天下陸氏出吳郡

「朱張顧陸」自古以來就是吳地(今蘇州)四大姓,四姓門風大體是「張文、朱武、陸忠、顧厚」。陸氏是由戰國時期齊宣王少子田通受封於平原陸鄉(今山東平原縣境內),因以得姓。後陸氏族人舉族南遷至吳郡,故有天下陸氏出吳郡一說。之後子孫不斷繁衍,到東漢時,陸氏已是江東士族,人才輩出。

「孝」「廉」兼備贊陸績

1

懷橘遺親傳佳話

陸績(187-219年),字公紀,漢末廬江太守陸康之子。據《吳郡志》記載陸康「少篤孝悌,勤修操行」,「所在有稱」。陸績就是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成長的,因此,自幼知禮節,懂孝悌。六歲的時候,父親在九江帶他拜見袁術,袁術給了他幾隻橘子,陸績捨不得全部吃完,將三隻藏在懷裡。臨別告辭時,因為要躬身行禮,橘子掉落在地。袁術問:「陸郎出來做客,怎麼還藏橘子?」陸績跪著道出原委:「我想留三隻給母親嘗嘗。」袁術聽罷,驚奇不已。從此,陸績「懷橘遺親」便傳為佳話。元代郭居敬輯錄古代24個孝子的故事,編成《二十四孝》,陸績「懷橘遺親」便是其中之一。

2

歸舟載石千秋贊

陸績離任時,因船輕帶回「鬱林石」這件事屢被史志記載,大意是:陸績任滿歸家的時候,因行李太少,沒有足夠的財物可以壓得住船,又怕船輕不避風浪,就在岸邊隨意搬了塊石頭,聊作壓船之物。到了家鄉,石頭就棄之屋邊,留作紀念。此事,一時傳為美談。《吳郡志》也將此事載入「史冊」,稱「姑蘇陸氏之門,有巨石,號鬱林石,世保其居」。

他為官清廉,兩袖清風,一身正氣,是自古以來最值得稱道的「官品」,說他是當時的道德楷模,一點也不為過。

3

廉石精神代代傳

經歷了1400多年的風雨歷程,到了明弘治年間,監察御史樊祉巡按吳中,聽說了婁門內臨頓里(即陸績故居)有塊「漢陸公鬱林石」的故事。便對蘇州知府史簡說:「先哲遺物,應該加以表識,以教化後人!」於是,吳縣、長洲將此石移到察院之側,並建亭覆之,加以保護。樊君將此石正式命名為「廉石」,並在亭楣上題「漢鬱林太守陸公」,狀元吳寬為之作《廉石記》,記載此事,加以弘揚。

忠君報國將相才

(一)宰相世家數陸氏

姑蘇陸氏堪稱「宰相世家」。在2000多年的封建時代,蘇州陸家官居相位者高達12人,他們身上集中體現了忠君報國的家風。

三國東吳時,陸家出了兩個丞相:陸遜、陸凱。

東晉時期,有四位陸家子孫官至相位:陸曄、陸玩、陸納、陸繕。

唐朝蘇州陸家出了五位宰相:陸元方、陸象先、陸希聲、陸贄、陸扆。其中,陸贄(754—805年),天資聰敏,學術精粹,貞元八年(792年) 四月,以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即出任宰相。永貞元年,卒於任所,他的歸葬地在蘇州齊門外六里,這就是陸墓鎮名字的由來。

(二)至今猶稱陸狀元

姑蘇陸氏不但是「宰相世家」,而且堪稱「狀元家族」。在1300年的科舉史上,蘇州文盛出狀元,達到半百之數。蘇州歷史上第一個和最後一個狀元都是陸家的,分別是唐代陸器和清代陸潤庠。

清代蘇州有三位陸狀元:

一個是太倉人陸增祥(1816—1822年)陸增祥雖科舉出身,卻以守城、捕盜、平訟見稱,並能「在官不廢學」,「著述甚富」,堪稱文武雙全。

陸肯堂(1650—1696年)是寫作好手,「日誦數千言,為文信筆而成」,「朝廷大著作,多出其手」。陸肯堂臨去世前,留下了三句話12個字的遺訓:僧道無緣、不吃牛肉、不置田產。

陸潤庠(1841—1915年)字雲灑,號鳳石,元和縣(今蘇州)人。居吳縣閶門下塘,是陸肯堂的七世孫,也是蘇州科舉史上最後一位狀元。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在兩江總督張之洞的支持下,在蘇州創辦的蘇綸紗廠、蘇經絲廠,這是蘇州近代最早的民族工業企業。

陸氏家風的現實影響

蘇州的清官,包括來蘇公務或任職的官員,他們來到富庶的江南,被蘇州的人文環境影響,推崇和倡導清廉的為官之道;也有從蘇州走出去到外地任職的官員,他們從「廉石」邊的府學啟程,踏上仕途,謹記教誨,不辱使命。千百年來,蘇州的清官廉吏形成了「民本」思想、「務實」之道,實在也是歷史文化名城的寶貴資源。

時光流逝,那塊其貌不揚來自廣西鬱林的「廉石」還在,高2米多,形似風帆的赭紅砂礫岩石,矗立在蘇州文廟。它已經成為蘇州的廉政品牌,時刻提醒著當代的公務員,要以先賢為榜樣,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嚴於修身,嚴於律己,嚴於用權,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謀事創業,再立新功。(蘇州市紀委政策法規研究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廉e蘇州 的精彩文章:

TAG:清廉e蘇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