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什麼是上班,什麼是工作,要分清楚上班與工作的概念

什麼是上班,什麼是工作,要分清楚上班與工作的概念

經過春節長假,你是不是不想上班了?

你是不是有種上班恐懼症?

想起上班就感到莫名的難受或者不舒服,甚至想迴避上班這個話題?

現在上班感覺就像行屍走肉,每天按部就班、朝九晚五的工作,沒有激情,沒有動力?

總之,「上班」成了一個貶義詞。

據國內某求職網調研報告顯示:近三年應屆畢業生的離職率正在持續飆升,其中2016年高達26.5%。

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都不想上班了?

任何一個社會現象的背後一定有其錯綜複雜的原因。

今天,就和大家談談上班和工作這個話題——

首先需要明確一個觀點:「上班」和「工作」完全是兩回事。

大部分人說自己「不想上班」,其實並非「不想工作」。

「上班」是一種個人與公司之間的「商業交易行為」,公司付費購買你的勞動時間,你就必須按照公司的規章制度,在規定時間到規定地點去做規定的事情。

而「工作」則是一個人安身立命或實現自我價值的手段之一。

簡而言之:上班是為別人做事,而工作是為自己。

在《鏘鏘三人行》的百度貼吧里,某位網友對「上班」和「工作」的定義,我覺得形容得非常貼切,大家看看:

【上班】= 帶有一種勉強的、不情願的、被動的、單純為了不被帶上恥辱的「無業者」帽子的那些家境一般的、又沒有什麼特殊才能的青年人、中年人所做的事情。「混日子」是上班族的普遍心態,因為收入不高,但又不能沒有這份收入,所以「焦慮症」患者的比例也相對高一些,這在狼多肉少與攀比心較重的國家裡最為明顯。當然,也有一些人因慣性使然(上著上著就習慣了),他們對生活的要求也不高,所以「混日子」對他們而然就是最好的日子。

【工作】= 帶有一種積極的、並不單純為了不被別人歧視為無業者的、有奮鬥目標並能結合自身能力的、想要在工作中實現自身價值並能樂在其中的人做的事情。

所以千萬不要混淆了「上班」和「工作」的概念。

那些整天嚷嚷著不想上班的人,可能只是不想上班,而非不想工作。工作有很強的驅動力,你可能也不喜歡上班,卻可以像蟲子一樣醒來就工作,一直到深夜。

其實,上班的本質其實還是為了賺錢謀生。

幸運的話,它也許還能給你帶來金錢以外的成就感;不幸的話,你就單純是在做一筆拿時間換金錢的交易,所以才會有人抱怨「上班就是在浪費青春」。

但是生活在一個物質社會,一個人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須犧牲點什麼去換取金錢。而犧牲時間,可以說是每個人都天然擁有,且成本最低的買賣。所以上班賺錢,成了這個社會約定俗成的一件事情,它背後所折射的含義是:你要生存,就得上班。

所以大部分人哪怕上班沒那麼順心,或正在做著自己不感興趣的事情,也只能忍氣吞聲,日子久了,倦怠感自然而來。

上班所帶來的倦怠,相信每一代人都感同身受。但為什麼我們的父輩母輩那一代,就從來沒聽說過誰誰誰不想上班,就乾脆辭職了呢?

就像我的前輩或者同輩,大部分都是以能上班為榮的。

但是,互聯網的出現改變了大家。

在通訊和互聯網還沒有那麼發達的時代,人們的生活相對貧乏簡單,那時他們工作和生活的重心都在自己所在的圈子裡,並不了解外面的世界,人們是如何生活的。

比如出生在40、50、60年代出生的農村人,他們的生活圈就是本村的人,最大也出不了公社或者管理區,鄉鎮是非常大的地方了。他們一般都是本分的農民,種地為主,迫於生計,也做一些特種養殖和小商品的買賣。

到了70、80年代出生的人,他們的生活圈已經在擴大,考上大學、外出打工成了主流,他們到開放城市,比如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京津地區等處打工,工作相對低端,比如電焊、電子工廠等。

但是,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信息更加公開透明,大到世界,小到身邊,你可以看到每一個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狀態:誰誰誰出國讀書了,誰誰誰創業了,誰誰誰一邊環遊世界一邊賺錢了...

再加上各類媒體、廣告、互聯網產品每天都在變著花樣供應各種生活方式:

精英就該喝某品牌的咖啡,戴某品牌的手錶,手機也用什麼8848;

中產標配就是一房一車,一年兩次國外旅遊;

月薪兩萬的女孩每天一顆牛油果;

不油膩的中年男人周末都在健身房揮汗如雨...

雖說現在年輕人不工作可以做的事情比過去更多了,但如今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生存壓力也比過去大多了。

特別對於那些家境一般又不顧父母反對,義無反顧離開家鄉去大城市工作的青年來說,衣食住行的生存壓力與日益膨脹的物質慾望都讓他們在許多個「不想上班」的時刻猶豫不決。既得不到父母的支持也沒有承擔風險的經濟實力,看似選擇更多的年輕人實則根本沒有選擇。於是只好一邊抱怨著「不想上班」,一邊繼續埋頭幹活。

所以「不想上班」對當代青年來說,其實是一句十分沮喪而又無能為力的話,它背後隱含的是除了上班別無選擇的無奈。

不上班可以做什麼?

在不上班的人群中,有這麼兩類對比鮮明的狀態:

1、混吃等死、得過且過的消極狀態;

2、破釜沉舟、放手一搏的積極狀態。

消極狀態的常見表現有:回家啃老、家裡蹲、變賣已有資產坐吃山空(這種現象多見於家庭條件富足者)等。

在「啃老族」已不是什麼新鮮概念的今天,「蹲族」這個新概念又出現在了人們的視線之中。

積極的不上班的狀態就比較複雜了,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都從「為別人打工」,轉變成了「為自己打工」。

梳理一下,基本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1、自主創業

這類人中男生居多,他們大多目標性強,有魄力,同時腦子活絡,有眼光,不喜歡被條條框框約束。

當然,創業比較適合那些有一定人脈資源和獨立想法,並且抗壓能力較強、接受充實忙碌狀態的人。

如果不具備上面這些條件,乾脆放棄吧,創業成功光鮮的背後,是更多的艱辛、煎熬、堅持……

2、開店做生意

如果辦公司開工廠有點高大上,在商業街開個門市,在淘寶開個網店,門檻就低了許多,買什麼都行,水果、土特產、早餐、咖啡店等等都可以,這樣的人,不再少數,夫妻店、家庭作坊應該是主流吧。當然,如果做好了,同樣可以做大老闆、大公司啥的。

3、 自由職業

做自由職業的就五花八門了:有自媒體人、自由撰稿人、旅遊達人、自由貿易者、沙畫師、飾品手藝人、攝影師、糕點師等等。

自由職業也是一種職業,它更多依賴於一個人的某項特殊技能,基本上那些能靠自由職業生活的人,在自己的專屬領域都有一定人脈資源且極其自律。但混得好不好,就是一個仁者見仁的問題了。

4、斜杠青年

「斜杠青年」也是新時代的產物。

斜杠青年,即同時做著好幾件事的年輕人。

比如白天在報社工作,晚上自己做自媒體繼續賺錢;

比如白天在工廠流水線工作,晚上去咖啡店、夜店繼續拿第二份工資;

比如有的人,周末利用業餘時間做私家教練或者導遊,有的在直播平台做起了直播客;

比如你,可能在一家公司做保安,或者做外賣,回家之後,做個博客搞個網站做網賺;

……

身邊那個白天看上去默默無聞的同事,也許下班以後會在家繼續搗鼓一些別的酷炫事情。

為什麼這麼做?

因為生活壓力大,想要單純依靠朝九晚五的工作實現突破式地財富增長太困難了,看著身邊火箭速度增長的房價,想著未來的那個「她「,亞歷山大,坐不住啊!

你現在是什麼狀態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笑看人生哈 的精彩文章:

男子問禪師:我長得丑,該怎麼辦?禪師居然這麼回答

TAG:笑看人生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