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原生家庭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原生家庭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學校的花開了呢)

March 22 2018

」和你分享我的大學生活「

------莫妮卡

我記得我以前看過一期變形計,城市主人公是林子濠,歌手林依倫的兒子。

據說兩歲學英語,5歲學鋼琴,9歲學網球,羽毛球,12歲學拳擊還會滑板。

看來,林子濠在起點就已經甩出了普通人一條街了。

這還不是最關鍵的,和其他城市主人公明顯不同的是,他很懂禮貌,非常紳士。

有很多網友說,這大概就是真正的富二代和暴發戶的區別了吧。

稱呼別人會用「您」,會主動詢問別人是否需要幫助,」謝謝「時常掛在嘴邊,這麼好的修養和家庭教育是分不開的。

BBC有一部叫做《人生七年》的紀錄片,記錄來自英國不同階層的十四個七歲的孩子的生活狀態,七歲,十四歲,二十一歲,三十五歲四十二歲,四十九歲和56歲,歷時盡50年的拍攝。

你會發現那些上流社會的孩子,往往有著明確的目標和豐富的資源,當底層階層的孩子還在玩泥巴的時候,他們有的人就已經在看《泰晤士報》,分析社會經濟形勢了。

底層孩子的理想大多比較普通,而上流階層的孩子就已經想著怎麼改變世界了。

原生家庭影響人的最重要的一點是眼界。

下層階層的孩子所能接觸的圈子是原生家庭所能賦予的,說眼界有些狹隘不為過。

上層階層孩子所能涉及的圈子裡大都是精英,這意味著有無數的機遇無數的可能,眼界自然高了。

這記錄片的結果似乎也在人們意料之中,下層階級的孩子難以掙脫這個階層,只有Nick成功地跨越了階層,進入了學術圈。

難道階層固化到不能流動了?原生家庭束縛我們了?

那我們努力的意義何在?努力也沒用啊,家庭就是如此啊。

我也如此迷茫過。不想努力,整個人負能量滿滿,很喪很喪,還總抱怨我爸爸。

我有個高中同學,家境不錯,父母見識高修養好,她媽媽在家長會上的發言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

在上高中的時候,她就已經去過很多地方了,新加玻美國等等。因為在美國待過,在英語課上的口語也是令人羨慕。

她大學去了北京一所大學讀書,前陣子在空間發了動態,去了一趟香港,還和一些高層領導人合照。照片里的她笑的很燦爛。

我想,我怎麼都比不過啊,我為什麼還要努力呢?

我呢,可以說家境非常非常普通了,(貧民窟少女露出尷尬的微笑)。

父親是個有點刻板,在人際關係方面一竅不通的人。

我幾乎沒有什麼資源。

除卻這個經濟因素之外,我還想提一個詞,那就是童年陰影。

原生家庭的影響自然不局限於經濟方面,在家庭和諧程度家庭氛圍也有很大的影響。

很多人就說要遠離那些生長在父母早年離異家庭的孩子,大多心理有問題,發展受阻。

(我舉個爪),我就是單親家庭的孩子,父母很早就離婚了。小時候的記憶大多是一些不愉快的片段,我必須承認:這件事對我的影響很大,或許它潛在地影響了我。

但是,這個影響不是決定性的。

有一句話叫:重要的不是治癒,而是帶著傷痛前行。

我的朋友在知道我家裡情況之後,大多都很驚訝。

「天吶,你這麼樂觀,完全看不出來啊」

也許是我把一些不開心的事情雲淡風輕地說出來,讓她們覺得很驚訝。

所以,是可以自我調整的,我還在努力中。

我看過這個世界的黑暗面,我接受它,但我不抨擊不偏激不憤世嫉俗。

我知人情世故冷暖,但不世故。

我小時候缺愛,這沒有使我變得冷漠,也沒有患渴愛症,反而我更願意去愛別人去關心別人。

我小時候得不到的愛,那我就儘力讓我以後的孩子不要缺失這份愛。

我後來知道了。我不能逃離我的原生家庭,即使這個家庭不完美,但是我不能離開它。

即使我爸爸有點刻板,但是我不會忘了,是我爸爸給我買書,引導我去看書閱讀,而正是這些書塑造了我的價值觀,有了今天的我。

至少通過閱讀,讓我原本狹隘的眼界打開了許多。

他雖然不富裕,但他盡他所能讓我有了一個可以向上的平台。

他已經盡了他的義務,我有什麼資格去抱怨呢?

後來我也知道,無所謂奮力跨越階層逃離原生家庭,社會的階層的流動性也非常複雜。

但我想先把現階段的事情都做好,機會是潛在的。

努力不是為了逃離原生家庭,而是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讓這個家庭有一個支撐,變得更加的美好。

也不要去相信所謂的階層固化論,你只需要始終盯著你要去的方向就可以。

寫這篇文章的原因,大概是昨天我收到我爸爸要我注意身體之類的信息,突然覺得好感動,因為最近很忙一直沒聯繫他。

簡訊內容如下:春天溫度多變,注意添減衣,俗話說:春捂秋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是莫妮卡 的精彩文章:

TAG:我是莫妮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