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逐漸增強的中國藝毯影響力

逐漸增強的中國藝毯影響力

近日一場重量級捐贈儀式在上博舉行。著名華人文物收藏家李汝寬家族向上海博物館正式捐贈90件長期流散在海外的珍貴藝毯,為上博的文物收藏又增添了一個新的門類。同時,也再度引來業界對於藝毯收藏的關注和探討。

收藏家海外購藏捐祖國

李汝寬(1902—2011),出生於山東,是著名的愛國愛鄉華人文物收藏家和學者。李汝寬移居海外後長期定居美國,於2002年回歸故里山東青島安度晚年。在美期間,李汝寬念念不忘祖國的文物考古事業,成立了「李汝寬教育基金會」,長期資助學習、研究中國古代美術的學生。他一生熱愛文物事業,在收藏的同時,也研究文物,曾出版過《東方漆藝》《中國青花瓷器源流》《西域長城藝毯圖錄》等專著,為中國文物研究作出了寶貴貢獻。

紅地菱形六角花緙毛毯

多年來,李汝寬家族不斷向國內多家博物館捐贈文物,北京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等都曾接受過其捐贈。青島博物館還設立了「李汝寬家族捐贈陳列」,展出李氏家族捐贈的漆器、瓷器等文物。

2015年11月,李汝寬長子李經澤獲悉上海博物館東館陳列需要與絲路有關的文物,專程前來洽談捐贈事宜,並約定從2016年開始啟動這項工作。兩年多以來,經過多方努力,李氏家族在日本東京和美國洛杉磯收藏的兩批共計90件藝毯先後運回國內,落戶上海博物館。

這兩批古藝毯主要來自寧夏、新疆、甘肅和青海等地,少量產於北京,品種有炕毯、鞍毯、靠背毯、禮拜毯、坐褥毯、走廊毯、廳堂毯、掛毯、帳毯、蒙古包用毯等。織毯工藝以栽絨8字扣為多,少量有緙織、擀氈、織錦等。藝毯色彩豐富,圖案多樣,其中有宗教紋樣、象徵皇權威儀的紋樣、吉祥紋樣、博古雅趣紋樣等。這些藝毯產地廣、品種多、保存狀況基本良好,彌補了上海博物館此類藏品的空缺,有較為重要的研究和陳列價值。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表示,這批藝毯的「回歸」對於上博意義深遠,李汝寬家族為中國文物事業發展所作的貢獻以及愛國情懷,更令人欽佩。

藍地團花八寶紋炕毯

截止2017年,上海博物館館藏文物近102萬件,其中珍貴文物逾14萬件,有88000多件來自海內外各界人士的捐贈,捐贈品占館藏文物總量的8.6%,珍貴文物總量的23.6%。建館65年來,累計共有990餘人次向上海博物館捐贈文物,他們的名字都被永久鐫刻在上博的捐贈牆上,呼籲全社會與博物館人並肩攜手,共同書寫傳統文化之魂。

中國藝毯享譽古今

相對於書畫、陶瓷、玉器等知名收藏品種,藝毯作為一個較為特殊的收藏品種並不出眾。然而,認真查閱國內外拍賣市場數據會發現,作為一項「國家和民族的文物瑰寶」,中國古毯的影響力可謂風頭強勁,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享譽古今、暢銷海內外。

據專家介紹,早在2200年以前,和田栽絨地毯就已誕生,就是現在的新疆地毯。到了漢代,隨著通往西亞、歐洲的絲綢之路開通,不僅運載了絲綢、地毯、瓷器、茶葉和香料,也促使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傳播,中國地毯編織工藝隨著中國的絲綢之路走進了中亞、中東和歐洲。中國古地毯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中國人創造了無數的文化藝術珍品,其中古毯以其特有的藝術魅力受到了世人的矚目,尤其是到了明清時期,中國毯工藝水平和產量達到了巔峰。

20世紀初寧夏龍紋柱毯成對

中國古毯除了其實用的使用價值外,更多體現在藝術觀賞與收藏價值上,主要是因為地毯花紋及式樣展現出的地域風格各具特色。在一些高收入消費者中,不乏以古毯作為現代家居高檔裝飾品,在世界上很多著名的博物館和學術機構都收藏了中國古毯,並進行專門的研究,在國內外著名的拍賣會上,中國古毯一經亮相,便受到了眾多買家的追捧。

拍賣市場表現驚艷

如在2013年9月紐約蘇富比拍賣會上,一件清十九世紀早期黃地漳絨金絲牡丹龍紋炕毯以8750美元(合53541元人民幣)價格成交。到了紐約佳士得2017年3月份,推出的「家族遺珍:瑪麗·泰瑞莎·L·維勒泰亞洲藝術珍藏」專場上,所呈現的一批多件我國寧夏產古毯,成交價格普遍超過估價5—10倍之多,最終成交價也在1萬至10萬美元之間。如一件20世紀初寧夏龍紋柱毯(成對),估價僅4000—6000美元,最終成交價為30000美元;而一件約1900年製造的寧夏式幾何紋毯,拍前估價僅8000—12000美元,最終成交價高達68750美元。其市場熱度可見一斑。

相比於國外市場的火爆場景,在較長的一段時間裡,古老藝毯在國內藝術品市場的地位較為普通,甚至屬於冷門。不過近年來伴隨著國內收藏市場的火爆,藝毯市場也呈現出春風再塗的趨熱走勢。雖然整體的成交數據並不多,但市場對於古老藝毯的價值認知已經逐漸趨於認同。如在北京保利2015春季拍賣會推出的「垂裳——海外藏家珍藏明清織綉服飾」專場上,曾經亮相一件清嘉慶黃色魚龍仙鶴蓮花紋加金絲毯。該毯長方形主體部分織福海仙閣,仙閣之上瑞鶴盤旋,四周滿纏紅藍雙蓮,下方五色海水翻騰不息,又有魚龍出水,一派光明祥和之景。主體外環繞花卉紋,金地紅色回紋帶,與纏枝花卉八寶紋裝飾帶,毛料緊實厚密,織工規整精細,用色特點以暖色調為主,冷色為輔,毯面色彩對比強烈,富有濃厚的裝飾效果。龍身加以金絲,更添華麗之氣。毯邊織「中和殿備用」款識,表明其為清宮舊物。拍前估價80萬—120萬元,最終以92萬元成交。在2016北京東正春拍會上,一件1900—1930年間作牡丹蝠紋毯拍出46000元的價格。市場人士指出:對比國內外市場上的中國古毯成交數據可以發現,目前國內對於古藝毯的市場價值與國際市場差別正逐漸縮小,並趨於同步。

1900—1930年間作珊瑚紋馬鞍毯

甘肅古毯文化研究院院長蔡海禎早前曾指出,「古毯作為國家和民族的文物瑰寶,由於其製作原料和工藝逐漸消亡,以及存量越來越少,中國古毯面臨失傳的危險。中國仿古地毯有著深厚的歷史積澱和藝術價值,隨著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機遇,將中國的仿古地毯推向歐洲乃至全世界各個國家,建立起強大的品牌優勢,最終形成產業優勢,帶動仿古地毯相關區域尤其是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