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有電的古代,天黑了人們都在幹什麼?
本文為「國家人文歷史」獨家稿件,歡迎廣大讀者分享至朋友圈。
但願人長久
菲樂
王菲
00:00/04:22
長夜漫漫,無心睡眠。
放到現在,這根本不算事。在燈火通明、網路發達的今天,夜晚不過是另一種生活的開始。但是在古代,外沒有路燈、霓虹燈,內沒有電燈、無線網,這寂靜的夜晚該如何度過?
國曆君不由微微一笑,我們實在是太小看古人了。與時而喧囂時而空虛的現代生活相比,古人的夜生活反而十分充實。
電影《大話西遊之月光寶盒》劇照
百姓晚上做什麼
先說平民百姓。中國農耕時期的生產力很低,要得到產出就必須要狠砸勞動力,可以說百姓的夜晚並沒有那麼愜意閑散,人們往往日未出而作,日落不能息。
GIF
太陽西下,結束了一天的辛苦耕耘之後,農夫門披星戴月回到家中,為了生活的正常運轉,往往還要對農作物進行粗加工,對農具進行加固修理。另外,他們還要根據天氣變化,季節更迭,在每個特定節氣期間完成大量的準備工作。
比如,北方的農民為了吃到饅頭麵條,很多程序是在晚上做的:篩選小麥,把雜質去掉,晾晒乾凈;放在石磨上磨面;把小麥磨成麵粉後和面、發酵、揉成饅頭;上鍋蒸成饅頭。這樣,就不會耽誤白天的活計,還能一早吃上熱乎的飯食。
還有織布,婦女們要先把棉花脫棉籽、壓彈花,再把彈好的棉花搓成條形,放在紡機上紡成線團,再印染,紡織,裁剪,做衣服。這一系列下來需要大量時間,所以不少的紡織縫紉都是晚上進行的。
有一首詩能反應出女子夜晚織布的辛苦:
十七為君婦,心中常苦悲。
君既為府吏,守節情不移。
賤妾留空房,相見常日稀。
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
在古代,普通百姓是點不起油燈的,那他們的夜間娛樂都有哪些呢?在特定時期施行宵禁的情況下,百姓們只能小家自娛,逗逗孩子,拉拉家常。在較為開放的朝代,遇有節日慶典,也可以上街轉轉,無論是擺攤創收,還是單純閑走,對忙裡偷閒的百姓來講已不失一種娛樂。
當然,最常見的,還是睡覺。年復一年的辛勞,為的不就是老婆孩子熱炕頭。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不過,為了勞動力的可持續生產,總有一些活動不得不提。中國人自古以來都很重視房事。對於「房中術」,古人是認真的。
比如,古人對行房事的時間、空間等都有要求。夫妻行房時,春季頭要朝東,夏季朝南,秋季朝西,冬季朝北。逢單日宜交合,雙日交合易受損;半夜至中午交合有益處,從午後至半夜前會受損。這麼看來,如果碰上講究房中術的古人,他很可能要先睡上一覺,半夜起來再造人。
(明)仇英 春宮畫,堪稱古代AV的春宮畫,能反映普通百姓的房事生活
學子的夜晚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做學問永遠是每個朝代都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那麼我們的文人騷客和莘莘學子,在夜晚會做些什麼呢?
一方面,挑燈夜讀是常態,無論是為了出仕或是功名,還是單純地愛好,讀書人都必然不肯荒廢夜晚的大好光陰,富家子弟點燈熬油,寒門子弟鑿壁偷光,都是筆耕不輟,勤勤懇懇。
另一方面,學子們也會進行社交,三兩好友,把酒言歡,評古論今,吟詩作賦。志同道合之人聯絡了感情,交流了思想,許多千古絕句也都是誕生於這思想碰撞的火花中。當然,學子們也喜歡獨處,走走游游,或感悟傷懷,或心生感慨,充裕的感情加上絕妙的文采,在夜晚搭建的舞台上綻放。
說到文人與夜晚,其實不乏很多浪漫的故事。不要誤會,這裡不是才子佳人的花前月下,而是文人間的惺惺相惜。
魏晉時期書法家王徽之,家住浙江山陰。一天夜裡,天空下起大雪,已經睡去的王徽之醒來,推開窗戶一望,被月色下的雪景打動。他想到了住在幾十里外的朋友戴逵,十分想同他分享這份美景和心情,便乘船溯江而上,第二天才到了戴家。但是走到門口後,王徽之還沒敲門,就對隨從說:「我們回去吧。」隨從疑惑:「既然來了,怎麼不進去呢?」
王徽之說出了那句十分具有魏晉風度的名言:「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雪夜訪戴
還有蘇軾的那篇《記承天寺夜遊》,寫於蘇軾被貶期間。當他剛要「解衣欲睡」時,忽見「月色入戶」,不免讓人欣喜。蘇軾也想起了自己的朋友,同樣被貶的張懷民,與王徽之不同,蘇軾邀請到了好友,並且一起在月色下漫步。庭院中充滿著月光,像積水充滿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橫錯雜,原來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啊。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哪個夜晚沒有月光?哪個地方沒有松柏?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閑的人罷了。
在文人眼中,漫長的夜晚能讓他們沉澱心情,沒有什麼情緒不能在月下的獨酌、漫步與吟詩中得以排遣的。
城市裡的夜生活
嚴格來講,在唐朝以前,中國城市一直實行嚴格的宵禁制度,除了打更的更夫外,幾乎不允許人出門。從周代開始,文獻里就有宵禁的記載。唐朝的宵禁制度十分嚴格,「昏而閉,五更而啟」,法律中還特別設「犯夜」的罪名。唐朝的《宮衛令》規定:每天晚上衙門的漏刻「晝刻」已盡,就擂響六百下「閉門鼓」;每天早上五更三點後,就擂響四百下「開門鼓」。
到了唐代,公開場合大批人群的夜間活動一年也只能有一次,那就是上元燈節,一年當中只有這一天會解除宵禁。不過到了晚唐,宵禁制度開始鬆弛。
唐朝夜市復原模型
直至五代,宵禁令才逐漸流於形式,北宋則完全廢棄了禁夜令,也造就了北宋「花市燈如晝」的繁華,汴京即開封鼎盛時擁有100萬人口,而杭州的常駐人口為150萬,之後的南宋的建立和北方的大規模遷移又鑄造了這個偉大的城市。
《清明上河圖》中所畫的北宋街市
能夠參與到夜生活的多是達官貴人。在物質生活得到充分保障的情況下,夜幕降臨,紈絝子弟又怎肯辜負這消閑的時光。愛熱鬧的可以夜市青樓,結伴夜遊,不愛熱鬧的可以琴棋書畫,聊以自慰。最具特色的是夜市上的夜宵,宋朝時甚至有了營業24小時的小吃鋪。
韓熙載夜宴圖(局部)
燈火通明為他們製造了另外一個太陽,他們的生活不會受到日夜交替的影響,許多事之所以選擇夜晚去做,往往只是為了增添一份別樣的情調。宋朝耐得翁在《都城紀勝》中稱杭州「坊巷市井,買賣關撲,酒樓歌館,直至四鼓後方靜,而五鼓朝馬將動,其有趁賣早市者,復起開張。四時皆然。」稱其不夜城也不為過。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夜宵和風月場所的出現頗有淵源。如果哪位古代才子在風月場所看中某位姑娘,需要先在女子房間擺一桌酒席,名叫「攔台飯」,席間少不了淺斟低唱,才子必須得有點墨水,才配在這朦朦朧朧的情調下,與姑娘進入正題。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而為了讓農民安心睡覺、文人舒心賞月、夜市如常開放,也少不了背後的維持者。日不出就作的不只是農民,也有古代官員。他們在凌晨5點左右就要排隊集合早朝,為了準時到達,必須半夜就起床。所以,如果一個官員兢兢業業,那麼他的夜生活可能結束得非常早。而另一個群體就是商人。為了能夠在夜市擺起攤子,估計也要從早到晚不停歇的忙活著。
有時候,現代科技的出現,為我們打開了新的世界,這個世界很豐富、很美好。但是,如果累了,也不妨體會下古人的心境,放空自己,賞一賞月,不枉這夜色所帶來的另一番滋味。
晚安。
TAG:偵探學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