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告別傳統SIM卡 迎接無卡新時代

告別傳統SIM卡 迎接無卡新時代

作者 |黃山明

出品 | OFweek物聯網

歡迎下載OFweek APP查看更多新聞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我們已經習慣了手機中SIM卡的存在,這張小小的卡片承載著我們無數的人脈、信息甚至歷史。從最開始的大卡,到現如今的Nano SIM卡,也許有一天,這張卡片會變得更小,甚至消失也說不定,而這一天就這麼不期而至。

今年3月7日,聯通在上海、天津、廣州、深圳、鄭州和長沙等6大城市率先啟動一號雙終端業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eSIM,目前已經支持的終端有蘋果的Apple Watch Series 3。

SIM卡的發展史

如今我們享受著SIM卡方便插拔,以及流暢快速的上網體驗,但是要知道SIM卡出現的歷史相比手機來說非常短。歷史上第一代手機僅支持嵌入式通訊標準,也就是入網參數被硬編碼到手機終端內存中。

而這樣的方式沒有任何安全保護,類似NMT-450這樣古老的模擬標準,訂閱數據可以被任意複製到了另一部手機,這樣便能免費撥打和接通電話。

因此便有了第一代被稱為「用戶識別安全(SIS)代碼」的安全保護措施-總共有18為數字,每一部手機都擁有唯一的SIS代碼被硬編碼到應用處理器內,因此任意兩部手機的SIS代碼都不會重複。

但這樣也導致用戶更換手機的時候號碼也要隨之更換,非常不方便,因此SIM便應運而生。第一代SIM(1FF)在外形尺寸上與信用卡類似,但是這麼大尺寸的SIM隨著手機不斷的小型化,已經不適合再插入手機之中了。

因此通訊行業發明出了一種簡單且緊湊的SIM卡,這便是我們熟悉的mini-SIM(2FF),一般在芯的SIM卡周圍均連接了一個1FF大小尺寸的塑料框,更新的形狀因子將晶元和觸點排列限制在一個很小的卡片內,因此也方便於從手機中拔出。

在這之後還陸續推出了micro-SIM(3FF)和nano-SIM(4FF),但無論是形狀、觸點排列以及嵌入晶元的特性仍然和25年無太大差別。

開啟無卡時代的eSIM

但不論怎麼樣,這些SIM依然還是以一個實體而存在的,這樣多少還會佔用手機內的空間,也讓眾多手機廠商在設計的時候不得不面臨位置上妥協的問題。

不過隨著eSIM的發布,我們的通訊設備也將發生巨大的改變。那什麼是eSIM,它又將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改變呢?

eSIM卡,即Embedded-SIM,嵌入式SIM卡。eSIM卡的概念就是將傳統SIM卡直接嵌入到設備晶元上,而不是作為獨立的可移除零部件加入設備中,用戶無需插入物理SIM卡。這一做法將允許用戶更加靈活的選擇運營商套餐,或者在無需解鎖設備、購買新設備的前提下隨時更換運營商。未來通用的eSIM標準建立將為普通消費者、企業用戶節省更多移動設備使用成本,並帶來更多的便利、安全性。

便利的eSIM

這也就意味著,用戶在更換套餐或者更換手機時,不需要再跑去營業廳辦理,直接在手機中eSIM卡內置應用就能進行操作。並且eSIM是嵌入到移動設備當中,這樣能節省大量的空間,這對於設備製造廠商也是一個極大的利好消息。

在實體SIM卡消失之後,剩餘的空間可以發揮極大的想像力,也可以為消費者帶來更多的驚喜。同時,除了手機之外,eSIM還能運用在其它智能設備上。由於其體積小,且是嵌入進設備之中,因此可以在這些智能設備上直接用自己的號碼進行通話,這便是聯通如今推行的一卡雙終端。

除此之外,eSIM在出國旅行時也非常方便,不需要再浪費時間選擇目的地的運營商。當設備檢測到用戶處在另外一個國家的時候,內置的eSIM就會自動切換運營商的網路。

同時由於eSIM卡採用內置晶元,因此即使在手機被盜或者丟失的情況下,用戶也能夠遠程對數據進行刪除,保證了自己的數據安全。

當然最大的便利在於用戶可以隨意的切換運營商與套餐,在對這家運營商不滿意的時候,可以隨時在遠程進行切換,隨時隨地攜號轉網,這也能迫使運營商面對新老用戶同權對待,促進運營商服務的進一步提升。

小結

當然,目前來說,eSIM還只是剛剛進行推廣,目前只局限在少數設備上使用。並且對於用戶而言,由於eSIM卡沒有實體,因此識別情況與如何確保賬號安全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另外,包括運營商對用戶的服務和管理方面,比如系統如何識別賬號和設備,營業廳怎樣寫卡、換卡,未來也都可能面臨挑戰。

但不管怎麼說,從趨勢上來看,eSIM卡的出現,很有可能將取代傳統SIM卡,屆時無卡時代將真正到來。科技改變生活,未來我們生活將會更加便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OFweek物聯網 的精彩文章:

天下網速唯快不破 第六代Wi-Fi即將到來
邊緣計算是概念炒作?十大巨頭早已技術落地

TAG:OFweek物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