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廿故園,此間少年
編者按
是你的燕園
也曾是「瀕危動物」的樂園
長天里的夢盡可高遠
俯身回眸處
仍是舊日的故園
光影流轉間百歲更迭
忽如遠行客
又做北歸燕
嘗逍遙遊,戲此間
會當承其重
更事再顧返
彼時我們有夢
關於文學,關於愛情
關於穿越世界的旅行
我想,這首詩的下一句
不必如此蒼涼
如果你永誌不忘燕園
百廿燕園,聚散多少少年
但無論你終將去向哪裡
這裡永是你的故里
且買桂花同載酒
燕歸來
長作少年游
范曄
北京大學西方語言文學系1995級本科生,2006年留校任教於外院西葡語系。
百年校慶那一年,我們在三角地做了一個小展覽。
二三十張照片都顫悠悠地掛在樹枝上,都是一個個滅絕動物的身體,或一張張臉。不少路過三角地的人都停下來看,年輕的臉對滅絕的臉。
跟我同屆的一位年輕的詩人——他的名字跟龍有關——從自行車上跳下來看了好一會兒,他被已經永遠消失的蘇門答臘虎的條紋迷住了。
那一年我們大四。
別人大四的時候在找工作或背單詞,我們大四成立了一個社團。前兩天偶然翻出當年團委的批准通知書:猛獁瀕危野生動物協會。
因為那時候讀了兩本環境倫理學的書,出於堅定的反人類中心立場,就刪去了動物和協會中間的「保護」兩個字——感覺太居高臨下。不想無意中造成了歧義效果——我們這十幾個成員都成了瀕危動物。
20年過去,出於某種幸運,我很少離開這個園子。衷心地祝願母校在奔向世界一流大學的高速路上,也能繼續成為瀕危動物的樂園。
梁錦濤
北京大學元培學院2014級本科生,空軍雙學籍聯合培養飛行學員。
離開北大九個月了,我時不時會想起她,她會出現在我的夢裡,出現在我拙劣的詩句中。
「適戍難歸,從此燕園只夢回」,我在無邊的思念中沉沉睡去,明天,又是一個飛行日。
我來自2014級北大空飛班,2014年到2017年的三年時間我在北大學習,目前已經回到長春進行初級教練機的飛行訓練。只能遙祝母校:120歲生日快樂。
我還記得初到北大的那一天,我一個人閑逛,夜晚微風吹拂,對校園並不熟悉的我竟鬼使神差地走到了未名湖畔,夜幕下那莊嚴的塔與深邃的湖給了我極大的震撼,也讓我對於未來的生活充滿了期待。
北大的三年是忙碌而充實的,空飛班的我們不但要學習各種課程,還要堅持軍事與體能訓練。
五四訓練場被我們私下裡稱作自己的主場,這裡的每一寸跑道都浸潤著我們的汗水。多少次我們穿著軍裝在操場上踢正步,迎來第一縷晨曦。
當然,我們也曾被各種專業課虐得「體無完膚」,卻還要頂著壓力在學習室通宵自習。
因為我們是戰士,我們渴望榮譽。
但更多的記憶是靜園上空的流星、百講的演出、邱德拔的「十佳歌手」、農園的香鍋、南門的翅客……這些都是我在這條充滿荊棘的飛行之路上拼搏奮進時的精神支柱。
無論我飛向多麼高遠的天空,北大永遠是我精神的棲息地。
之前快要單飛的時候上一屆空飛班的班長跟我們說,要選幾首歌,在天空中放給自己聽,因為一個人在高空的時候很容易產生孤獨感。
我想我應該會預留一首歌的時間給《燕園情》吧。「……問少年心事,眼底未名水,胸中黃河月……」
有些事情不必說,也不會忘,它只適合收藏,像青澀的初戀,像我與北大的故事。
王思涵
北京大學2013級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本科生,影視創作協會理事長,北大版《春風十里》MV導演、攝影,運營攝影日記微信公眾號「梅林的末班車」。
或許是因為攝影的緣故,我對北大的景物更為敏感。
爬山虎會在幾月份長滿牆壁,未名湖邊哪棵樹春天會開白花,此刻的晚霞是否足夠驚艷讓我去延時攝影……在我這裡,時間走得慢些,北大美得更高清些。
幾年裡見證校園變化,感慨時光匆匆,「從來不懂,時間多麼短暫,直到突然之間,我們就離散」。
記得大一時去看「十佳」是觀眾,大二時是決賽開場微電影的導演,大三時報名「十佳」成為吉他手,最後一年把自己和「十佳」的記憶寫進了自己準備拍攝的畢業長片《時光慢遞》。
在《時光慢遞》里,我試圖以我的視角構築一個畢業之際的青春群像故事。其中一個情節是給三年後的自己寫一封信,為了收集靈感我問了很多朋友。
有些驚訝地發現,大一大二的朋友寫的內容大多抽象,關於堅持夢想,關於生活狀態;而畢業或工作了的朋友說得確切些,希望結婚,抑或有一隻自己的貓。
從前非常喜歡《此間的少年》里的一句話:「我擁有無數的時光和可能,熱血上涌的時候,我相信自己能征伐世界,在戰馬背上帶著窈窕的姑娘歸來。」
北大於我,就是那無數的時光和可能,我想,這裡涌動著很多北大人的山川湖海,也貯存著我最樸素的生活和最遙遠的夢想。
北大百廿將至,我也在校方宣傳片里負責延時攝影部分,畢業之後我想繼續往電影製作的方向發展,但就像寫給自己三年後的《時光慢遞》那樣,懷著對生活的熱愛,懷著與北大、與世界的既往,去相信所有的可能性並為之努力。
邊毅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2013級本科生,2017-2018北京大學劇星風采大賽初賽中憑原創劇目《自我介紹》獲第三場冠軍、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男主。
大家好,我叫邊毅。
我去年大四,今年也大四,因為我休學了一年。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我就覺得穿白大褂的科學家特別帥,雖然科學家不一定是物理學家,而且穿白大褂的也不一定是科學家,但是這並不妨礙我立下一個高遠的志向:要成為像愛因斯坦那樣偉大的理論物理學家!
然後不知道是幸運還是不幸,我真的如願以償地來到全國最好的物理學院,來到北大學習物理。
然後我也真的發現我可能是被高中物理教材上的牛頓法拉第麥克斯韋給騙了,而且量子力學也不是只有一隻特別會賣萌的小貓。
又不知道是幸運還是不幸,我遇到了話劇,然後我就碰到了一群喜歡錶演、喜歡話劇的人,然後我的生活就多了一層維度。
有趣的是,即使劇中人的生活與我風馬牛不相及,在扮演別人的同時總是能增進一份對自我的認知。
再然後,我就休學了,我想在畢業之前多一點兒時間來好好思考,然後認真地做一個決定,比如,要不要不學物理了,轉行去當一個演員?
說到底還是要感謝北大,感謝她對我這樣不正經的人的包容,當然也要感謝她教會我的,認真思考,然後,承擔選擇的責任。
李研
北京大學元培學院2014級本科生,e+聯盟攝影組組長,120周年校慶籌委會秘書處學生執行團大型活動部成員。
如果要用一個詞描述四年的北大生活,我選擇「平凡」。
截至目前的17年求學生涯里,諸如」三好學生」、」優秀畢業生」之類的榮譽稱號我都沒得過,但站在畢業的節點上回望大學生活,覺得沒有虛度。
四年里做了很久的校園媒體實踐。在北京大學電視台學生記者團的三年中,從寫策劃、拍攝到剪輯,一點點成長起來。
2016年,和思維潛能開發協會的同學們一起做了全國高校首檔狼人殺真人秀Pkiller的主創。
當時沒有資金,沒有經驗,選手陣容里清一色是普通學生,我們做錄播的精剪、嘗試直播、運營微信微博、管理自己的粉絲社群。到後來小有名氣,開始邀請KOL和友校玩家前來交流切磋。
原本是出於想做綜藝節目的理想而開始參與的這個活動,後來慢慢成為一群平凡的北大人展示邏輯思維、語言魅力與團隊協作能力的舞台,而我,也通過這樣的「共患難」認識了似乎在本來生活中並不會有交集的一群戰友。
2017年暑假,我有幸成為了TVB新聞資訊部的實習記者。
在那裡等過「新聞發生」,也在事件出爐的一霎和拿著攝像機、話筒、相機的人群蜂擁而上,當然,也有很多次的無功而返。
那時邊記錄邊思考,追蹤著這個世界每個角落可能發生的事情,了解政治,理解民生,觸碰時代的脈搏與社會的心跳,學會理性與客觀,更在集體情緒爆發時多一份理智。
畢業年遇到北大的120周年校慶,當然是特別難忘的經歷。
儘管現在的我依舊迷茫,但無論未來在哪裡做著怎樣的事情,它一定和媒體、和這個社會緊密相關,北大和元培教我的「思想自由,人格獨立,敢想敢當」,會時時銘刻在我心裡。
親愛的北大,百廿快樂!
投稿要求
1. 郵件題目為:120故事投稿+姓名
2. 文件格式為word文檔,文檔中包含:
姓名+入學年份或入職年份+其他身份
(可正式/不正式,越多越好,之後可能刪改)
3. 文件夾中另附講述者照片(與北大有關最佳)
4. 字數在300——800範圍內
如被採用會有專人與您聯繫~
如果你想了解哪位北大人的故事,也歡迎留言給我們哦●v●
GIF
編輯:張郁暉、 董文欣、楊寧、李研
責編:園中葵、張郁暉
排版:Calley
※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科交叉奇才 北大博士返校任教
※2017·我們最珍愛的風景
TAG:北京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