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鄰水王家鎮地選村:入選中省傳統村落名錄

鄰水王家鎮地選村:入選中省傳統村落名錄

鄰水縣王家鎮一直默默無聞,直到被外界發現和認可。2016年,地選村入選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2017年入選第三批四川省傳統村落名錄。

下桅幟灣為四合院,如今仍相當氣派。

下桅幟灣的精美脊飾。

牆體由整塊條石砌成,彰顯大氣與威嚴。

地選村,是鄰水縣王家鎮場鎮所在地,也是當地王氏家族的發源地。

2017年11月23日,記者來到地選村,聽故事,看古迹,收穫頗多。而印象最深的,則是村裡的古建築。

今王家鎮場鎮,王氏家族的老宅共有三處:王家祠堂、上桅幟灣和下桅幟灣。

王家祠堂是三者中保存較差的一座老宅,由於多年無人居住和修補,老屋十分破敗,但裡面的石刻與木雕工藝較為精湛。如祠堂門口借用了牌坊式設計,門口兩側的石壁做成琵琶狀,並鑲刻著花草文飾。

殘破的屋內立有一塊石碑,是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所刻的《宗祠序》。根據碑文可知,當地王氏一族於明洪武十年(1377)從湖廣麻城縣孝感鄉入川。當時入川共有三弟兄:始祖王覺才入鄰水後落業王家場般穴嘴,二祖王子才與三祖王普纔則落業於豐禾場。王氏三兄弟入鄰水後,到清光緒年間,已500餘年,中途雖經諸多戰亂,甚至張獻忠據蜀時的戰爭,但王氏仍有後人倖免,進而得以繁衍。清嘉慶年間,白蓮教起義,各地增修寨堡,王家場王氏一族在王行九、王傚芳二人的牽頭下,結寨保族,使王氏一族得以延續。到清光緒年間,王家場與豐禾場兩地的王氏已達三四千戶,可謂是家族宏興。正是這一背景下,王家場王氏經眾議募捐,修建宗祠。

王行九,即今王家鎮家喻戶曉的清朝人物——九老爺,是國子監(清政府的最高學府)太學生,本名王卿,因排行老九,故人稱王行九,又稱九老爺。九老爺為人慷慨,樂善好施,其兩個姻親藍渠、曾元皆為進士出身,故在當地頗有名望,影響甚遠。

九老爺住下桅幟灣,但下桅幟灣的古院落卻非九老爺所建,而是九老爺的長兄大老爺所建。傳說大老爺從小喜歡舞拳弄棒,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經過各級擂台比賽選拔到朝廷,由皇帝欽點為狀元,並授予大清龍旗,賞黃金白銀若干兩。大老爺成名後衣錦還鄉,尋得一寶地,建成新宅。新宅門外,左右各一個高1米有餘的桅磴,桅磴上插上四五丈高的桅杆,上面飄著清廷大龍旗,很是氣派。

王家祠堂大門系牌坊式設計,石壁如琵琶。

由於大老爺新宅外有高高的桅杆和旗幟,故被稱為桅幟灣。然而大老爺出生的老宅當時仍在,為了區分方便,人們便把老宅稱為上桅幟灣,新宅則改稱下桅幟灣。

不得不說,下桅幟灣在某些方面的設計實在是精巧之至,堪稱古建典範。

一是院外那對雄壯而精美的桅磴,這在現存的川東古建築中鮮見第二例。據王氏族人介紹,約10年前,曾有人慾以兩萬元的價格買走,被族人拒絕。

下桅幟灣門外的巨型桅磴。

二是院內的上天井內,有一對斜撐,雕刻成龍頭魚尾狀(書名「螭吻」),且為紅木材質。上世紀80年初,也曾有人慾以2000元的價格買走,同樣被王氏族人拒絕。

下桅幟灣的紅木斜撐。

三是屋頂精妙絕倫的脊飾。脊飾高度與寬度大致相當,但卻做成多層樓閣式樣,梯道、閣柱、軒窗都非常分明,閣內有二人對弈,閣頂則為花鳥禽獸和祥雲等。同時顏色處理上還是彩繪,雖歷經數百年風雨,但色彩依存。

上桅幟灣的「福」字石窗花。

下桅幟灣設計精巧,排水細節也考慮周全。

下桅幟灣還出了一位抗日英雄,此人名為陳紹棠,少將軍銜,國民黨軍第36集團軍204師步兵指揮官,1944年5月21日,在河南陝縣秦家坡指揮部隊同日軍激戰中陣亡。據王氏族人介紹,陳紹棠出生於王家鎮場鎮後的山寨上,但父母早亡,長期流浪街頭巷尾乞討,夜晚居屋檐下。一日,他行乞到下桅幟灣,被惡狗追咬,陳紹棠躲閃不及,一躍跳上堂屋擂子上面。王氏族人很可憐這一小孩,便收留家中打雜,看家護院。陳紹棠長大成人後,不安於現狀,想出人頭地,便悄悄拉起「杆子」,聚民為伍,打富濟貧,名望俱增。時值抗日,政府詔安,將他的隊伍進行整編為國民革命軍,開赴抗日前線,他屢立戰功,晉陞為少將。

在王氏族人的介紹中,上桅幟灣也曾有著輝煌的歷史,據說在上世紀30年代初,紅四軍總醫院曾設在此處。由於缺乏史料依據,其真實與否,還待確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草根一一 的精彩文章:

鄰水長發哥很文藝范兒

TAG:草根一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