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從發射失敗到成功僅用了5天!中國科學家發起狠來太可怕

從發射失敗到成功僅用了5天!中國科學家發起狠來太可怕

1982年10月12日,這不是一個普通的日子!就在這一天,中國第一代潛射戰略導彈"巨浪一號"的研製成功!巨浪一號是我國第一型固體戰略彈道導彈、第一型潛射導彈,它的成功標誌著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潛艇水下發射核導彈能力的國家,具備了二次核打擊能力。

要說起來,研製過程真的是歷經千辛萬苦倒是真的一點也不誇張。

建造過程

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我國就面臨著一些掌握核壟斷地位的超級大國不斷施加的核威懾,簡直是危機重重。當時的國家領導人毛澤東為此發出了"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的號召,但核潛艇上需要攜帶裝有核彈頭的戰略導彈,才能構成一個國家的二次核打擊能力。

所以,從1967年開始,我國開始推進固體戰略彈道導彈的攻關和研製工作。經過反覆論證後,中國將巨浪一號定位為潛地固體彈道導彈,這是中國首枚固體戰略彈道導彈,且最初研究定位為"一彈兩用",既是核潛艇導彈,在陸地上又可作陸基機動導彈。

1982年10月1日,經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授權新華社向全世界發布公告:"中華人民共和國將於1982年10月7日至26日,向北緯28度13分、東經123度53分為中心,半徑35海里的圓形海域範圍內的公海上發射運載火箭。"可是,不幸的是,首次試驗就失敗了。

小問題導致大失敗

試驗過程並不是想像中的那麼一帆風順,首次試驗失敗給技術人員們造成了多大的心理壓力,他們身上肩負的國家重擔又更加沉重起來,當時,發射試驗隊在隊長王兆麒、總設計師黃緯祿的組織下,從海下到陸上,從試驗基地到北京總部,所有人都立刻調動起來,連夜進行故障分析。

由於遙測系統工作正常,所有獲得的數據都很齊全,很快就判斷出故障原因:竟然是因為一個級間分離插頭提前脫落,造成一級伺服機構無指令信號輸入,導致導彈失控而自毀。正是由於發射試驗隊連續五天不眠不休檢查分析分解決問題,才能這麼快的找到問題所在,在大型戰略導彈研製中,能這麼快就找到失利原因的並不多見,可以說是少之又少,因此在時隔5天之後,試驗團隊決定繼續試驗。

1982年10月12日,第二發遙測彈「遙七」準時進行了發射試驗。下達發射指令後,導彈從潛艇發射筒被彈射出水面點火,直射藍天。10分鐘之後,令人振奮的聲音傳來:「末區發現目標!」「彈頭命中預定海域!」

當時發射試驗隊的所有成員無不喜極而泣,「巨浪」潛射彈道導彈是我國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卧薪嘗膽數十餘年努力的結果,是廣大科研設計人員智慧和心血的結晶。

那個年代中國雖然擁有了液體地地戰略導彈,但液體導彈準備時間長且機動隱蔽性差。面臨超級大國的核威脅與核訛詐,中國急需有效反制手段,研製從潛艇發射的潛地固體戰略導彈勢在必行。

1970年,黃緯祿臨危受命,擔綱我國第一型潛地固體戰略導彈「巨浪一號」的總設計師。研製初期,面臨起點高、難度大、無資料、無圖紙、無仿製樣品等許多困難,黃緯祿用技術實力和人格魅力組建並帶領年輕的團隊,勇敢地向困難發起挑戰,大大加快了「巨浪一號」的研製進度。

可是成功的背後,是頂著巨大壓力的黃緯祿忍耐著巨大病痛的折磨。到醫院檢查時,醫生十分詫異,這個消瘦的人到底從事什麼樣的工作,會落得一身的病:十二指腸球部潰瘍、輸尿管結石、心臟病……那一年,66歲的黃緯祿由於過度操勞,居然累瘦了二十多斤。同事們都是說,黃老是剜下自己的血肉,補在導彈上了!有這樣兢兢業業的幕後英雄,害怕解決不了這麼一個小問題嗎?!

寶劍鋒從磨礪出

如果僅僅計算潛射彈道導彈的研製時間,從1967年開始到1982年試射成功也有15年之多,真可謂「十幾年磨一劍,寶劍鋒從磨礪出」。當「巨浪」-1型導彈於1982年10月12日首次從031型常規動力彈道導彈潛艇水下發射試驗成功後,英國《每日電訊》則評論指出,「中國水下發射戰略導彈成功,意味著中國將擁有一支以潛艇為基地的核打擊力量,這是任何潛在的襲擊者都必須考慮的。」 美國頻頻對中國進行挑釁,也是害怕中國軍事力量越來越強大,現在的中國已經成為美國強大的對手之一,再加上還有俄羅斯這樣的恐怖對手,一旦這兩國聯合的話,哪怕美國擁有再多的幫手也沒用!

作者:小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鐵血軍事 的精彩文章:

中國船廠同時造七艘驅逐艦
戴雨瀟:西方「種族歧視」真是一頂「普世」的帽子?

TAG:鐵血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