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畫處虛實相生 無畫處皆成妙境——淺談唐光元的山水畫藝術
文/孫玉虎
讀唐光元的山水畫,首先給人的感覺是一股清新之氣撲面而來,無論大幅或小品,作品本身所傳達的「信息」是大氣與精到,是深厚的傳統功力,是厚積而薄發的底蘊。這種「信息」與筆者產生了強烈的共鳴。看得出,唐光元的作品在構思、用筆上是頗下功夫的。所以,他的畫很耐看,值得品味。
他的作品給讀者的是一種美的體驗。作品取法上追宋、元,下涉明清諸家。筆墨華滋俊逸、色彩淡雅清新、構圖俯仰遠近、意境幽靜深遠,無一不彰顯其深厚的傳統功力,使觀者可以從中感受到傳統繪畫的方方面面的美感。深山幽壑的靜謐,危崖空谷的險峻,四時的朝曦暮靄,充盈在山水之間的生命律動,使觀者既可以感受到浩瀚蒼茫的北方之勢,又可以意會到溫潤深途的南方之韻:既有幽壑的空靈寂靜,又有人物的閑適悠哉,山水主題在畫家筆下不斷深化,從實在走向虛無,再由虛無走入人文,令人陶醉其中。層層積染的墨色,雖不是色卻五色具見,不僅表現出山體的堅實與厚重感,同時墨色的變化又使得群山具有了靈動的節奏感,自然妙趣橫生。構圖章法上,畫家「置陣布勢」、「經營位置」,根據畫面結構的需要,嚴謹造型、賓主呼應、錯落有致、不失天成,構圖起伏開合,疏密相間,有畫處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氣象、筆墨、境界三者兼而有之。
中國山水畫不是也不要求客觀自然景觀再現,它是畫家情感和理智跟自然景觀撞擊而產生的火花,它比自然景觀更絢麗、更誘人,更具震撼力。中國山水畫創作者極注重象外之意,要求作品既含情又寓理,給人以畫外聯想。中國山水畫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就是在認識過程中,將物質世界的自然屬性精神化,將自然世界消融於自身的精神天地之中,將自然景觀爛熟於心,將宇宙裝在胸中,變成自身精神世界的組成。所以,自然景觀就成了帶有生命光輝,賦予了一種內在精神力量的意象。荊浩在《筆法記》中說:「畫者,畫也,度物象而取其真——苟似可也,圖真不可也。」「似者,得其形遺其氣:真者,氣質俱盛。」這裡的「真」是畫面所要表達的內在氣質風韻,一個畫家對自然景物在精神氣貌上的把握,重在內含氣質而不再外表形象。在國畫三水中,所謂氣韻是指組成畫面的諸多因素,如筆墨、結構、符號化的造型語言及畫家的心靈體驗等;它也是指精神物化為作品的過程,這個過程充滿了力、氣和神,力、氣和神的和諧產生氣韻。氣韻生動是畫家把觀察、體驗引向了更高的層次,即從「形而下」引向了「形而上」。使為「精神」所滲透、所服務的意向性形象洋溢著水墨淋漓之氣,顯示出自然造化蓬蓬勃勃的生命活力,它是情景融合和畫家的審美感受、審美體驗滲透客觀景物之中而又最終超越客觀景物之外的藝術境界的表現。中國山水畫的形式語言最豐富,表現力最強,理論研究最深入完美,也最強調氣韻和神韻。畫家心靈與自然萬象的交融,構建了「大象無形、大音希聲」氣韻生動的景象景觀。
我們知道,以「元四家」為代表的文人畫家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將主觀情感與筆墨情趣相結合,完成了畫風由崇尚寫實向抒情寫意的轉變。唐光元的山水畫體現了元四家的繪畫美學主張,即「自娛自樂」、「逸筆草草」和「不求形似」的精神追求,衝鋒傳達他平淡率直的心態、清雅閑逸的心性、超凡脫俗的心境。並且以現代人的思維意識對生活的獨特感受,賦予作品更多的當下文人學者對生命存在的追求,更加註重對畫面境界的揣摩和對精神世界的表達,強調繪畫的指向,藉筆墨以抒性靈,整體上多採用小全景式構圖,加上筆墨上由繁入簡,更使畫面層次感增強,「虛」、「實」相生。因此形成了幽靜簡遠、枯淡空靈、內涵深遠的意境,是一種安然與自足,穩定與淡泊。唐光元很好的把握了中國畫傳統藝術風格,結合當代人的審美追求和表達方式,採用了「仰觀俯察」、「以大觀小」的審美觀照方式,從整體上把握自然山川的磅礴與靜謐,神與物游,意趣天成,以情驅筆,畫有盡而意無窮。閱其畫,如身臨其境,行之、望之、游之、居之,陶冶性情,感悟人生,正所謂「詩以山川為境,山川亦以詩為境」。
唐光元在對千山萬水的觀察寫生過程中神與物相游,心物交融,經過醞釀、加工,使客觀形象變成「不了之形」,「不全之象」,通過意和情再造後的新的藝術景觀躍然紙上。這景觀實質上市畫家的思想感情、處境、地位、才能、閱歷、主張、學識和對整個世界、人生及宇宙萬物的認識,以及畫家對美學觀念的認識,探索和對藝術規律的追求。因而,他的山水畫的水平不僅是畫家心靈的寫照,反過來又驗證著畫家對美的理解程度和審美觀念的層次。唐光元以其全部精力投身並浸淫於藝術,在當代畫家中實屬難得,而其日臻藝術佳境,我們相信,他的藝術作品必將對未來中國畫的發展起到關鍵的作用和長足的影響。
畫家唐光元
唐光元,字雲軒、又字牧溪,號五溪山民,滌塵子,心然居士。湖南懷化市人,1961年生,著名書畫藝術家,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會員,中國國際書畫研究會會員,著有《中國優秀美術家叢書·唐光元》《中國當代名家畫集·唐光元》《雲山浪跡》《穹廬吟草》《穹廬雜萃》《當代藝術·名家名作》等。作品多次入展入選國內重大展覽。
TAG:名仕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