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歷史、品種、文化,全面分析普洱茶

從歷史、品種、文化,全面分析普洱茶

精讀筆記第六十八期

《中國茶典藏:普洱茶品鑒

主編:

丁辛軍,張莉

出版日期:

2014年1月

內容梗概

本書以飲茶養生為經,以人文地理景觀為緯,圖文並茂,以新穎直觀的形式展現豐富的茶世界。

全書內容由淺入深,以六大茶山為發端,逐一介紹普洱茶的自然環境、歷史淵源、採制工藝、名茶名品等。

列舉出三十種普洱茶名品,有九十幅生動形象的茶葉原色圖片,從色香味加以區分,闡述每種名茶的歷史、健康品飲之道,並配以中醫養生之法。

融合泡茶、品茶技巧,飲茶養生之術,以及茶與中國文化的密切關係,是廣大茶文化愛好者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收藏上品。

內容亮點

歲月流轉的茶香

江南江北古茶山

普洱茶工藝

選購普洱茶的訣竅

老字號經典名茶

華夏大地的茶習俗

精讀筆記

歲月流轉的茶香

普洱茶來源

「普洱」一次源於當地哈尼族語,「普」為寨,「洱」為水灣,普洱即水灣寨的意思。中國茶類雖多,不過只有普洱茶的茶名以一隅之地而名聞天下。這經歷了千百年的孕育而形成的普洱茶,即濃縮了雲南茶發展的歷史。

普洱茶歷來定義不明,2008年12月1日,新的普洱茶國家標準開始實施,這個標準認定:「普洱茶必須是以地理標誌保護範圍內的雲南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並在地理標誌保護範圍內採用特定的加工工藝製成的。」

世界茶樹之根在雲南

世界上茶科植物共23屬380種,分布在我國的有260多種,絕對部分遍布雲南;據中國科學院「780工程」調查,在雲南僅僅騰衝一個縣境內,就發現有山茶科植物8個屬70多個種。

在雲南尤其是在三江地帶中瀾滄江兩岸的古茶山中,發現很多高齡的古茶樹和古茶樹群落。這些古茶樹大致可分為3種主要類型,一是野生型,另一種是栽培型,還有一種是介於野生型和栽培型之間的過渡型。茶樹經過原始人的馴化逐漸由喬木變為灌木,由灌木變為小灌木,葉由大變小,葉色由淺變身,發芽由早變遲,新梢增長加快,知道演變為現在的栽培型茶林。

目前,雲南全省已有120個縣種茶,共分為五個茶區,主要分布在北緯25°以南的滇西和滇南茶區。大概的茶區可分為五個:滇西茶區、滇南茶區、滇中茶區、滇東北茶區、滇西北茶區。

普洱茶發展

明代是雲南茶葉的大發展時期,當時流通全省,銷量最大的當數普茶。發展至明朝末年,首次對普洱茶地域做了權威界定。凡是雲南境內喬木茶樹的茶青製造的茶品,一律稱為普洱茶。

清朝時期,普洱茶不僅受到海內外人們的喜愛,更成為宮廷喜愛的貢茶。普洱茶初制主要是由茶農完成,首先將春茶中最好的鮮葉加工成芽茶、蕊茶、宮廷團茶作貢後,才將其他相對粗老的鮮葉初加工為毛茶運出產區,至思茅、普洱等加工地,再加工為成品後方進行集散貿易,而僅供的茶採制精細、包裝完善,多為普洱生茶。

到了清朝光緒末年,茶捐鍋中,茶家受損,茶商亦無利益,普洱茶的產量突然迴轉直下,隨後每年普洱茶產量便越來越少。

直到民國期間狀況才有所改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普洱茶運銷西藏、四川等邊銷市場。1973年,昆明茶廠試製大葉種普洱茶成功,並在全省各地擴大生產,逐漸打入了國際市場。

江南江北古茶山

瀾滄江綿亘雲南全境,江南江北不同的地域和氣候特色形成了不同的茶葉生態環境,有道是高山雲霧出好茶,隨著歷史的發展,江北的六大茶山應運而生,而江南的制茶家族也開始蠢蠢欲動,生產出格局特色的名茶。

據傳,皇帝制定六茶山中的倚邦茶山曼松茶葉為貢茶。曼松茶葉質厚味美,用沸水沖泡後,茶葉直立而不沉,其味甘香可口,飲後神志清醒。此茶一直到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因盜匪蜂擁起而停止上貢。

六大茶山山名據傳系孔明在六大茶山遺器而得名。《舊雲南通志》記載:「六茶山遺器俱在城南境,舊傳武侯遍歷六山,留銅鑼於攸樂,置?於莽芝(枝),埋鐵磚於蠻磚,遺木梆於倚邦,埋馬於革登,置撒袋於曼撒,因以名其山。」

1957年,西雙版納政府專門組織人員對相關的茶山進行普查,根據六大茶山的範圍、面積、產量、最後確定六大茶山為易武、倚邦、攸樂、曼撒、蠻磚和革登。由於江外之地人們習慣稱之為江南,所以江外茶山通常稱為江南茶山,如南糯、勐宋、勐海、景邁、南嶠和巴達茶山,故而也稱之為「江南六大茶山」。

普洱茶工藝

普洱茶自古一種用曬青生茶製法,後來採用自然發酵過程醇厚而成。直至20世紀70年代才發明了人工渥堆發酵法,而此工藝在相當長時期內都作為國家機密概不外傳。因而,普洱茶的工藝一種有種揮之不去的神秘感。

生普的傳統工藝

買過普洱茶的人都知道,普洱茶分為生普和熟普兩種,這種分發也是從加工工藝上來區分的。按照傳統工藝加工製成的普洱茶為生普,也就是成品中所成為的「青餅」。它是以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直接蒸壓而成,多為團、餅、磚、沱等,以便儲存和運輸。

熟普的現代工藝

傳統普洱茶是用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經過手工揉捻蒸壓做型,成型後嚴格來說屬於綠茶。之後在場時間人背馬馱運輸途中和貯藏期間產生自然發酵,其條索外形粗壯肥大,色澤烏潤橙黃或褐紅,滋味醇厚回甘,帶有獨特的陳香。

現代普洱茶是用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經過潑水渥堆風乾酵化的特殊工藝加工而成的人工發酵茶,茶形、樣式、名稱與傳統普洱茶相同,人工後發酵普洱茶始於20世紀70年代。

渥堆是現代普洱茶人工後發酵加工工藝新技術,是普洱茶的色香味品質形成的關鍵工序。

選購普洱茶的訣竅

品茶,是相當個人化的休閑樂事之一。正如做菜因人而異,飲茶也因為個人不同的口感、情緒而發生著變化。尤其在飲普洱茶之外,還有收藏的樂趣。

分辨生茶與熟茶

一般來說,去購買普洱茶,店家會告訴你哪些是生茶,哪些是熟茶、而若不了解茶性的話,可能很難找到適合自己的那款茶。生茶與熟茶的不同可以從三大方面區別。

1.香氣

普洱熟茶因為經過渥堆,會產生一股「熟味」,我們稱之為「普香」。一般10年以內陳期的干倉熟茶,茶表面有熟茶味。陳期10-20年左右的茶,從茶湯中感覺出一股「梅子香」,接著變成「棗香」或「參香」,最後變成「沉香」。

因此普香、梅子香、棗香、參香、沉香等都是最直觀而有效地分辨生茶和熟茶的方法

2.湯色

一般而言,干倉的普洱生茶茶湯是里紅色,接近重火烏龍茶湯色。熟茶的湯色是暗栗色,甚至接近黑色。所以現代的茶種分類匯總,將普洱茶列為黑茶類是和普洱熟茶的湯色有關的。

3.葉底

干倉的普洱生茶葉底呈現栗色至深栗色,葉條質地飽滿柔軟,充滿新鮮感。熟茶的葉底多半呈現栗色或黑色,葉條質地乾瘦老硬。

普洱茶的貯藏方法

很多品飲普洱茶的茶客們都選用陶缸,因為陶缸透氣性較好且防異味竄入,並且內中的溫度穩定,濕度適中,很方便貯存。在此建議選擇糖罐儲藏,如果茶量比較多可以用陶瓮。

新茶買回家中後不宜馬上蜜蜂,要略透氣。如果新茶存有較重的倉味,可將其置於空氣中,待倉味散盡後再儲存。

如有幸買到陳年老茶或古董級老茶,這種普洱茶已屬於有氣制茶,收藏時不必再通風醒茶,放在包裝盒中即可。也有人為保護古董級老茶的茶氣,將其用食用塑料薄膜包裹起來儲存。

對於即將飲用的擠壓差,可先將其外包紙去除,整片剝開,拆散,置於陶罐中以除倉味,這種做法被稱為「回潤」或「醒茶」,時間視具體茶品而定,從一周到兩個月不等。醒好的茶還要用紙包好,置於陶罐中,一遍隨時取飲。

老字號經典名茶

1735年即雍正十三年,清政府在思茅設思茅廳,將攸樂同知移往思茅,改為思茅同知,思茅又成為普洱與景邁、芒景茶山和西雙版納各茶山之間的中轉站,因「普茶」遠銷而繁榮起來。九年之後,雲南布政司撥出千餘兩白銀給思茅廳專門採辦貢茶。

隨後多年,商賈雲集,市場繁榮,外地商旅紛紛落戶西雙版納,建立同鄉會館和茶號,以及專營茶葉的茶莊。同興號、可以興、福元昌、鴻泰昌、同昌號、宋聘號等各家茶莊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據史料記載:「年有千餘藏族商人到此,印度商旅馱運茶者絡繹於途。每年銷售茶葉達5000多擔。」

茶行的興隆又帶動了其他產業的發展,錢莊、綢店、當鋪、藥房、米店以及各類作坊、曲藝、唐班,街市繁榮,經濟發達。而所制的普洱茶品只能給也豐富多樣,如有毛尖茶、芽茶、女兒茶之類。曾輝煌一時的老字號都有哪些名茶留存於世,並一窺普洱鼎盛之時雲南的市井風物。

華夏大地的茶習俗

藏族的酥油茶

相傳唐代文成公主進藏時帶去了茶葉,經過多次反覆調製,逐漸形成今天的酥油茶。西藏是我國地勢最高的省份,氣候寒冷乾燥,藏民多以放牧為生,蔬菜瓜果很少,常年以奶肉為主食。因茶能解膩,自古代政府明令將四川、雲南的茶運銷西藏時起,茶就作為日常飲品。

運到藏區的茶多為僕人、金尖等緊壓茶。若是有遠客來訪,藏族同胞會選有銀制的茶杯放茶,最華麗的茶杯是用翡翠製成的,這種福利而又昂貴的茶杯,常被藏民當做傳家之寶。酥油茶為多種材料混合而成的茶湯,因而滋味多樣,外人恐怕喝不習慣,但藏民確實一日不可缺,只有飲酥油茶才能抵抗嚴酷寒涼的天氣。

西雙版納的竹筒香茶

西雙版納屬於熱帶、亞熱帶氣候區,到處竹海林立,由於飲茶因地制宜的特點,這裡的民族同胞飲用別具風味的竹筒香茶。沖泡的茶葉富含竹子的清香,因竹筒香茶的原料細嫩,不同於一般的雲南大葉種茶,因而又命名為「姑娘茶」。

竹筒香茶可以自制自飲,每年春季採摘細嫩的春茶,經鐵鍋殺青、揉捻等簡單處理後,將嫩葉裝入嫩甜的竹筒內,這種甜竹筒通常剛生長一年。儲存一周後,刨開泡茶即可,這樣製成的竹筒香茶既有茶葉的醇厚茶香,又有濃郁的甜竹清香。

當地傣族和拉祜族男性在田間勞動間隙,或入原始森林打獵時,常常帶上制好的竹筒香茶。在勞作間隙,可以砍上一節甜竹,上部削尖,灌入泉水在火上燒開,然後放入竹筒香茶再燒5分鐘,待竹筒稍變涼後慢慢品鑒,既能解渴,又能解乏。

苗族和侗族的打油茶

苗族和侗族每當喜慶節日,或親朋貴賓登門時,當地有以打油茶款待客人的習俗。打油茶的形式和用料都多種多樣,隨季節而變化,根據個人口味而定。作料也是多種多樣,茶葉和米花為主料,魚、肉、芝麻、花生、蔥、姜等都是常用配料。

若用油茶來待客,還需配茶。以油茶做底,在此基礎上放入各種菜肴或視頻。根據加入作料的不同,茶名也各異,有魚子油茶、糯米油茶、米花油茶、艾葉粑油茶等。

奉油茶的理解是主人雙手奉上,而客人也需要雙手芥茶,並欠身含笑點頭致謝。當地習俗為飲茶不少於三碗,成為「三碗不見外」。與其他飲茶不同,油茶更像菜,五味俱全,茶只作為作料之一。

本書從普洱茶的歷史講起,詳細介紹了普洱茶的生產地、生長環境和氣候、製作工藝、購買訣竅、沖泡要點和國內各種飲茶的習俗。同時還重點介紹了十餘種經典名茶和三十多種養生普洱茶,供讀者在日常生活中挑選合適茶種泡出適合自己的普洱茶。書中的配圖精美,講解細緻,極具鑒賞價值與收藏價值。

本文為《中國茶典藏:普洱茶品鑒摘選整理後的精讀筆記,不代表本平台立場和認同的觀點,如果對本書感興趣,可閱讀全書,了解更多茶知識。

作者簡介

丁辛軍:國內知名茶葉專家、學者,畢業於安徽農業大學,在我國名茶產區黃山、休寧等地從事茶葉種植、栽培及技術推廣工作。曾主編《中國名茶養生大典》系列叢書、《這樣喝茶最健康》等。

張 莉:文化學者,畢業於吉林大學,多年從事茶文化研究,曾主編《中國名茶養生大典》系列叢書、《這樣喝茶最健康》及《本草生活》等。

各說各話

本期主題:你喝過最奇怪、最好喝、最貴的茶?

您有什麼想說的?

文末點擊「寫留言」提交您的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奶茶妹妹越來越會穿了!當媽了也能少女感十足,完勝baby!
手指做的茶具,你敢用來喝茶嗎?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