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真的會變冷嗎?
即使未來類似蒙德極小期的太陽巨極小期發生,一般認為最多是在某種程度上可能會減緩全球變暖速度,不會改變由於人類活動排放的溫室氣體帶來全球變暖的長期趨勢。
■記者 袁一雪
近日,美國加州大學的科學家宣稱,他們找到了一種方法,對太陽活動周期進行跟蹤,並預測最早到2050年太陽將變得「異乎尋常地冷」。而且,科學家認為,這一變冷趨勢將有助於緩解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
剛剛過世的霍金曾經在2016年警告過世人,地球氣候正在朝向「迷你冰河時代」發展。同一年,英國諾桑比亞大學的科研人員也以數學模型為基礎,預測2030年到2040年期間,太陽活動將會減少六成,得出地球可能會變冷的結論。
何為「迷你冰河期」?地球真的會變冷嗎?
太陽活動周期
地球會變冷的結論源於科研人員對太陽活動周期的模擬預測。早在1843年,科學家們就首度發現,太陽活動以10~12年周期在變化。在這期間,太陽會經歷活躍期和平靜期——分別被稱作太陽活動極大期和太陽活動極小期。
根據這種規律,2016年,英國諾桑比亞大學的科研團隊認為,在接下來的兩個太陽活動周期內,太陽黑子數目都將會減少,而在2022年達到高峰的第25個周期,及2030年~2040年的第26個周期,太陽活動都將大幅減少。
而上一次出現這種情況是在公元1550年~1770年,全球普遍出現氣溫顯著下降趨勢,被後人稱為「小冰期」。根據記載,在公元1645年~1715年這70年間,太陽活動衰減到極低狀態(蒙德極小期),太陽黑子幾乎沒有記錄。這段時間農作物產量降低,全世界範圍內都出現了大量餓死的人。
今年,美國加州大學的科學家發現了一個比以往太陽活動周期跨度大得多的更大變化周期——平均400年一個變化周期。即每隔400年太陽就會進入天文學所指的太陽「巨極小期(Grand Minimum)」,太陽在這一時期,磁性顯著減弱,太陽黑子數目顯著減少,到達地球表面輻射也會減少。目前恰好處在發生於「巨極小期」的臨界時間點。在此期間,太陽活動可能比常規的11年周期的最低點低7%。
準確性有待驗證
雖然根據數學模型推測有一定根據,但北京師範大學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教授張之華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些預測的可靠性仍然值得商榷。」
例如,在2016年英國諾桑比亞大學科研團隊基於1978年~2008年太陽磁場數據,使用一個雙層模型就得出2030年~2040年之間將出現類似蒙德極小期的太陽極小期的結論。因為這一預測是僅僅基於三個太陽周期的觀測數據所作出的,所以預測結果的不確定性可能較高;而美國加州大學Dan Lubin和他的合作者基於33個太陽型恆星的1978年~1996年紫外線通量的數據,估計在未來太陽極小期的紫外線輻射會在原來的基礎上額外再降低5.5%~8.4%。
「這項研究的結論不是直接研究太陽所得,而是基於對太陽型恆星研究所獲得的,而且分析的太陽型恆星的樣本數較少,觀測到的紫外線通量數據的精確度也未知,這些限制降低了預測的可靠性。」張之華認為。
而且,即便太陽巨極小期「如約而至」,也不等價於地球將會再次經歷1645年小冰河期經歷的那一切,「原因是歷史上小冰河期的起源到底是在多大程度上受歷史上的太陽巨極小期,即蒙德極小期的影響,科學界仍然有很大的爭論」。張之華表示。
事實上,國際上普遍認為與太陽周期活動強弱有關的全球氣溫變化幅度很小,根據經驗,最近幾次太陽活動周期影響全球平均氣溫的變化,大約只有0.1攝氏度。即便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再次步入冰河期,轉變也不會發生在轉瞬之間,而是一個漫長的轉變過程。
難以改變全球變暖的趨勢
全球變暖及其導致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災難性影響,一直是各國科學家密切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現在對太陽巨極小期的預測研究,僅僅是考慮了太陽活動的變化,是否能導致未來地球變冷,這需要使用高分辨的氣候和地球系統模擬的方法進行詳盡的分析和評估,國際上相關的研究正在開展。」張之華補充道。
對於公眾,張之華認為,不必對所謂的「迷你冰河期」產生恐慌,因為即使未來類似蒙德極小期的太陽巨極小期發生,一般認為最多是在某種程度上可能會減緩全球變暖速度,不會改變由於人類活動排放的溫室氣體帶來全球變暖的長期趨勢。
※歐洲多地降下大雪:交通嚴重受阻 寒流已致56人死亡
※老外在國內點了一個餅,不想上來卻是一條魚,吃的一臉茫然
TAG:光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