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和」為本,為一年自然健康打基礎
古人云:「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春分是一年四季中陰陽平衡、晝夜均等、寒溫各半的時期。此時養生,應講求平衡,以「和」為本,為一年健康打基礎。
春分三候
玄鳥至:春分之日,「玄鳥至」,「玄鳥」即「似曾相識燕歸來」的燕子,它春分而來,秋分而去,「燕來還識舊巢泥」。
雷乃發生:春分後五日,「雷乃發生」,陰陽相薄為雷,雷為振,為陽氣之聲,也是春分後出地發聲,秋分後入地無聲。
始電:再五日,「始電」,電閃雷鳴,春雨不再瀟瀟,已是落花知多少了。
「春分」養生 養肝為先
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關注健康養生的量健家人們,都很關心春分時節的養生要點。
「順應四時」是最根本的養生之道,「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春分時節陽氣生髮、肝陽旺盛,易導致高血壓、眩暈、肝炎等疾病,也使人的精神情緒隨之高昂亢進,容易激憤、暴怒,因此這個節氣養生應以養肝為先。
春天飲食要益肝健脾,因而飲食選擇上不妨添加一些甘味食物,例如米仁、山藥、木瓜等,這些能滋補脾胃。要舒肝養血,宜選擇菠菜,菠菜是春季的時令蔬菜,有滋陰潤燥,舒肝養血的功效,也可輔助治療肝舒及其並發的胃病。
春季不宜滋補,也不宜進食大魚大肉等味厚重的食物。春季本應是陽氣升發,如果吃滋補品以及味厚重的食物,反而會壓抑陽氣的升發,礙脾胃,也不利於肝的養護。
要注意起居有常,宜早睡早起。勞逸結合,保持充足的睡眠也是春季養肝的一個重要環節。
起居養生:衣服加減不要太快
這段時期雖然天氣日漸暖和,但日夜溫差較大,而且仍不時會有寒流侵襲,天氣變化較大,雨水較多,陰雨連綿。
因此,衣服加減不要太快,「勿極寒,勿太熱」,穿衣可以下厚上薄,注意下肢及腳部保暖,最好能夠微微汗出,散去冬天潛伏的寒邪。尤其是老人及小孩,抵抗力差,容易患上各種傳染病,更應注意適時添減衣被。
在運動方面,古人提倡的「廣步於庭」,意思就是說在春季陽氣升發的時候,通過運動鍛煉可以把身體的陽氣動員起來,一整天人都會感到很清爽。
要多到戶外活動,走進大自然,有利於人的精神放鬆,消除人的疲勞,可以去公園做做體操,打打太極拳,舒展全身筋骨和肌肉。
春困不是病,多管齊下來預防
俗話說,「春困、秋乏、夏打盹」。春分期間,春光明媚,氣候回暖,人們容易感到睏倦、疲乏,無精打采、昏昏欲睡,民間稱之為「春困」。
冬季氣溫低,人體血液循環慢,大腦的血液和氧氣供應相對增多,而春季則正好相反,氣溫回升,血液循環加快,大腦的血液和氧氣供應相對減少,因而人們就會產生懶洋洋的感覺,無精打采,昏昏欲睡。
另外,春季人體的新陳代謝增強,耗氧量增多,而植物在此時光合作用所產生的氧氣很少,也是導致人睏倦的因素之一。
此外,缺乏維生素B族與飲食過量也是誘發「春困」的重要原因。因此,保證充足睡眠,作息規律和多食含維生素B族食物可驅「春困」。
春分艾灸「合谷穴」好處多
傳統中醫在這一天講究「節氣灸」,認為在特定的時令節氣,利用艾絨燃燒產生的葯熱之氣,對穴位進行熏灼、溫熨,對身體是有好處的,艾灸不同的穴位,還有不一樣的功效。
「節氣灸」以其簡、便、驗、廉的優勢,為歷代醫家及百姓所喜聞樂見並沿用至今,在傳統防病保健領域裡佔有特殊的地位。對於有條件的量健自然健康家園家人們,不妨嘗試一下。
艾灸的主要穴位有:大椎、肝俞、命門、脾俞、神闕、關元、中脘、膻中等。我國中醫有春分前後灸合谷穴,可治療眼疾的說法。
合谷穴為手陽明大腸經之原穴,長於清瀉陽明之鬱熱,疏解面齒之風邪,通調頭面之經絡,是治療熱病發熱及頭面五官各種疾患之要穴,《四總穴歌》中將這一功效主治特點歸納為「面口合谷收」。
量健的智慧家人們,這些春分養生的要點,你們能做到嗎?
如果有更好的建議做法,不妨回復留言,與大家一起分享吧!
TAG:量健微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