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曉楓:科技金融創新與發展趨勢

李曉楓:科技金融創新與發展趨勢

第一部分金融科技的發展趨勢

首先我國科技產業生態規模、水平,特別是ICT產業,和美國相比;一個國家具備有比較完整的高新科技供給側產業鏈。金融機構科技金融的發展,需要產業界各類機構參與進來形成一個生態模式。供給側完整的新興技術產業鏈利於合作交流、規則與標準、技術場景應用與產品源源產出,既可反哺金融機構發展,又可做到產業共進共榮、提升產業競爭力。

一、科技金融與金融科技的概念及區別

科技金融:指在金融業務流程中嵌入計算代碼。嵌入計算代碼通常是以「四大架構」實現:業務架構、應用架構、數據架構,以及IT技術架構。科技金融是通過代碼起作用,技術給業務賦能。

金融科技:主要指金融科技公司跨界以technology(技術)去做 finance(金融)的業務,如融資、風控、交易、數據分析等。金融科技重心是運用科技來提升金融業務效率及管理風險效率。金融中介仍然是通過產品體系、業務體系對社會提供金融服務。

2003年以前,科技金融、金融科技是一回事。2003年電商發展起來的同時把金融科技概念引起來到國內。

金融科技的創新領域是哪些?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將金融科技創新業務分為支付結算、存貸款與資本募集、投資管理、市場設施四類。四個方面科技企業都有所作為,可以從橫向和縱向看。橫向來看在這幾個領域都會出現一些類金融機構,例如BAT、P2P、第三方支付等。縱向看,原來的金融生態從內到外對市場開放。金融業務完整的鏈條被切開,比如風控、存、貸、匯等。再做這個業務的時候,以類金融機構的名義去做,或者切入業務鏈條中。

雲計算技術的興起,再加上摩爾定理的影響,導致科技金融快速發展。金融科技概念出來以後,科技金融就談的比較少了,因為金融科技包含了科技金融的第一個概念。

金融科技在我國監管包容下的泛化:

一是確有「金融科技」的核心技術,跨界成為融資、交易、借貸的類金融企業,新興的金融中介。

二是「金融科技」的偽創新,利用監管真空,涉及融資、交易、借貸金融核心業務套利「偽創新」,市場套利者。

2013年6月餘額寶面世,當時國家經濟結構正在轉型,經濟增長增速下滑,鼓勵創新成了主題,包容互聯網金融進了14人大的報告。但是如此同時「金融科技」出現了很多偽創新,例如2P興盛的時候4000多家,裡面很多跑路的,這些都是套利者。

當時產業經濟一年的凈利潤是1%,而金融行業是8%,所以金融行業湧入很多套利者。

三是穿著「金融科技」馬甲,行非法集資、非法詐騙者。例如e租寶等,民間融資平台搖身一變穿個馬甲就變成互聯網金融和金融科技了。

為什麼主流的金融機構,包括銀行等為什麼沒有在13年的互聯網金融大潮跟上來? 從技術來講,LEGACY如何與新技術兼容,升級時如何保證業務的連續性和可靠性等。

互聯網金融的技術要求是高性能、高彈性、低成本。主流金融機構的要求是高可用、高標準、低風險,也就是安全穩定,影響可控。比如人民銀行頒布的商業銀行業務連續保證要求「兩地三中心」。那麼這種情況下,銀行的技術架構要往安全可控的分散式架構去升級,也就是說兩者的交集,是技術架構升級的要點。主流金融機構落後互聯網金融/金融科技大潮,和自己的包袱,技術基礎設施有關。

二、金融科技的發展趨勢

2013年6月,以阿里推出「餘額寶「產品為標誌,開始了互聯網金融時代,現在也將其稱為金融科技1.0。

它帶來顯著的社會影響主要有四個方面:1、支付結算線上化、移動化;2、金融產品銷售電商化;3、借貸業務呈現P2P化,客戶盡調、催收在線下,其它都在線上辦理;4、銀行網點門庭冷落。

金融科技對銀行業的影響:第一階段是「用戶體驗」和第三方支付APP;第二階段是在線錢包、賬戶無卡化和網路借貸P2P化新業態;第三階段,無處不在金融服務,銀行不再是一個網點,而是一種隨身隨行的服務。金融科技對行業的影響目前在第二階段,也叫金融科技2.0,正在往第三階段走。

為什麼金融科技起那麼大作用?

核心就是三條:1、金融業全流程的效率提升。金融科技通過信息技術的引入實現金融業全流程的效率提升;演進趨勢是從互聯網金融到數據金融,從傳統單一信用主體到模塊化分工產業鏈,從流量為王到技術至上。

2、金融科技的基礎技術是互聯網,互聯網金融是金融科技發展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核心技術是雲計算(分散式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還尚未證明。雲計算和大數據是已經成熟了,大規模應用之中,人工智慧有六塊,只有兩塊相對成熟。 一個是語音識別,另一個是計算機圖像。

3、雲計算、場景流量平台、交易平台、大數據平台,是金融科技項目的重點。

發展趨勢:

趨勢一,主流金融機構已全面向數字化金融轉型,銀行主動與BATJ戰略合作,力圖金融業務能跨業融合、產融結合;雲計算、大數據、場景流量平台成為為金融機構IT技術架構標配,生物身份識別、區塊鏈、AI加速引用之中 。

金融科技1.0從13年到現在,五年下來,互聯網成為金融機構獲客交易的主要渠道。過去銀行是靠網點來獲客,給大家提供金融服務,現在是互聯網。

趨勢二,互聯網已然成為金融機構獲客、交易的主要渠道,技術創新聚焦於信用、風控、投資與財富管理。

重點關註:金融拉技尚未做到數據量化放貸,但不代表未來AI應用可能產生量化數據放貸的創新風口。

基於大數據信用風險、AI智能評分模型,小額信貸、消費信貸朝著實現全自動化決策方式創新方向發展。它一般不進行人工干涉,面向業務場景、面向交易過程授信,並能持續提升審批評級模型與行為評分模型的智能化水平,將是大數據應用創新的最重要風口,如果實現,將有利於數據在線信貸,利於客戶下沉、擴大消費信貸客戶。

BATJ迄今為止,除在渠道獲客、客戶體驗、小額移動支付產生「現象級」創新突破,沒有實現自動化在線放貸,它們的大數據分析演算法、徵信模式,還做不好小額貸款在線放貸。

我們國家去年一年人民銀行公布的貸款餘額是125萬億。而線上放貸/新金融只有1.9萬億,只佔1.5%。

趨勢三,金融體系產業鏈逐步成型,行業分工進一步精細化。金融體系橫向看有類金融、非金融參與主體,縱向看單一業務流程也被眾多參與主體拆解,以信貸為例,包括獲客、貸前審核、中期風控,以及貸後催收都已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分工進一步精細化、模塊化。

趨勢四,那麼在儘管網路借貸只是百分之一左右,但是出現了很多問題。監管機關全面整治互聯網金融或金融科技中的「偽創新」亂象,釐清金融科技與科技金融的關係。

例如現金貸監管下手就很早,趣店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就把現金貸的問題暴露出來了。監管部門緊接著下手了。監管機構整治互聯網金融/金融科技偽創新的現象,也是重要的趨勢。

2017年,金融科技「立規矩」一年

1、叫停披著區塊鏈創新的代幣ICO,關閉境內比特幣交易平台,依次退出境內比特幣「挖礦」業務。

2、現金貸經歷非理性繁榮後,迎來專項整治,放貸資質納入監管,資金來源被掐斷;網路借貸(P2P)明確十三條負面清單,資金存管、網貸信披指引下發,整改備案一整套政策明確等。

3、監管機關搖擺多年,終於界定了一件事:金融科技公司做技術、非核心業務、金融核心業務要區分明確,有技術者可以做服務或外包非核心業務,要做金融核心業務的一定要有牌照。

只要金融科技科技公司動用客戶的資金,做金融業務,就要納入監管。

趨勢五,依規創新、合規做業務的監管局面初步開啟,按照金融業務技術標準,開展信息披露、信用信息共享,以及數據保護、個人金融信息保護。

趨勢六,個人信息仍在大面積泄露沒有止血,數據黑產、灰產已形成千億產業鏈,電信詐騙泛濫,消費金融共債風險防控等,看來合力整治是個持續長久的過程。

這幾年金融科技的發展,在我們國家也產生了一個很大的負面問題:個人信息的大面積泄露。數據黑場、灰常形成了千億的產業鏈,數據員、數據集成商、數據加工者,很龐大的一個產業鏈。直到去年6月份我們國家才出了《網路金融網路安全法》,但這個法律還是太宏觀, 在個人信息保護上存在問題。

第二部分18年金融科技的發展重點

三個重要前提:1、我國金融業已明確對外擴大開放。

2、2017年末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三年內要化解金融風險隱患的攻堅任務,互聯網金融是金融風險隱患突出表現的一個主要方面。

我們國家沒有經歷過金融危機,而且08年美國金融危機已經過去十年了,但是金融危機這個灰犀牛若隱若現。比如金融與房地產,金融與企業,金融機構與民營機構之間,生態都出現一系列問題。

3、消費金融「風口」形成,年增速20%,2020年預期達到12萬規模。

一、主流金融機構IT技術設施將陸續完成升級換代

在監管「自主可控」的要求下,主流金融機構採納私有雲、公有雲整合集聚,「集中+分布」雙IT技術架構方式,全面升級換代原IT技術設施

2018年,將會看到IT技術設施升級換代的效果,大多數銀行的網點智能化、新一代手機銀行、直銷銀行,移動支付、消費金融及供應鏈金融,能夠實現「場景+體驗+智能」的升級 。

劵商初步實現支撐智能財富管理,保險實現「大數據風險「刻畫

金融科技下典型的銀行技術架構:雙模式技術架構=私有雲+傳統集中式

左側核心的應用像客戶的分類賬、總賬還是用IOE集中架構。右側其它業務,比如銀銀合作、移動金融、中小金融企業、開架式銀行、直銷銀行,都採用分散式計算架構。

二、「百行徵信」,支撐消費信貸「風口」樞紐

消費金融風口下,主流金融機構、類金融機構智能量化信貸(分期、預期授信)和與之關聯的風控模式,是金融科技聚焦的重點創新。

「百行徵信」沒有做起來,共債問題、信用信息共享問題是解決不了。因為消費金融服務的大多數是長尾客戶,長尾客戶在人民銀行徵信中心是沒有徵信記錄的。人民銀行有8億5000萬人的信息,但只有3.5億-4億人有徵信報告,另外有4到5億的長尾客戶沒有徵信記錄。但是從普惠金融或者消費金融的角度來看,這群人是急需獲得金融服務的,他們面臨的問題需要通過「百行徵信」解決。

2018年是觀察「網聯」、「百行徵信」可否成長為金融業關鍵基礎設施的窗口,達到預期消除第三方支付機構與銀行多頭直連的清結算系統性風險;預期解決消費金融共債、信用信息共享難題,支撐起我國消費金融快速發展的需求。如果「網聯」、「百行徵信」兩大基礎設施建立起來了,監管機構就抓手能把移動支付、消費信貸等風口撐起來。

三、金融科技風險系統性防治加快落地

2018年,金融風險整治中,一批金融法律法規、金融標準將會加速出台,涉及個人金融信息保護、網路借貸信息披露、金融數據跨境監管與保護。主要開源軟體(分散式資料庫、分散式緩存)、雲主算平台、大數據平台、重要信息系統將會陸續開展風險評估。

另外2018年,監管機關仍將排雷整治在金融科技中的重點涉嫌違法集資、非法發行證劵、非法發售代幣等違法行為,整治數據黑灰產業,加大個人數據保護,糾偏大數據偽創新、無牌經營、貸後暴力催收。

四、擴大金融開放,支持金融科技創新發展

在擴大金融開放,支持金融科技創新的發展條件下,生物識別、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等技術都達到了工業化商用突破的前沿。所以智能客服、遠程模式開戶、銀行智能網點、數據智能化、信貸等都會成為金融機構、主流金融機構和類金融機構創新的方向,重點攻關的科技項目。

(李曉楓: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前副司長)

(來源:科技金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融時代網 的精彩文章:

中小農商行信息科技發展困惑與對策
移動支付趨勢下銀行卡業務創新研究

TAG:金融時代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