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們終將回歸星辰——至霍金

我們終將回歸星辰——至霍金

2018年3月14日,一顆星黯淡了。他曾經是多麼熠熠奪目,照耀著宇宙中的一切,連黑洞都被他點亮,可生命的光芒還是在這個普通又不普通的日子,愛因斯坦的誕辰日,伽利略的忌日,熄滅了。史蒂芬·威廉·霍金,這位燃盡一生研究宇宙大爆炸和黑洞的人,走了。

或許是宿命,或許是巧合,就是這麼平凡的日子把三位科學巨匠聯繫在了一起。

400年前,伽利略用他的天文望遠鏡觀察到了太陽系裡的氣態巨行星——木星,土星,海王星,甚至觀察到了超新星,木星的衛星,其他恆星,銀河,探索宇宙的征途由他的觀測而正式開始了。

1642年3月14日,伽利略走了。然後,在237年後的同一天,世界迎來了愛因斯坦,這位把時間和空間看著是交融在一起組成宇宙本質的瘋子,終於破除了同在1642年出生的一個英國人的定律,他叫艾薩克·牛頓。萬有引力的定律並不能解釋水星圍繞太陽軌道時的不穩定性的波動,廣義相對論卻可以。引力並不源於物質本身,而是源於物質對時空造成的扭曲,而時空本身又決定了物質如何運動,即一切都是相對的。當物質的分布改變,時空也相應變化,這一變化如同水的漣漪,光速般傳開—— 所謂的引力波,也在距離被提出後的100年,2016年離情人節還有3天的日子,被測出了。

愛因斯坦再一次贏了。

可聰明如愛因斯坦,卻始終離真諦遙不可及。或許因為他不願意接受量子物理中隨機性所影射的不存在造物主,或許他沒有辦法想像一個沒有空間和時間的世界,一個質量無窮而體積為零的世界,一個所有理論都崩塌的世界,他沒能做到全盤皆贏。宇宙不是靜態的,也不是無窮的,他或許有邊界,並有始有終。

大爆炸理論,黑洞,量子糾纏,這些帶有科幻意味的字眼,都是後來的事情了。是那個年紀輕輕就肌肉萎縮喪失了一切行動能力的英國人,做了愛因斯坦未做之事,把科幻變成了科學。

沒有了愛因斯坦對於造物主的執著,霍金一邊沿用著廣義相對論對於宇宙的描述,一邊又接受了量子力學中種種反常識的荒謬,將我們對宇宙的理解繼續邁進。他預測了宇宙大爆炸時會有個奇點,即在那之後才會有時間和空間。哈勃望遠鏡曾努力地朝著宇宙一個地方長時間曝光,收集各種從遙遠的年代傳來的信息,可到了138億光年後,就再也沒有任何信息,好像遇到了一堵不可逾越的牆,或許現在離奇點就是138億年之遙吧,宇宙歷史的長度。從那時起,宇宙就一直在擴大,而在那之前,我們也許註定一無所知。

他提出了黑洞在它事件界限的邊緣,即過了那個場域一切物質,包括光,都無法逃脫他引力的邊緣,會因為物質和反物質的互相抵消,在E=MC^2的原理下,釋放出巨大的能量,會有輻射被拋出,霍金輻射。霍金輻射和黑洞的生命息息相關,原來這個只吞不吐的東西會慢慢蒸發,就像一切萬物,生命,星球,宇宙,都會走到他的終點。可那輻射到底是X-射線還是伽馬射線還是什麼別的,我們不得而知,以現在的技術也無法在茫茫的宇宙背景輻射里把它測出來,也許它根本就不存在,可我願意相信,就像引力波那樣,或許他將在百年後成就又一諾獎,這份心愿,也算是為悼念霍金送上的最好的祝福吧。

1977年9月5號,NASA發射了泰坦3號E型火箭,上面搭載著旅行者1號探測器。1990年情人節,他在太陽系的邊緣,對地球最後一次回眸,拍下了全世界最美的照片《黯淡藍點》。在64億公里外看來,地球只是太陽光速中的一個渺小黯淡的光粒。「你所愛的人,你認識的每一個人,你聽說過的每一個人,曾存在的每一個人,都在它上面度過了它們的一生,一粒懸浮在陽光中的塵埃。」每次聽到卡爾·薩根那深情又略帶孤獨的旁白,看到旅行者號孤獨的背影穿梭在無盡的虛空,都會止不住熱淚盈眶。

40多年過去了,旅行者1號已經衝出了太陽系,在前往銀河中心的路途上一去不反。130億公里,至今為止人類所觸及到的最遠的距離;130億公里,光只需走3天; 130億公里,在宇宙中微不足道。

伽利略,愛因斯坦,霍金,還有無數科學家,它們為人類邁出了很大很大的一步,可對於了解整個宇宙的奧秘,也許就像這130億公里的距離對於整個宇宙的尺度,微不足道。

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切啟程都源於這顆懸浮在陽光中的塵埃。

當伽利略第一次拿起他的望遠鏡去看窺探宇宙的奧秘,當愛因斯坦,當霍金,當我們所有的人抬頭仰望星空時,先於一切的分析和理論,總是那第一時間的震撼,讓人窒息的神秘,詩意般的畫面。也正是這畫面,給了它們研究的動力,給了人類孜孜不倦探索的意義。

伽利略看到了星球的轉動;牛頓把引力看作是一種獨立存在物質本就具有的力;愛因斯坦把時間,空間,物質結合在一起變成時空的一張巨大的畫布。如果前者是忠實的寫實和記錄,那後者本就是一種更為詩意的描述,一切都逃不出時空,一切都因為時空而存在聯繫,宇宙的詩學從存粹描述的古典詩轉為了更具形而上的現代詩。到最後,黑洞,那個可以撕裂時空的東西,大爆炸,那個一切理論瓦解的時刻,最終又將詩推向了終極的神秘。

繞了一大圈,宇宙回到了它初始的神秘。

於是依稀想起小時候的某個畫面,南國的夏天,一個少年躺在葡萄藤下面的竹床上,望著天上的繁星點點,任由想像馳騁於它的無邊無際。

如今已經很難再在城市裡看到星空了。最近看到了法國攝影師Thierry Cohen的《無燈的城市》,把城市和在同樣經度緯度拍的夜空照片合在一起,以顯示隱匿在城市絢爛的燈光後面夜空本來樣子。璀璨的星空帶來深深的觸動,星空大概是最接近神秘的事物。它會提醒你,永遠不要忘記,逃避和放棄尋找生命的意義。他一定有意義。 如今城市之光照亮了一切,卻彷佛把更亮的東西遮蔽在了黑暗。

我們真的應該時不時去找一片沒有光的地方,抬頭仰望星空。在你被震撼到那一刻,你和宇宙的距離也就拉近了。大概每一個星空攝影愛好者都對宇宙都有一份這樣謙卑和喜愛吧,於是想通過光影的表達,通過星軌的堆棧,把四維的時空放在二維的畫面上呈現,通過有限的畫幅帶來時空縱橫神秘的無限性。

我永遠都記得在那個寒冷的夜晚,山崖上的白雪在星空下閃著詭異的銀光,樹木碩大的黑影在寒風中凄瀝的搖擺,我即害怕又忐忑地尋找適合的拍攝地點,可抬頭仰望的那一刻,所有的注意力都被吸了過去,星空像一個巨大的洞,我慢慢淪陷。

我看到的每一個星星,都是它們百萬年,千萬年之前的樣子,在那洪荒之初,恆星中的核聚變產生了各種元素,鐵,鎂,銅,碳,氧等等。。。它們誕生,它們燃盡,它們爆炸,它們重生,宇宙里所有物質由它們產生,被它們毀滅,再被它們重生。

「當你觸摸自己或別人的皮膚,觸摸到的都是星辰。」

我們源於星辰,也終將回歸星辰。

霍金走了,回歸到了屬於他的星辰。和他的前輩們一樣,他也未能探索到宇宙真正的奧秘,有些理論還需要被證明,有些可能會在未來被推翻。

聰明如霍金,如愛因斯坦,他們只是比普通人要窺視的多了那麼一點點而已,可宇宙的奧秘我們也許永遠都無法掌握全部,但只要站在星空下,每個人都一定可以感受到宇宙的美。

這就是宇宙對於我們的意義吧,或者說,這就是我們對於宇宙的意義。

「正是因為你愛的人住在這裡,宇宙才有了意義。「 —— 霍金

再一次仰望星空,我知道,直到時間的盡頭,星空會一直璀璨,我們看到的是某個世界億萬光年後的未來,宇宙所有秘密的微光遍布時空。

蘋果手機打賞在此:

長按下面二維碼關注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L的光影途記 的精彩文章:

TAG:L的光影途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