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介紹——戰國錯金銀四龍四鳳方案
原標題:文物介紹——戰國錯金銀四龍四鳳方案
戰國錯金銀四龍四鳳方案,1977年平山縣三汲村戰國中山王「錯」墓出土。案面已朽,僅存案座,邊長47.5厘米。底部是兩雄兩雌跪卧的梅花鹿,四龍四鳳組成案身。四龍獨首雙尾,上吻托住斗拱,雙尾向兩側盤環反勾住頭上雙角。四鳳雙翅聚於中央連成半球形,鳳頭從龍尾糾結處引頸而出。集鑄造、鑲嵌、焊接等多種工藝於一體,複雜精巧,無以復加。 2011年被評選為河北省博物館新館入展文物「十大珍寶」之一,錯金銀四龍四鳳銅方案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中山國的器物。中山國是狄人建立的國家,這件銅方案的造型體現了少數民族的藝術風格,與中原造型有著明顯不同。
1974年河北省文物部門接到報告,平山縣三汲鄉農民大規模平整農田,不斷到附近兩座大土丘上取土,一些古代文物已被挖出並造成了破壞,考古人員迅速趕到現場,對現場進行清理勘察。「中」字形的墓室格局證明這是一個王的陵墓,考古工作者發現墓穴的主墓室已經遭到了嚴重的盜掘。之後民工在取土時,一腳踩出了個大窟窿。對窟窿進行清理後,發現原來是個庫。庫與主墓室毫不相連,這種墓葬形式,以後被證明為是戰國時期中山國陵墓所獨有的,也正是由於庫的存在,才使大量的珍貴文物躲過盜劫。隨著1號墓兩側庫的打開,數量眾多的珍貴文物得以再現,最先出土的是大量奇巧瑰麗的生活用品。戰國錯金銀四龍四鳳銅方案、錯金銀雙翼神獸、十五連盞銅燈等相繼出土。
四龍四鳳銅方案出土時銅案子上的漆器木質板已經腐爛,坍塌下來的泥土已經將方案壓得變了形。工作人員將案子放在文物研究所的修復室里,負責文物修復的劉增坤對著器物進行觀察,足足觀察了三天才動手用鋼鋸以最少的鋸斷次數把文物解開,然後又重新焊上,最大限度的保存文物原樣。一直以來,國家文物局對這件東西都非常重視,規定不準翻模子複製。曾經有一家北京的文物部門打算利用其他手段複製這件文物,終因工藝太複雜而無法完成。
此案周身飾錯金銀花紋。梅花鹿四肢蜷曲,馱一圓環形底座。中間部分於環座的弧面上,立有四條神龍,分向四方。四龍獨首雙尾,昂首挺胸,雙前肢撐立,雙翅聚於中間成半球形,雙身向兩側盤環反勾其角。龍身蟠環糾結之間四面各有一鳳,引頸長鳴,展翅欲飛。上部龍頂斗拱承一方形案框,斗拱和案框飾勾連雲紋。這件方案案面原為漆板,已腐朽不存,僅留銅案座。它的造型內收而外敞,動靜結合,疏密得當,一幅龍飛鳳舞圖躍然眼前,突破了商、周以來青銅器動物造型以浮雕或圓雕為主的傳統手法。另外,四條龍頭上各有一個斗拱,第一次以實物面貌生動再現出戰國時期的斗拱造型。
「錯金銀四龍四鳳銅方案」打破了傳統的「龍飛鳳舞」的動態場面,以靜為基調,底部由四隻表情溫馴的梅花鹿承托一圓圈,四龍四鳳互相盤結,翼尾相接,構成一個內收而外敞的支架,上覆几案,穩定而舒展,呈現出一種靜態美。
因古人席地憑几而坐,所以也可將方案叫作幾。此器方形案框,案面原為漆板,出土時已朽。方案周身用金銀錯以艷麗的紋飾,「錯」,是金銀鑲嵌的一種工藝。各部為分鑄後用鉚接和焊接而成,有的地方曲度較大,是用接鑄或失蠟法鑄成。此器整體結構繁複適稱,鑄造工藝精湛,動物造型姿態優美,生動細膩,堪稱稀世珍寶。
器物的整個圖案由陶范鑄造鑄成零件,共使用了186塊陶范,經過多次鑄焊接(40個鑄接點、60個焊接點)而成結構如此複雜的成品。錯金銀四龍四鳳銅方案案框一側沿口上刻有銘文十二字:「十四祀,右車,嗇夫郭,工疥」。記述了器物鑄造者、墓主人墓葬的級別和浩大的墓葬場面。大意為「中山『錯』王十四年,右車工匠『郭』製作,監工人『疥』」。
中山王「錯」墓出土的「錯金銀四龍四鳳銅方案」造型複雜、工藝精湛,與中原藝術風格具有很明顯的差別,這些文物的出土也為人們揭開中山國的神秘面紗提供了可靠的實物證據。這件銅方案的造型體現了鮮虞族的藝術風格和民族智慧,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和工藝美術價值。
2002年1月18日,國家文物局印發《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錯金銀四龍四鳳銅方案」名列其中。2011年被評選為河北省博物館新館入展文物「十大珍寶」之一。
※歷史故事——盜版的霸主宋襄公
※歷史上的今天——1594年2月27日,亨利四世即位法國國王,開始了波旁王朝。
TAG:講故事的翁老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