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單身青年已達200000000人,老實說,有沒有你?

中國單身青年已達200000000人,老實說,有沒有你?

今天一大早,就看到一則中國內地適婚單身青年數量已經高達200000000人的新聞。

仔細數了一下,1、2、3、4……8!8個!2個億!單身雖然不是什麼很著急上火的問題,但是2億人的單身確實是讓大家驚詫不已···

原來原來,孤單寂寞的不止我一個!

2億什麼概念???

手拉手怎麼著也能繞地球好幾圈了!還是俄羅斯和英國的人口總和!還是挺驚人的!

怎麼樣,你是不是為這個數據添了磚加了瓦?

調查還顯示,30到39歲男性中有1195.9萬人處於非婚狀態,女性有582萬人處於非婚狀態。

在青年婚育年齡方面,2010年男性平均初婚年齡為25.86歲,女性平均初婚年齡為23.89歲,比1990年分別提高了2.25歲和1.87歲。

雖然這個數據在蹭蹭得長,但是,感覺有一種莫名的驕傲是怎麼回事?畢竟是有幸參與了2個億的項目,也是給國家作出一點貢獻的人了(驕傲臉.jpg)。

對此,我們的網友朋友們表示:

@ 小呆萌:並不是每個女孩都想結婚渴望愛情,我只想發財,我願意平平淡淡的在銀行存款幾千萬,北京上海東京迪拜幾套房,勞斯萊斯賓士寶馬凱迪拉克幾輛車,帶著爹媽腰纏萬貫。

@ 南池姑娘:我在等國家分配對象呢。

@ 零落萍萍:二十八九的時候,是對婚姻最慌張,最著急的時候,可一旦過了30,突然就有一種撥開雲霧見晴天,豁然開朗的感覺 。結還是不結,去TMD,都無所謂了。

@ 萌之吃吃痴痴遲遲:我以為我參加過的上億大項目就只有雙十一呢

其實自建國以來就曾出現過4次單身潮,但過往都是一陣風最多也就持續5-6年。

而這次恐怕是真的要大洗牌了。那這次新一輪的單身潮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之前微博上有個很火的段子:

從前,車馬很慢,書信很遠,一生只夠愛一個人。現在微信微博騰訊QQ各種社交軟體超級快噠,但是你一生都不會被一個人愛上哈哈哈哈(後面省略哈哈哈無數)。

當然這只是一個段子,真正的原因是……

其實單身現象不只是中國獨有的現象。

國家越發達,單身青年就越多;

城市越文明,單身人群也就越多。

比如在美國,北歐福利國家,單身女性越來越多,人們越來越不願意結婚。在英國16歲以上的女子中,每年只有1.97%步入婚姻殿堂;英國《經濟學人》雜誌2011 年報道,亞洲女性正在遠離婚姻,文章提到台灣地區40 歲左右的女性中有1/5未婚,這篇報道後被網友票選為2011 年最佳報道,可見多少人心有戚戚焉。

狼狼多多肉少少,男女比例大失調。

中國是出生人口性別比失衡最嚴重的國家之一,重男輕女思想觀念是罪魁禍首。

?

據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

2015年末,中國大陸男性人口70414萬人,女性人口67048萬人,男性比女性多出3366萬人。另據統計,「80後」非婚人口男女比例為 136比100,「70後」非婚人口男女比則高達206比100,男女比例嚴重失衡。「90後」可能會更嚴重。

薪水在漲船也高,過萬成了硬指標。

現如今,經濟獨立的單身女性日益增多,她們擇偶要求也越來越高。

據某婚戀網發布的《2016 年單身人群現狀系列報告第三期》顯示。

全國範圍內超八成單身女性認為5000元是男性收入的起點。其中,67.06%的單身女性要求男性收入在 5000-10000元,25.02%的單身女性要求男性收入過萬元。

對男性收入要求最高的五個城市分別是:深圳、北京、上海、武漢和廣州。

?加上適婚女性稀缺,會因稀缺性具有更高的婚姻市場議價能力,成婚成本升高,加之隨著我國人均收入提升,結婚成本不斷刷新紀錄。

工作如海浪濤濤,戀愛時間何處找

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背後,往往伴隨著工作壓力的不斷加大,還有工作時間的大幅增加。

英國《衛報》文章數據曾顯示,中國勞動力年均工作2000至2200小時。對比同年經合組織(OECD)數據,中國遠超出每年工作1766小時的平均值。

996已經是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事情了,談工作時間遠遠大於談戀愛時間。不上班的日子,只想葛優躺,談戀愛什麼的,等我睡醒再說。

總之,單身有各種原因,自己長得丑還嫌別人長得丑啦,沒遇到那個讓人心動的人啦,加班狗除了工作根本沒時間談戀愛啦,買不起房的我不配擁有你啦……

歸根到底,沒顏沒錢是兩大重要因素。沒顏我們幫不了你,沒錢你可以上紅嶺創投啊——如果脫貧和脫單只能選一樣,那麼我選擇脫貧。

【今日互動】

來說說你為什麼還單身?

部分資料和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繫小編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紅嶺創投 的精彩文章:

男人財務自由的15個階段,看到最後扎心了

TAG:紅嶺創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