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不重視此人,曹操卻對其當面認錯,連曹丕臨終也「託孤」給他
「劉備」作為三國時期的一方雄主,既不是袁紹的「四世三公」的顯赫身份,也沒有曹操「宦官之後」的創業基礎,那就更別說東吳孫權「弟承兄業」的優勢了;但劉備能靠著「恢復漢室」的理想和諸葛亮、鳳雛等人的幫助鼎立三國,其本身就是一件很勵志的事情。對於劉備這種從無到有的艱辛過程,使人也多給予高度評價。
「劉備」從一個「織席販履」的小商人做起,一路先得關張,再得諸葛亮,如果說僅憑運氣和好人緣恐怕是遠遠不夠的;尤其是「劉備識人」更被世人所津津樂了。這裡就不得不說一下諸葛亮,雖為三國曠世奇才,但「識人」的本事就不如主公劉備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劉備臨終指名道姓說「馬謖」空有其名;但諸葛亮卻認為「馬謖」有守街亭之能,結果自然是不言而喻。
但「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劉備雖然一生盡得三國奇才,你想根治自己的咽炎嗎?你想了解怎樣可以根治咽炎嗎?你想咽炎不在困擾你嗎?請搜索:6 9 4 7 6 2 6 2,查看盆友圈。根據你的癥狀,專業咽炎專家為你一對一治療,讓你擁有一個健康清爽的喉嚨。但也有「失誤」的時候,比如「陳群」。
「陳群」是劉備擔任「豫州牧」之時收在麾下的,其人本是官宦之家,其祖父、父親和陳群三代皆為當代名士,甚至歷史上著名的孔子後人「孔融」先與陳群之父稱兄道弟,後認識陳群後大感其才,竟不敢稱為「叔侄」輩,也以兄弟相稱。
劉備身為「豫州牧」自然也知陳群才名,因此用為身邊「別駕」,看似對陳群極為重視。就在劉備當了「豫州牧」之時,徐州「陶謙」病重,劉備便急急忙忙要趕往徐州;其目的很明顯了,就是為了儘快接手偌大的「徐州郡」。當然,劉備這種心情是可以理解的,畢竟自己南征北戰多年,卻始終沒有一塊屬於自己的地盤;但此時「陳群」卻站出來極力反對。
「陳群」反對劉備的理由是「如今東去,術必與將軍相爭;若呂布此時暗襲將軍,恐將軍雖得徐州,大事未可定。」這話說得很明白了,危險也說的清清楚楚;但此時劉備得徐州心切,生怕袁術把徐州奪了去,於是仍舊決定前往徐州。結果「陳群」說的全中,呂布果然兵襲「下邳」,又遣兵助袁術,劉備大敗。
這次失敗劉備表面上對「陳群」的預言佩服的五體投地,但並沒有當面認錯;相反的,劉備卻開始疏遠「陳群」,並將其支走,封為一個「縣令」。陳群看得明明白白,於是對劉備的任命棄而不受;但曹操的態度可就不一樣了,在曹操滅了呂布之後,忙找到陳群,並封其為「司空西曹掾屬」。
陳群在曹操手下做的官比劉備的大不說,此時曹操滅了呂布後開始招賢納士,就有人將當地名人「王模」和「周逵」介紹給曹操,曹操也禮賢下士,招入麾下;「陳群」對這二人頗為了解,於是就當面勸說曹操「這二人不可用,王模、周逵德穢行劣,終必壞事!」但此時的曹操也犯了跟劉備一樣的錯誤,沒聽陳群的。
正在陳群感嘆之際,果然王、周二人本性畢露,後來被曹操誅殺;曹操不像劉備,犯了錯誤也不承認,而是主動向「陳群」承認錯誤,而且再升其官。當然陳群也感得其明主,死心塌地追隨曹操;陳群生性耿直,在朝中坦然自若,就是曹操身邊的大紅人「郭嘉」他也敢朝堂之上當面投訴,說「郭嘉」為人不治行檢。
但是,陳群投訴歸投訴,私下裡在郭嘉面前卻表現的毫不在意;曹操對陳群的正直很讚賞,言陳群在朝中「無適無莫」意思是說陳群一心為公,但對人卻毫無厚薄之心。陳群的正直不僅曹操大加讚賞,就連「東宮」曹丕也十分傾佩,於是「常表器重,待以交友之禮。」不僅如此,曹丕還經常嘆曰「自吾有回,門人日以親。」
陳群一生雖未在戰場上未曹氏建功立業,但在後方卻未曹操以及曹丕奠定了堅實的「法度」的基礎,直到曹操去世後曹丕繼位,「陳群」更被曹丕封為「尚書令」,進爵「穎鄉侯」。但曹丕強迫漢獻帝將皇位禪讓給他,曹魏上下皆被封賞,人人都表現的很高興,唯有陳群一臉凝重。
曹丕對陳群極為重視,見他不高興一位封的官小了,就趕忙問「我應天受禪,無不人人喜悅,惟爾有不豫,為何?」陳群的回答絕了,跪著說「臣曾為漢臣,雖為陛下喜,但依義理,臣色應畏、應憎。」陳群的回答即表明了效忠曹丕,同時又博得天下的美名,真可謂心機頗重啊。後來曹丕臨終,將「陳群」與「曹真」、「司馬懿」三人同封為「託孤大臣」,足證「陳群」在曹丕心目中的地位之高。
不過曹丕聽了很是受用,認為陳群說的極為道理,這才是「忠臣」應有的表現;後來曹丕臨終還將「陳群」與「曹真」、「司馬懿」同列,同封為輔政大臣,足證「陳群」在曹丕心目中的地位之高。不過陳群在治國立法方面確實為曹魏做出了傑出貢獻,而且還設立了「九品官職」;「九品官職」影響千年,歷朝歷代都有沿用,一直到大清王朝徹底倒台後才正式退出歷史舞台,這一制度都是「陳群」的功勞。
TAG:仙人掌大亂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