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法藝術的發展方向究竟在哪裡
中國書法藝術的發展方向究竟在哪裡
摘要:中國書法藝術藝需要發展,這是我們共同的心聲和要求,但是,朝什麼方向發展,我們卻很混沌。正因為我們很混沌,所以直接導致當代中國書法藝術的臟、亂、差。當代中國書法藝術應立足於總結、梳理和提升。書法形式美與內容美的相統一是傳統與創新的融合,創作要求更高,表現形式更多,書法意境更深,藝術品位更高,發展空間更大,它必將推動中國書法藝術走向更成熟、更完善、更完美的道路。
中國書法藝術經過五千年歷史的發展,篆、隸、楷、行、草等各種書體已基本形成,《蘭亭序》、《祭侄稿》、《九成宮醴泉銘》、《蜀素帖》、《金剛經碑》、《黃州寒食帖》等綻放異彩,書法從文字元號上升到具有對人的情感、知識和意志進行交流、誘導、感化和訓練的一門藝術。
中國書法藝術在過去相當長歷史中主要表現形式是記錄漢文字,然而,由於漢字的形象性和書寫工具的特殊性,以及中國人所特有的形象思維,這些特殊的文字元號逐漸成為了具有審美價值的藝術。人們在書法創作中特別注重書法的形式美,因此,書寫筆法、章法布局等應運而生,歐、顏、柳、趙等各種書體相繼出現,豪放、清麗、拙樸、遒勁等各種書風逐漸形成。中國書成為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文字藝術。
但是,在中國書法藝術的發展中,人們在注重書法形式美的同時,越來越注重書法內容意義的選擇。特別是當今社會,書法已成為書房中的情操,辦公室里的勵志,旅遊景區的一道風景。
可是,在這種情操,這種勵志,這種風景中,或者是當我們走進任何一個書法展覽時,我們總能看到這樣的書法作品:用莊重的顏體書寫《江南好》、《春曉》、《春夜喜雨》等之類描寫清新秀麗的詩文,用俊俏秀氣的歐體書寫《燕歌行》、《塞下曲》、《從軍》等之類抒寫浴血奮戰的邊塞詩文,用顛狂的草書書寫《春曉》、《渭川田家》、《村居》等恬靜淡雅的詩文,書風與主題內容相矛盾、相背離。這種現象從過去一直延伸到今天,為什麼?因為我們的思想還停留在幾百年甚至是幾千年前,我們對書法的認知還停留在筆法、結構、布局上,我們對書法的追求還停留在傳統基礎形式的表現上。
中國書法藝術需要發展,這是我們共同的心聲和要求,但是,朝什麼方向發展,我們卻很混沌。正因為我們很混沌,所以直接導致當代中國書法藝術的臟、亂、差。雖然我國現在有幾十所大學開設了書法專業,而且還名目繁多的各級書法協會組織,但對中國書法藝術發展的研究和實踐,都沒有實質性的突破,僅浮於表面和形式,這是當代中國書法藝術的悲哀。
那麼,中國書法藝術的發展方向究竟在哪裡?
書法是一項集「詩畫舞歌」多門藝術於一身的精神外化工程,遠不是把字寫好這麼簡單。筆者認為,寫好字還僅僅是藝術的基礎,還只是一個字的詩,一筆彩色的畫,一個動作的舞蹈,一個音符的歌,遠沒有上升到完美藝術的高度。書法需要形式美,需要內容美,更需要兩者的統一美,即書法形式美與內容美相統一,這才是中國書法進入藝術的真正標誌。
中國書法藝術從明清朝之前,書法家自撰自書居多,書如其人,文如其人,這正是書法形式美與內容美相統一的孕育期。但遺憾的是,明清朝至今,自撰自書的越來越少。人們雖然很注重書法形式美,也注重書寫的內容意義,但就是沒有意識去融合兩者的美。書法形式美與內容美相統一之路也因此戛然而止。
筆者認為,書法形式美與內容美相統一,具體要做到形式與主題、形象與意境、情感與思想、傳統與創新的融合。它既要做到字寫得好,又要有意義,更要有藝術,所以,書法創作必須根據書寫內容運筆、結體、布局,必須根據文字內容的主題思想醞釀創作情感,什麼樣的內容用什麼樣的筆畫(書風)書寫,字體的大小、筆畫的粗細、墨色的濃淡、結構的欹正等等都要根據文字內容的主題意義構思,並融入象徵、寓意、誇張、借代、寫意、造型等多種創作手法,表現出詩一樣的韻味,畫一樣的美感,舞一樣的節奏,歌一樣的旋律,凸顯「詩畫舞歌」藝術之美。
比如,《念奴嬌·赤壁懷古》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詞作,是豪放詞的代表作之一。此詞通過對月夜江上壯美景色的描繪,借對古代戰場的憑弔和對風流人物才略、氣度、功業的追念,曲折地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功業未就、老大未成的憂憤之情,同時表現了作者關注歷史和人生的曠達之心。全詞借古抒懷,雄渾蒼涼,大氣磅礴,筆力遒勁,境界宏闊,將寫景、詠史、抒情融為一體,給人以撼魂盪魄的藝術力量,曾被譽為「古今絕唱」。創作書法只有以雄渾豪放的書風來寫,同時運用相應的創作手法增強主題意義,才能表現出形式美與內容美相一致的思想情感,才能真正呈現出書法的藝術魄力。如果採用秀麗恬靜的書風創作此詞,那麼,書法形式和主題思想完全背離,觀眾就無法從書法中得到由視覺到心理的精神升華和情感共鳴,其書法藝術性更是無從談起。又如,《春曉》是唐代詩人孟浩然的一首詩。詩歌從春鳥的啼鳴、春風春雨的吹打、春花的謝落等聲音,展開一夜風雨後的春天景色。詩歌語言自然樸素,通俗易懂,卻又耐人尋味。書法創作採用自然清新的書風,能恰到好處地表現主題。相反,如果採用雄渾粗獷的書風創作,那我們的眼睛一定會進了沙子—般難受。
一個世紀以來,中國書法藝術幾乎停滯不前,一直在承繼傳統枷鎖中打轉,無法越雷池一步。一些看似新書體、新書風,其實在歷史上都已出現過,許多所謂的創新都是曇花一現,現代書法更是遭罵聲一片。這些創新都是膚澆的、浮躁的、表面的,沒有生命力。究其原因,這些創新沒有找對方向。
所以,當代中國書法藝術應立足於總結、梳理和提升。總結是對中國五千年書法的沉澱,梳理就是過濾出沉澱中的精髓,提升就是對精髓發揚光大,實現中國書法藝術質的飛躍。在這一前提下,書法形式美和內容美相統一才是承繼傳統、完善傳統、發展傳統的生命線,才是中國書法藝術今後乃至更長一個時期的發展方向。
總之,書法形式美與內容美的相統一是傳統與創新的融合,創作要求更高,表現形式更多,書法意境更深,藝術品位更高,發展空間更大,它必將推動中國書法藝術藝術走向更成熟、更完善、更完美的道路。
施政明,男,漢族,號尖山卧石,1961年出生,浙江嘉興海寧人,大學本科。八歲學書法,從顏歐入手,又取王羲之、蘇軾、黃庭堅、米芾等諸家,並融入《張猛龍碑》,逐漸形成雄渾俊秀的書風。所作榜書大字,豪放雄渾,氣勢磅礴。1995年在海寧市博物館舉辦個人書法展覽,2016年在海寧采遺書院舉辦「書法形式(美)與內容(美)融合統一全國首展——施政明意義書法藝術展」。施政明創立「意義書法」,根據內容意義運筆、結體、布局,突出表現書法的形象意義、思想意義和藝術意義,是中國書法首位提出並實踐書法形式(美)與內容(美)融合統一的書法藝術家,首位嘗試融入「詩、畫、舞、歌」等藝術創作手法和「喜怒哀樂」情感筆畫元素塑造書法形象的書法藝術家,首位舉辦形式(美)與內容(美)融合統一書法展覽的書法藝術家,開創了中國書法形式(美)與內容(美)融合統一新時代,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TAG:雲逸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