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王晶怒斥網路大電影集體剽竊港片,有道理嗎?

王晶怒斥網路大電影集體剽竊港片,有道理嗎?

作者 /彭侃 白楊 胡鈺鑫 編輯 /都欣

今天,在香港國際影視展期間舉行的「網路發行價值再生 港片IP的破局重組」論壇上,香港導演王晶炮轟網路大電影集體剽竊,並使用了「無恥」這樣的字眼,引發業界廣泛關注。

王晶炮轟網大事件始末

愛奇藝和奇樹有魚聯合舉辦的「致敬香港電影——網路發行價值再生 港片IP的破局重組」論壇於今日在香港舉行。據悉,本次論壇的目的是探討經典港片IP的網大再開發,並邀請了多家香港方面的版權商參會。會上,愛奇藝和奇樹有魚的負責人依次上台講話,為現場與會者介紹兩家公司的資源優勢。愛奇藝方面稱,目前港片在自家版權電影中已佔30%,且包含香港元素的網大在該平台的表現十分搶眼。

當有關項目負責人闡述完 「港片IP再開發」計劃後,嘉賓王晶進行發言,他憤然表示「你們根本沒有向任何知識產權擁有方給過任何費用,或者徵求同意。像剛才說的票房最高的《筆仙大戰貞子》,我不相信他拿了日本的版權,也不相信他向《筆仙》那個電影拿過任何版權,我覺得是無恥。我覺得今天這個座談根本不成立。發行價值再生,應該是版權擁有人價值再生,而不是盜竊的價值再生……」發言過程中有零星掌聲響起,場面一度十分尷尬。發言後,王晶便放下話筒離開現場。

據最新消息,炮轟事件之後,有媒體聯繫到同場嘉賓魏君子,他表示此次論壇的目的就是想正規化港片IP網大的拍攝,並邀請了很多香港方面的IP所有方來共同商討。他認為,主辦方與王晶可能溝通上出現了問題,王晶以為愛奇藝不會購買港片IP的版權。事後愛奇藝找到王晶深入溝通,雙方已經達成和解,但目前愛奇藝、奇樹有魚和王晶仍未就此事做出直接回應。

網大「蹭IP」 現象解讀

其實,王晶導演所說的「集體剽竊」針對的是網大的「蹭IP」現象。網路大電影是指時長超過60分鐘,具備類似於院線電影的完整故事情節,並且符合國家相關政策法規,以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發行為主的影片。在近3年時間內,網路大電影蓬勃發展,已迅速成長為中國電影產業中的一支新生力量,但野蠻生長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不少的問題,「蹭IP」便是突出的問題之一。為了吸引眼球,一些網路大電影採用片名相近的方式,企圖蹭得熱門院線電影或經典老片的熱度。如馮小剛導演《我不是潘金蓮》剛放出消息,便有一大堆以潘金蓮為題材的網路大電影宣布製作,包括《我是潘金蓮》《潘金蓮就是我》《她才是潘金蓮》《潘金蓮復仇記》《暴走的潘金蓮》《誰殺了潘金蓮》等。電影《港囧》熱映,網路大電影《韓囧》《澳囧》《滬囧》等便粉墨登場;周星馳新片《美人魚》剛上映,便有《美人魚湯》《我的美人魚》《美人魚前傳》出現,令人眼花繚亂。2016年下半年開始,國家有關部門和各大網大播映平台加強了對「網大」內容的管控,「蹭IP」的現象雖有所收斂,但仍然比較突出。

香港商業類型片發展成熟,對於尋求「短片快」的網大來說格外具有借鑒意義。因此很多港片的IP也成為了被蹭的對象,王晶的批評並非全無道理。如下表所示,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便至少有50多部「網大」在蹭香港電影的IP,「大話西遊」、「賭神」系列,「古惑仔」系列等香港電影IP成為了重災區。難怪王晶在論壇上說:「每個賭片給我這個《賭神》的創作人一萬,那我就有五百萬。」

2017年疑似蹭香港電影IP的「網大」不完全統計

當然,王晶的批評也有過激之嫌。儘管蹭IP談不上多光彩,但是並不等同於侵權。我們不能簡單地把一部電影尤其是片名或角色的名字便理解為擁有知識產權的IP,關於知識產權的認定和保護範圍,法律有著明確的構成要素規定,是否構成侵權要做具體的案例分析,不能因為片名雷同,或者在敘事上借鑒了某個元素,就一口咬定侵權。

「蹭IP」現象為什麼難以避免?

「蹭IP」現象成為「網大」的痼疾,其實是因為其「網大」的運營模式決定的,目前「網大」主要是依靠觀眾付費點播來盈利的,視頻網站一般以觀看一部「網大」6分鐘以上的會員數量來與片方進行結算。基於這種模式,如何吸引觀眾點開並觀看完6分鐘便成為了「網大」成功的關鍵。於是,很多「網大」片名上做「標題黨」,「蹭IP」成為一種最簡單的做法。

行業人士認為,國內目前的網大類似於好萊塢的「B級片」。B級片拍攝時間短、製作預算低,所以普遍缺乏質感,但因為可以挑選抓人眼球的題材,比如恐怖、神怪等,反而擁有為數不少的觀眾。好萊塢的B級片之王羅傑·科曼曾在《剝削好萊塢》一書中驕傲地寫道:「好萊塢有個傳統,不管你這片子的實際票房究竟多少,最終肯定看不到利潤在哪裡,但我卻做到了,在我參與的那300來部電影里,可能280部盈利……」

而蹭IP其實也是好萊塢B級片的常見做法,甚至有專門山寨好萊塢大片的公司The Asylum,推出過《環大西洋》《變形機體》《達芬奇財寶》等。有意思的是,這家公司的「山寨電影」往往在原作上映前就能搶先發行。因為他們運作非常迅速,從根據新聞報道決定要蹭的電影IP到製作再到發行只需要4個月,每年可以生產10至15部影片。

這種做法當然也為其惹來過官司,但他們很聰明,在選擇蹭電影的對象時已經做過評估。例如《霍比特人》上映時,他們提前三天推出了《霍比特人時代》。《霍比特人》出品方將他們告上法庭,但他們申辯說,片中的「霍比特人」並非是托爾金筆下的霍比特人,而是根據真實的人類亞種——2003年在印度尼西亞發現的弗洛瑞斯人拍攝而成,這一人種在科學界被統稱為『霍比特人』。」最終,他們被判定為「在法律和傳統保護下的正當使用」,安全過關。

當然不可否認,隨著監管的加強和市場的優勝劣汰,包括《網路視聽節目內容審核通則》公布,網大的准入門檻提高,內容低俗、版權不明晰的問題已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管控,整個行業在朝著健康、正規的方向發展。愛奇藝和奇樹有魚在香港國際影視展上組織 「網路發行價值再生 港片IP的破局重組」的論壇,也是為了促進「網大」行業與香港電影界更好的合作。但讓人想不到的是,「合作方」王晶痛批內地網大「集體盜竊」,不僅打了主辦方一個措手不及,也給國內「網大」行業當頭一棒。隨著炮轟事件的發酵,或將引發行業的反思,促使市場走向更加規範化的發展道路,而這將是我們期望看到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影視產業觀察 的精彩文章:

影視行業資訊一周盤點

TAG:影視產業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