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香港國際電影節已淪為「內地網大電影節」!

香港國際電影節已淪為「內地網大電影節」!

發片單、辦論壇、亮海報、談合作,香港國際電影節變成了內地影視公司「承包」的網大電影節。就在哀嘆香港電影「已死「時,或許香港電影人還需對內地說聲「謝謝」。

文|龐宏波

有人說,當張家輝拿下了屠龍刀秒變「渣渣輝「時,香港電影已死。但香港電影死了嗎?

或許死了。香港電影本土市場對狹窄,已經讓其年產量大幅銳減,純港片已經很難在市場生存。但香港電影人,卻成功搭上內地的資本,煥發了新春。

在香港國際電影節上,唱主角的也不再是香港電影和香港電影人,內地的網大公司和視頻播放平台顯然佔據著更大的話語權。

周星馳、徐克、林超賢等香港電影人,在內地影市變得前所未有的重要。而陳浩民、林思聰、錢人豪則成為了網生內容追逐的「香餑餑」。

每一個順應「時代」的香港電影人,都可以在內地找到自己的生存位置。

就在昨天,當王晶出現在某電影論壇上,怒斥網大盜版憤然離席,引發軒然大波。王晶離席的背影帶著「悲壯」,悲壯中透露著香港電影獨有的「驕傲」。

但別忘記,王晶早在2016年,就攜手愛奇藝推出了首部網路大電影。在院線電影口碑下滑時,王晶迅速找到了生存的「新藍海」。

內地公司數目再創新紀錄,香港影展成下一個「片單集中地」

為什麼網大公司這麼熱衷於去香港呢?是因為第一所謂的香港國際電影節有逼格,第二是可以在那邊唱主角。如果是六月份的上海電影節才是真正的國際電影節,根本就輪不到網大公司。

如今,在香港國際電影節能看到什麼?是內地影視公司的強強聯手?還是發布的新片單亦或者是電影的新海報?

創立於1977年的香港國際電影節,被稱為「電影節中的電影節」。實際上,由於不以評獎為主要目的,香港國際電影節更像是一個重要的電影交流平台。電影節除了展示亞洲及全球電影的多元化製作,更舉辦座談會、著名導演講座、展覽及派對等活動

香港國際電影節隸屬於香港影視娛樂博覽,除了電影節外還有影視展和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3個始創項目以及香港亞洲電影投資會、香港亞洲流行音樂節等6個核心項目。

其中,香港國際影視展是亞洲最大型的影視交易市場。因此,在近一個月的香港影視博覽中,會誕生大量的影視交易和合作。

例如,互聯網電影集團聯合中寶影業,樂投集團,香港無限動力,鐵男本色在香港國際會展中心光劇院正式啟動「燎原計劃電影戰略發布會」,吳宗憲、王祖藍、張晉夫婦為其站台助威。

此後,新片場影業舉辦了「互聯網影視內容的發展與未來——新片場影業2018戰略發布會」,推出了「五強聯合」的互聯網影視模式。

據數據統計,在香港國際影視展期間,共有37個國家及地區的約850家參展商,其中來自內地的參展商數目打破以往紀錄。要知道,在上屆香港國際影視展中,內地就創下參展歷年最大規模,共有超過220家參展商參展的紀錄。

對於正興的網生市場,早年的發展模式讓其和港生內容有著極大的「血緣」關係。作為亞洲最為重要的交流平台,內地公司「佔領」香港影展,似乎並不足為奇。

沒落的「文化綠洲」,港片「已死」但港人「正興」

當香港導演集體「北上」時;當「四大天王」頻繁刷臉拿獎時;當香港電影從400部年產量銳減至60部時;當一般香港電影變為合拍片時,香港電影的斷層就已經體現的十分明顯。

只是如今,香港電影對衰落已經無人關心,港片「是否已死」也已經無足輕重。人才的斷層、影片類型的陳舊以及文化審美的割裂,讓純港片很難在如今的影視市場,既叫好又叫座。

受制於純港生市場空間的狹窄,香港電影人迅速的完成了「北上」遷移。成龍、周星馳、徐克、劉德華等一線電影人,已經是中國電影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

隨著主旋律動作大片的興起,劉偉強、林超賢等導演也成為了被資本廣泛追逐的對象。

可以說,如今的香港電影人,在完成了初期的「水土不服」後,都可以在內地找到生存的位置。

而內地的市場空間,也足以容納優質香港電影人的生存。畢竟除了繼續推高天花板的院線電影市場,還有持續生長的網生市場。

例如在某發布會現場,發布了與香港武打演員樊少皇合作的《大聖伏妖》、《特種使命》等電影,以及由劉觀偉導演,錢小豪主演的《新殭屍先生》系列,與香港演員陳浩民合作的包括《人龍傳說》等四部系列電影。

無論是樊少皇還是錢人豪亦或者陳浩民,都已經逐漸誕生了主流大眾的視野。但是如今在內地的網生市場,卻成為了新熱捧的對象。

但香港電影,一度代表著話語電影的最高成就。骨子裡的「驕傲」,終究難以在日益衰落中找到一個合適的發泄口。

在今年的香港國際影視展上,愛奇藝聯合香港導演王晶,在 「網路發行價值再生 港片IP的破局重組」論壇上,聽完愛奇藝的PPT介紹後表示,「你們說的主題是致敬香港電影,在我看來這是網路電影集體盜竊香港IP。」隨後憤然離席,場面陷入尷尬,也隨即引發了不小的爭議。

網大早期的粗製濫造的確留下了極大的「後患」,直到今天都無法全部消除。在致敬和盜竊之間,難免會遭遇「王晶式憤怒」。但在很多人眼裡,王晶的「憤怒」,憤怒的不僅僅是網大IP的盜竊,還有香港電影沒落的「無處呻吟」。

畢竟,王晶憑藉《追龍》成功補救了院線電影岌岌可危的口碑,也憑藉著《我的極品女神》打開了網大生產的「新世界」。

發布會現場還發布了新片場影業與香港著名武打演員樊少皇合作的《大聖伏妖》、《特種使命》等電影,以及由劉觀偉導演,錢小豪主演的《新殭屍先生》系列,與香港著名演員陳浩民合作的包括《人龍傳說》等四部系列電影。

內地互聯網平台「買單」香港,是港生最後的「體面」

前段時間,持續推進IPO的愛奇藝公布了最新的會員總數為6010萬後,騰訊視頻也隨機更新自己的會員總數,達到了6259萬。可以看出,「優愛騰」三大視頻網站的貼身肉搏戰,依舊沒有結束。

而在香港國際電影節上,愛奇藝早在2014年就與香港國際電影節合作,獨家冠名國際短片競賽單元。次年又舉辦了「愛奇藝之夜」,並拿下了開幕影片《念念》獨家網路版權。

與此同時,愛奇藝專門成立了網大香港部門,致力於港片在網大的復興。例如愛奇藝網大香港部門推出的第一部作品《西謊極落之太爆太子太空艙》第一天播放量達到179萬,隨後以180萬/天的增幅增長,上線96小時便突破1000萬點擊。

去年,在愛奇藝獨家上線的《斗戰勝佛》,創下上線16小時點擊破千萬,連續4天點擊遞增1千萬,7天突破5000萬的網大新記錄;更是以2555萬的票房分賬打破了當時網大收益的天花板。

香港電影成熟的工業體系,讓港片可以順應內地網生市場的需要,實現新的發展。與此同時,內地互聯網受眾的「香港情懷」和視頻播放平台的戰略發展,都給了香港電影足夠的發展空間。

除此之外,在網劇上,內地的互聯網平台與香港之間的聯繫也日益緊密。今年,優酷宣布拿下TVB十餘部新劇在內地的網路獨家播放版權,包括《大帥哥》、《跳躍生命線》、《是咁的,法官閣下》、《兄弟》、《危城First Lady》、《棟仁的時光》、《逆緣》《特技人》、《十二傳說》、《婚姻合伙人》、《堅離地愛堅離地》等,而其中至少有五部劇集將合規引進並同步播出。

更為重要的是,《盲俠大律師》和之後的《使徒行者2》都採用了新的播出模式:先網後台。其付費用戶可以比香港觀眾更早看到內容,普通用戶與香港觀眾同步收看,甚至提前數天。

其實早在去年,TVB在與騰訊的合作中,《使徒行者2》也採用了類似的模式。這種顛覆台網關係的合作,發生在香港「老牌龍頭」TVB身上,足以看出內地視頻平台對於港生內容的「入侵」。

但反過來想,如果內地互聯網平台沒有大規模的與港生內容產生勾連,憑藉著日益萎縮的香港市場,港生內容的沒落可能會是更大的「災難」。

就如成龍之前所講,沒有什麼香港電影和中國電影之分,只有一種電影叫中國電影。同樣,無論是網路電影還是院線電影,無論是網劇還是電視劇,都需要依靠口碑來回歸觀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起拍電影 的精彩文章:

還記得業內盛傳定檔2018年春節的《影》嗎?
《環太平洋2》零點場預計700w+,最終預測10億+,市場終於有像樣的美國大片了!

TAG:一起拍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