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誅滅九族,為何沒有人逃跑,7天7夜才殺完,真相慘不忍睹
古代最嚴厲誅滅九族,為何沒有人逃跑,7天7夜才殺完,真相令人不解,慘不忍睹
過去的制度其實都是皇帝所定的一些制度,主要是為了好管轄,讓自己好實行他的法度,所以我們在舊式的制度當中,會看到有滅九族。其實滅九族,這是最後定的最嚴厲的一種懲罰,在過去有滅三族,或者滅五族等,最後才達到滅九族。
其中以九族最為酷烈,就是將犯罪者所在的大家族中從高祖、曾祖、祖父、父親、本人、子、孫、重孫、玄孫這九輩人全部殺光。
這種牽連甚眾的刑罰其實在中國源遠流長,最早將個人的罪過連累給家族的刑罰出自於《尚書·泰誓》,其中在陳述紂王的殘暴時有「罪及家人」的記載,另外在《周禮·秋官》,也有針對犯罪者家屬的懲罰,那就是「殺其親者焚之」。
這些記載中都是最原始的一人犯罪牽連家人的記載,至於真正將誅族形成法律的是在春秋時期的秦國。《史記·秦本紀》記載,秦文公二十年,開始實行誅三族之罪,在張岱的《夜航船》中,也有「秦文公始族誅,公孫鞅始連坐」的說法。秦國誅滅的三族,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一說指的是:父族、母族、妻族,另外一種說法指的是:父母、妻子、兄弟。(因此誅滅九族也可以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但無論是哪一種,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滅門的慘禍。
那麼什麼樣的罪行可以構成滅族的後果呢?按《史記·秦始皇本紀》所載,秦統一七國之後,下令「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而關於族誅最著名的人就是荊軻,在刺殺秦始皇失敗、燕國被滅之後,荊軻全家被處以誅七族的懲罰,這也是關於誅三族演變為誅七族的第一次記載。既然誅七族有了,那麼誅九族、誅十族也就在民間應運而生了,但事實上,從中國歷史上被皇帝誅九族的只有一人,而誅十族在目前的史料來看,也是一檔荒唐的傳聞。
從漢代起,「九族」有經學上的今文和古文兩種解說,各有其社會、政治背景,分別從不同方面滿足統治者的需要。
1、古文說。代表人物有孔安國、馬融和鄭玄。他們認為九族僅限於父宗,包括上自高祖下至玄孫的九代直系親屬。古文說構成了宗法倫理的基礎。唐、宋以後,九族古文說在國家法律中獲得正式確認,其中明、清兩代的律令規定,九族專指父宗。摩爾根《古代社會》第三編第二章也引述了九族古文說。《書.堯典》:「克明俊德,以親九族。」孔傳:「以睦高祖、玄孫之親。」《詩.王風.葛荔序》:「周室道衰,棄其九族焉。」鄭玄箋:「九族者,氫己上至高祖及玄孫之親。」參閱《元典章》卷三十「五服圖」、《明會要》卷一0二《喪服》「本宗九族五服圖」、《清律例》卷二《喪服圖》「本宗九族五服正服圖」。
2、今文說。代表人物是許慎等。他們認為九族包括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今文說滿足了封建統治者利用血緣姻親關係實現對本階級及整個社會最大限度控制的需要。封建統治者在賞賜、懲罰、屠殺時是利用九族的今文說的。《漢書.高帝紀上》:」置宗正官以序九族。「唐王昌齡《箜篌引》詩:「九族分離作楚囚,深溪[寂寞弦苦幽。」元無名氏《賺蒯通》第四折:「律法有云:『一人造反,九族全誅。』」參閱孫星衍《尚書今古文疏》。
因為過去的法制沒有現在健全,只有通過這樣的一種方法,來約束很多膽大妄為的人,盡量的少犯罪,特別是一旦犯了讓皇帝惱火的罪,自然會滅九族,這樣一個滅九族,必然會連累的人比較多。對於現在人來看的話,肯定是不合理的,也不合法,但當時那樣一個制度,卻特別的管用。
那麼有些人就問了,為什麼滅九族的時候很多人不願意逃跑?其實原因主要有以下這三個,第一,很多人抱著僥倖的心理,認為那時的制度,16歲以下的孩子是不殺頭的,再加上過去的人對於生命看得不是特別重,因為本身餓死的,生病很早就死的很多,所以很多人抱著這樣的一個僥倖心理,不逃跑。
其次,一旦被滅九族,速度也特別的快,往往很多的人還沒有反應過來,這時候已經被全部給抓住,所以如此快的這種速度,讓很多滅九族的家庭都沒有反應,就已經被下了大牢,等待殺頭。
最後,就是過去的制度比較嚴厲,無處可藏,無處可逃,即使你投親靠友,由於擔心怕滅九族,怕連累,也不敢接受,這也是很多人不敢跑的理由。
方孝儒反對朱棣篡權,寧死不從,擲筆於地說:「死即死耳,詔書不草!」燕王大聲說:「詔不草,滅汝九族!」方孝儒針鋒相對的說:「莫說九族,十族何妨!」朱棣又反覆勸說方孝儒:「不要自找苦吃,我欲效法周公輔佐成王。」方孝孺依然還是不屈服,他說「好,我寫!」他從地上拾起筆來,大書四字「燕賊篡位」。朱棣大怒,他命人拿刀來從方孝孺的嘴角直割到耳旁,並將他投入監獄。
結果,朱棣派去的刀斧手殺了方孝孺十族,連著殺了7天7夜,刀都砍壞了48個,而且每次殺他們的時候都是當著方孝孺的面,方孝孺毫不改色,仍然一直謾罵著朱棣是燕賊,最後朱棣知道後,命令割掉方孝孺的舌頭,砍掉他的雙腿,見方孝孺仍不屈服,朱棣就下令把方孝孺在午門內凌遲處死。就這樣,一代儒學大師方孝孺因為忠於建文帝而死的很慘,慘不忍睹。
※古代「姓」和「氏」嚴格區別,所有姓氏都有祖訓家規,有您家規嗎
※飯桌改變歷史,筷子塗改史書,八個扭轉歷史的飯局,3000人同宴
TAG:觀天下知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