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想騙我去田裡玩
春
CHUN GENG
耕
如果給你寄一本書,我不會寄給你詩歌。我要給你一本關於植物,關於莊稼的,告訴你稻子和稗子的區別,告訴你一棵稗子提心弔膽的春天。
春雷陣陣,細雨蒙蒙,草木新生,村童雨牧,希望的田野,正待春風拂面。
生長在以鄉土為源的國度里,我們每個人骨子裡都散發著淡淡的泥土清香。而春耕則是鄉野寫給城市的田園詩,裡面暗藏著這個農耕民族,樸實無華的生活智慧。
老一輩積累下來的經驗告訴村民,所有事情都得看好時機。作物與天氣配合,與山間花鳥的習性配合,這是田間地頭的智慧。
文人視角的春耕總是詩情畫意,而農人眼中的春耕則是汗水與樂趣的交織,更富有「泥土氣息」。這就和我們一起,飛去田間看看。
驚蟄之後,庄稼人要抽出時間「鬆土」,憋了一個冬天的土地,已經等不及了,急著出來透透氣。
春耕便開始了。雨水時節,鄉民們都會抓緊播種育苗。「種子播下之後,五六天後它就會長出稻苗。」耕地、播種、施肥,一些種植早稻的農戶,大多選擇在這時節開始播種育苗。
插畫來源:陳枚 ·《耕織圖》
春天,剛漲水的時候,櫻桃花還沒開的時候,就要趁著水犁田了。一頭牛,一天下來能犁兩畝地。當然,事實是要想讓兩畝地能種東西,全搞下來得三四天。地犁好了,選塊比較肥沃的撒種子,蓋上地膜,這是就是秧苗一生的開始。
接著便開始打理稻田。稻田犁過了,還要撫平,這個操作當然需要合作夥伴牛的加盟,憨厚的牛拉起耙子——一個用木頭釘起來的長方形框架,一端是長達十五厘米,比手指粗的鐵釘。用耙子發反覆為田地梳理出順暢的髮型,順手也把田間的雜草給扒拉了出來。
插畫來源:陳枚 ·《耕織圖》
接下來就是重頭戲之插秧啦——彎腰,將綠油油的秧苗刻進深褐色的田地,淌著水後退,再彎腰,再插,退後,在機械的重複間尋找播種的樂趣。一首《插秧詩》也給,庄稼人的勞作平添了些浪漫氣息。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
身心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與此同時,大麥、小麥開始拔節孕穗,肥料要充足,這時候麥苗小而弱,極怕水淹,有「尺麥怕寸水」的說法,施肥、排水、除草,為了秋天的滿載而歸,人們願意在春季重複著勞累、瑣碎的工作。
插畫來源:陳枚 ·《耕織圖》
插秧結束之後,便是種玉米的主場。將兩粒玉米揉進一泥糰子的窩裡,獨家秘訣之一便是,糰子是大糞和泥土捏的。
把糞土糰子一個個小心的拿出來,放在籮筐中,拿著這些東西到自己地里種下去。種的時候還要打底肥,一般是幹了的糞塊或草木灰。
插畫來源:陳枚 ·《耕織圖》
玉米發育期就要去除草。這個時候只能早晨傍晚下地里去幹活,否則熱得不行。地里一層全是草,人就蹲在一米高的玉米秧里拿著鋤頭一節一節的鋤。
千萬得記住,鋤完的草要將乾淨草根割乾淨,放在沒陰涼的地方,否則這貨會復活的。
插畫來源:陳枚 ·《耕織圖》
農人常常一行一行播種玉米,特地在中間留了一到兩米的空隙,這些地盤就是留給紅薯們的。紅薯終於登上歷史舞台,和玉米交替刷起了存在感。農民們從山上把紅薯苗一茬茬割下來,再用背篼背到另一座山上,給他們喬遷了新居。
令人欣喜的是,種紅薯的時候玉米一米多高了。枝葉成型,變得堅韌起來,玉米葉這個時候就已經可以把臉割破了。在起身彎腰的過程中,就添了些風險,勞作的人被一兩張葉子划過面龐也是常事。背著太陽,汗水一大淌,這滋味竟然很令人舒爽。
插畫來源:陳枚 ·《耕織圖》
每個人的心中,都住著幾畝地。在地里種植幾種蔬菜、穀物,遇到大人帶著小孩從菜地邊路過,便送一些蔬菜給他們帶回去嘗嘗。
還要做家務、養育子女,為冬存糧,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打心眼裡享受著生活,享受著春天。
海子的詩,「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喂馬、劈柴,週遊世界。」做農活、做料理,享受付出勞動的過程,是一件浪漫的事。
如何找到我們
新街口南大街金絲衚衕8號2門。
地鐵:6號4號線平安里站A口出,向北走約300米,路過大批琴行,路西見安華樂器,北側為金絲衚衕;
打車:高德、百度地圖定位「葭葦書坊」即是。
※這些年畫告訴您,一百年前的老北京這樣過春節
※宋人過節的那些儀式感
TAG:葭葦書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