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年均投訴2萬起,十年已有20萬張臉被毀掉?

年均投訴2萬起,十年已有20萬張臉被毀掉?

你只看到了整容成功的明星,卻沒看到整殘的那20萬張臉。

據中國消費者協會統計,近10年中,毀容毀形的投訴平均每年有近2萬起,10年間已有近20萬張臉被毀掉。

據大學生小朱反映,2017年7月13日,她在地鐵內收到南京華美美容醫院的傳單,諮詢後發現整形價格太貴,醫院工作人員便向其推薦了「么么錢包」的美容貸款,在工作人員一手操作下貸款3.5萬元,分18個月,連本帶利共還3.96萬元。

與莫名深陷4萬元貸款陷阱的小朱一樣,一位名叫婷婷的消費者向《中國經營報》記者投訴稱,她三年前在南京華美美容醫院做的無痕雙眼皮手術至今未能完全恢復。

對此,南京華美方面竟表示,這是消費者自身原因造成的。

看臉定價

3月15日,南京市工商局發布2017年度該市消費維權十大案例,南京華美美容醫院榜上有名。

「因為是大醫院比較信賴,就算比別的醫院貴最終還是選擇了華美,沒想到付了1萬多元還沒有朋友在別家2000多元做的好。」婷婷向本報記者抱怨道。

在婷婷看來,手術失敗了,應該由醫院承擔責任。但當她找到醫院理論,院方卻表示是她自身原因導致,可以做後期修復手術,但手術費需由消費者自行承擔。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醫美行業沒有統一監管標準,「亂收費」問題同樣屢遭詬病。

婷婷告訴記者,華美存在網上價和到店價不一致的情況。「當時項目有雙十一優惠價,結果我做完三天後才發現,質問醫院,院方卻說我沒有在網上預訂,到店就是原價。」

對此,記者先後致電致函南京華美美容醫院表達採訪需求,未獲回應。隨後記者又以消費者身份再次致電,其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南京華美擁有眼部專利技術,雙眼皮手術是他們的金牌項目,兩三千元是起步價,若消費者的面部基礎不好,技術難度更高,收費價格自然水漲船高。」

針對這種情況,一位不願具名的醫美行業從業者稱,如果遇到大型醫院,消費者維權之路則更加艱難。

北京市中銀(蘇州)律師事務所王鍵律師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大多數情況下,消費者可以與醫美機構協商解決,或者向當地的消費者權益保護協會投訴反映,向當地的衛生行政執法部門反映、舉報,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追究存在過錯的醫療美容機構責任。

王鍵建議消費者在術前應充分了解整形機構和醫療人員的資質;術中要求醫療整形服務機構正確、規範、及時書寫各種記錄、病歷,完善相關實驗室和影像學檢查;術後注意保存好手術前和手術後的照片、資料。

互聯網中介平台靠譜嗎

近來,為這些整容醫院介紹客戶的中介平台發展如火如荼。記者搜索發現,例如新氧、更美一類的整形APP平台,有關整形失敗的投訴貼亦比比皆是,問題大多集中在整形效果不理想、虛假宣傳、亂收費、維權無門等方面。婷婷的經歷不是個例。

據相關媒體報道,有記者曾在主打社交模式的新氧整形網上,發現一則聲討韓國FACELINE整形外科醫院的帖子,發帖人是一名叫宓圓圓的用戶,聲稱去新氧推薦的韓國醫院整容失敗,至今維權無進展。

這篇帖子原始帖已經被刪除。新氧給出的刪帖原因是:「內容已超出一般帖子的範圍,涉及一定的法律範疇。需要對帖子的內容進行一定的核實後才可以發布。」

目前,新氧首頁所發大多是消費者整容成功的案例。亦有網友稱,「我在新氧上發了整容失敗日記,馬上被封了帖子,只讓說好的,不讓說做壞的是么,做廣告的嫌疑很大。」

這些亮出O2O概念,試圖改造整形業的互聯網中介平台,解決了醫院、消費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等問題,是整形行業急需解決的痛點。

但同時產生的後果是,不管新氧還是更美,用戶在整個交易過程中,最大的問題在於缺乏監管。然而,現階段我國並沒有針對整形醫院的考核評級,所以遊戲規則完全是由中介平台在制定。

被毀掉的20萬張臉

醫療美容是個大產業,中國醫療美容安全信用峰會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醫美行業服務總量超過1000萬例,到2019年市場規模將突破1萬億元。但目前很多醫生未有從業資質,行業發展尚不規範,毀容實例也經常見諸報端。

前面提到,近10年中,毀容毀形的投訴平均每年有近2萬起。

記者注意到,不僅是華美整形醫院,包括Yestar藝星整形、江蘇施爾美整形等在內的知名整形機構也都存在不少投訴事件。江蘇省整形美容協會秘書長湯建平曾公開透露,以乳房整形為例,南京市婦幼保健院2017年接收因注射藥物而感染的病例達70起,較2016年增加了2倍。

「如今的醫美行業由於缺乏監管,一方面存在大量的醫美機構在沒有資質的情況下從事較強的專業性美容醫療,另一方面專業醫生供不應求,眾多非專業人員進入使得行業魚龍混雜,從而導致整個行業亂象諸多。」北京鼎臣管理諮詢公司創始人、醫藥戰略規劃專家史立臣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而非醫療機構那些號稱「專家」或者「教授」的人,往往只是在醫院裡工作過又或者僅參加了短期注射培訓的打工者。同時,注射材料存儲隨意,注射醫療環境簡陋,「專家」漠視注射無菌消毒,往往僅用碘酒拭擦甚至重複使用針頭,駭人聽聞。

央視《焦點訪談》欄目也曾曝光過冒充韓國整形名醫的亂象,指出在北京,眾多所謂的韓國整容專家多為「游醫」,在央視記者調查的8家醫院推薦的14名韓國醫生中,註冊並取得行醫許可證的,只有1人,其餘13人均為無行醫執照。

「相比之下,日韓的整形美容行業規範許多。一方面,他們的醫美研發技術較為高超;另一方面,監管力度之大讓沒有取得醫療資質的美容機構難以踏入門檻。雙管齊下的方式使得日韓醫美將品牌打入亞洲。」

史立臣稱,目前中國醫美行業發展混亂、亂象頻出,讓眾多消費者失去信任,要想改變這一局面,關鍵就是要加強監管力度。

醫美產業的現狀需要加強監管。否則,未來會有更多的美麗夢想被毀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營報 的精彩文章:

5G產業鏈卡位戰打響
血流成河!12.7萬億驚天罰單,Facebook非死不可?

TAG:中國經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