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伏爾泰要說神聖羅馬帝國是 既不神聖,也不羅馬,更非帝國?

為什麼伏爾泰要說神聖羅馬帝國是 既不神聖,也不羅馬,更非帝國?

問丨上次看了你們關於神聖羅馬帝國的內容,很自然的想到了伏爾泰最著名的那句話「既不神聖,也不羅馬,更非帝國」。既然神聖羅馬在歐洲歷史上能夠存在那麼久,而且在不少時候還是有很大實力的。那麼伏爾泰為什麼會說出這種奇怪的話?

伏爾泰原文的真實含義

伏爾泰 啟蒙時代的重要思想家

應當說,伏爾泰這句名言對許多歷史愛好者產生了極為不良的影響。在他們看來,「既不神聖,也不羅馬,更非帝國」就是神聖羅馬帝國歷史的全部。

更加糟糕的是,有些人甚至連伏爾泰的原文都沒看過,就不假思索地將這句話奉為圭臬。甚至以此為依據,將神聖羅馬帝國貶低得一文不值。這種簡單粗暴的讀史態度,是非常不可取的。

神聖羅馬帝國的歷史發展遠非隻言片語可以概括,伏爾泰的這句話也並非「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金科玉律。要想正確認識這句話的含義,需要我們結合伏爾泰的原文、原書的寫作背景和神聖羅馬帝國的歷史進行綜合分析。

伏爾泰的這句名言,出自他的著作《風俗論》第七十章。原句如下:這個國家過去稱為神聖羅馬帝國,現在還是這樣稱呼,但它既不是神聖的,也不是羅馬的,更不是什麼帝國。

中世紀神聖羅馬帝國的最大版圖

若我們結合第七十章的前半部分進行閱讀便不難發現,伏爾泰的觀點其實是:在巴伐利亞的路易(1328-1347年的神聖羅馬皇帝,稱路易四世)統治末期,神聖羅馬帝國才變得名不副實。而查理四世於1356年所頒布的《金璽詔書》由於強化了選侯權力,使得選侯們得以利用這些權力反對查理四世之子。最終導致皇帝的尊號本身在當時並沒有實際權力。

另外,由於神聖羅馬帝國喪失了在義大利的領地,失去對羅馬教廷的控制等事實,也導致皇帝權威屈居於教宗之下,因此變得名不副實。

因此,伏爾泰的本意其實是:在路易四世和查理四世統治時期,神聖羅馬帝國是一個「既不神聖,也不羅馬,更非帝國」的政治體。14世紀以前的神聖羅馬帝國歷史則顯然不適用於這一評價。

伏爾泰雖然在這裡否定了神聖羅馬帝國的「帝國」屬性,但他在《風俗論》第70章之後的章節中仍然使用「德意志帝國」這一稱呼。如第120章標題為「15世紀和16世紀的德國和德意志帝國」。

在敘述神聖羅馬帝國的早期歷史時,伏爾泰也將其稱為帝國,也多次提及它與羅馬教廷和羅馬帝國的聯繫。總之,伏爾泰在書中並未否定神聖羅馬帝國的歷史。

神聖羅馬皇帝路易四世的雕像

此外,我們還應考慮到伏爾泰的個人屬性和時代背景。受歷史上法蘭西與德意志的世仇觀念影響,伏爾泰不可避免地會對德意志產生偏見,由此導致他在敘述德意志史時產生偏差。

作為啟蒙主義者,伏爾泰對中世紀歷史採取完全否定的態度,認為這個「黑暗時代」毫無可取之處。作為中世紀歐洲重要政治體的神聖羅馬帝國,也自然不會獲得他的肯定。

在伏爾泰的筆下,中世紀是一個思想混亂、愚昧無知、戰亂頻仍、民不聊生的時代,中世紀的雕刻、藝術、音樂、文學則更是毫無可取之處。考慮到伏爾泰在寫作《風俗論》時對中世紀的否定態度和預設立場,他對中世紀歷史的評價很難說是客觀公正的。

啟蒙時代的法國文化沙龍

神聖羅馬帝國的真面目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與七大帝選侯的紋章

要想理解神聖羅馬帝國的歷史,我們可以從構成神聖羅馬帝國的三要素——君權神聖、羅馬傳統和皇帝頭銜進行分析。由此,我們也將可以了解神聖羅馬帝國是否真的名不副實。

神聖羅馬帝國的國名中最初並沒有「神聖」二字,「神聖羅馬帝國」這一稱呼直到1157年腓特烈?巴巴羅薩統治時期才首次出現。1512年的《科隆帝國敕令》則將帝國改稱為「德意志民族神聖羅馬帝國」,一直沿用到了1806年。因此,從名號的角度來說,歐洲歷史上確實存在過一個名為神聖羅馬帝國的政治體。

在歐洲中世紀歷史中,國王在加冕式上都需要大主教為其施行塗油禮。加冕塗油禮不僅象徵著國王與教會的聯合,同時也表明了國王的統治合法性。由此也產生了君權神聖的觀念,這就是神聖要素的來源。

按照慣例,神聖羅馬皇帝加冕時需要羅馬教宗為其進行塗油禮,以此賦予皇帝統治合法性。從查理曼加冕到哈布斯堡的查理五世之間,數十位神聖羅馬皇帝中,只有路易四世一人未經教宗加冕塗油(他是從羅馬貴族斯齊亞拉?科倫納獲得的皇帝頭銜)。絕大多數皇帝均經過教宗加冕塗油禮,具備統治合法性,符合君權神聖的基本定義。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加冕

教宗塗油加冕的慣例止於查理五世,因為當時皇帝位置已被哈布斯堡家族壟斷,選侯的實際作用幾乎消失。因此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就成為了奧地利-德意志統治者的一般稱號。從儀式角度來說,962-1530年間的神聖羅馬皇帝無疑是「神聖」的。

再看羅馬傳統和皇帝頭銜兩大要素。顧名思義,這兩方面主要強調的是神聖羅馬帝國與西部羅馬帝國在政治上的繼承關係。神聖羅馬皇帝的全稱為「蒙上帝恩典的羅馬皇帝,永恆的奧古斯都」。公元800年加冕的查理曼的頭銜即是「蒙上帝加冕的最尊貴的奧古斯都,平和而偉大的皇帝,羅馬帝國的統治者」。之後的歷代皇帝稱號也都包含了這些要素。

查理曼的頭銜之所以沿用羅馬一詞,實際上表明了神聖羅馬皇帝作為西羅馬皇帝合法繼承者的身份。查理曼的皇帝頭銜也得到了拜占庭東羅馬帝國的承認。從羅馬皇帝產生的三大要素——軍隊支持、民眾擁戴、教會認可來看,神聖羅馬皇帝的權力也是完全合法的。

另外,神聖羅馬帝國在宗教、文化等方面也深受羅馬傳統影響。比如皇帝常常聘用熟悉羅馬法律的教士管理行政事務、以拉丁語作為官方語言。

1356年《金璽詔書》的頒布者——查理四世

從統治實權角度來說,神聖羅馬帝國在建立後的近300年內還是算得上名副其實。在薩克森王朝(919-1024年)、法蘭克尼亞王朝(1024-1125年)和霍亨斯陶芬王朝(1138-1250年)期間,神聖羅馬皇帝仍然保有政治實權,能夠較為有效地控制國內諸侯。在腓特烈?巴巴羅薩和腓特烈二世統治時期,也堪稱神聖羅馬帝國的鼎盛時期。

然而,從霍亨斯陶芬王朝後期開始,皇帝和教廷之爭使歷代皇帝不斷干預義大利事務,對義大利事務的過度干預也導致了神聖羅馬帝國的衰落。對義大利的戰爭不僅消耗了國力,同時也削弱了皇帝對德意志本土諸侯的控制力,加劇了帝國主要統治區域——德意志和義大利之間的分離傾向。

霍亨斯陶芬王朝終結之後,日漸強大的德意志諸侯對皇帝的認同感不斷下降,導致皇帝無法控制地方力量。從薩克森王朝開始的世襲制度逐漸被選舉制度取代,帝國開始變得有名無實。

1356年《金璽詔書》的頒布,從法律上擺脫了教宗對皇帝選舉的干預,使帝國逐漸轉變為鬆散的政治邦聯。1618-1648年的三十年戰爭則加劇了帝國的分裂,消除了皇帝重建中央集權的一切可能。1756-1763年的七年戰爭之後,神聖羅馬皇帝徹底成為政治傀儡,連名義上的最高權威都不復存在。

查理五世開始 神羅皇帝成為家族壟斷

綜上所述,伏爾泰的這句名言「既不神聖,也不羅馬,更非帝國」並不適用於概括整個神聖羅馬帝國的歷史。從統治實權角度來說,伏爾泰的這一評價僅適用於描述《金璽詔書》頒布後的神聖羅馬帝國。而從君權神聖、羅馬傳統和皇帝頭銜三大要素來看,神聖羅馬帝國無疑符合西部羅馬帝國繼承者的身份,皇帝具有正當的統治合法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炮歷史 的精彩文章:

冷炮問答:歷史上阿拉伯人的航海範圍為何如此廣闊?
為什麼中國古代出不了海軍名將?

TAG:冷炮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