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0家手機廠商推快應用 即點即用與小程序功能很相似

10家手機廠商推快應用 即點即用與小程序功能很相似

阻擊小程序?10家手機廠商推快應用

快應用無需安裝,即點即用,與小程序功能很相似;小米華為等手機廠商攜手打響「入口」保衛戰

3月20日,包括小米、中興、華為在內的10家手機廠商在北京聯合召開快應用標準啟動發布會。發布會上,10家手機廠商共同發布了快應用及其相關標準,並啟動了快應用標準和即時應用生態聯盟。

快應用基於手機廠商自有的硬體和系統,用戶無需下載安裝APP,就能實現即點即用。有分析認為,快應用的目標直指小程序。

「移動互聯網市場趨於飽和,硬體設備保有量增速顯著放緩,用戶增長紅利逐步消失,市場開始進入挖掘存量用戶的階段,快應用的形態必將是未來的趨勢。」小米副總裁、MIUI負責人洪鋒在會上這樣說。

功能很像小程序的快應用

此次10家手機廠商聚在一起推出的「快應用」,是在手機系統操作界面下,用戶不用下載安裝,就能實現APP的即點即用。用戶可以通過安卓手機的多種入口使用快應用,比如在搜索欄輸入想要使用的手機應用名稱,之後點開帶有「秒開」字樣的快應用便可使用操作。例如,在手機搜索欄輸入「餓了么」,頁面將顯示搜索結果,打擊帶有「秒開」標記的「餓了么」應用便可直接進入。

從這一點來看,快應用與微信小程序十分相似,小程序也強調「觸手可及」「用完即走」。

手機廠商為什麼推出快應用,據現場標準組織相關人員介紹,10大手機廠商看到了目前移動端用戶和開發者的痛點,網頁缺失很多介面,導致了服務功能無法做到完備,用戶性能體驗也較差。對於應用而言,一次性下發的特點導致下載安裝的等待時間過長,占手機空間較大,使用頻率較低。

記者在現場體驗到,快應用能提供包括賬號、支付、push等能力,以及原生APP的體驗,並且快應用的開發成本更低。快應用的場景拓展可以通過二維碼直接切入線下場景。硬體廠商基於硬體系統為快應用提供除了通知欄、負一屏和信息流等入口外,廠商還支持搜索入口,包括外部搜索和應用內搜索。

各廠商還將通過開放自家的應用市場、瀏覽器、桌面快捷搜索、智慧推薦服務等流量入口,形成一個跨廠商、全終端、全場景的快應用流量體系。

打響「入口」保衛戰

不少人都喜歡拿微信小程序和手機廠商聯合發起的快應用對比。微信小程序於2016年開啟內測,去年1月9日上線第一批小程序。

今年年初微信公開課PRO上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月15日,微信小程序日使用用戶數突破了1.7億。當微信月活躍用戶數超過10億之際,小程序已經逐漸成長為一個新的分發平台。去年7月,張小龍曾表示未來2年內,小程序將取代80%的APP市場。

APP Annie昨日發布了2016-2021年市場預測報告。報告預計,2021年全球移動應用商店下載量將超過3520億次,所有應用商店的總消費額將超過1390億美元。國內安卓應用商店,分為第三方應用商店和手機廠商應用商店兩種,隨著國產手機廠商的崛起,手機應用商店在用戶規模、活躍度上正在奮起直追。

從盈利模式上來講,手機應用商店採取和開發者分成、廣告的模式。手機應用商店等互聯網收入成為手機廠商的重要組成部分,媒體日前披露的小米招股說明書顯示,2016年,小米的收入組成中,79%來自於硬體,21%來自於互聯網服務業務。硬體業務的凈利潤率僅為2.8%,而互聯網服務業務的凈利潤率則超過40%。

十大手機廠商攜手打響了「入口」保衛戰,一旦Web APP(類似小程序的輕應用)成為主流,提早站位可以帶來先發優勢。

和小程序一樣,快應用無需下載,即點即用。不同之處在於,快應用使用更為便捷,快應用依託於手機操作系統,可以用文字輸入、語音輸入的方式,直接調用快應用。小程序則是在微信APP之中,用戶需要先打開微信才能喚醒小程序。

小程序被視為騰訊移動互聯網的下一站

去年1月9日,微信低調上線小程序,此後一直默默無聞。直到幾個月前,在「跳一跳」的帶動下,小程序才重回公眾視野。騰訊對小程序一直寄予厚望,小程序被看作是騰訊移動互聯網的下一站。

騰訊應用寶是原生APP的分發商店,小程序就是要成為Web APP的分發商店。想要吃下Web APP這塊蛋糕的互聯網玩家不在少數,微信並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2013年,百度提出無需下載、即搜即用的概念,試圖解決用戶候機內存不足的痛點,並曾藉助移動搜索入口建立輕應用分發形式。不過,此後百度並沒有打造出輕應用的入口。此後,UC、支付寶、小米等公司相繼布局。

有分析指出,雖然小程序不需要安裝,但由於很多內容需要從Web端讀取,會消耗大量的手機流量。此外,用戶在使用小程序時,很難同步查看微信消息,容易錯過重要留言。小程序開發者將受制於微信的框架,例如在公眾平台中,違反規則的公眾號被永久封號並不少見。小程序作為一個封閉在微信中的產品形式,一旦違背微信制定的規則,也會面臨被下架的風險。

分析人士認為,安卓應用商店、APP Store的成功,是背後兩個生態的成功。從目前的情況來看,Web APP生態還不夠成熟。Web APP生態構建的初期,推廣成本較低,然而恐怕在短時間內,開發者很難從Web APP獲利,這將會影響他們的積極性。

攜程微信小程序團隊負責人曾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小程序可以為我們帶來流量是肯定的,但有多大空間還需要市場去驗證。微信小程序能給一些未下載APP的用戶以體驗的機會,當他們由低頻轉向高頻時,依然希望他們前來下載APP。」

另一方面,用戶習慣也還在培養中。王女士告訴記者,她平時使用小程序的次數很少,「手機上常用的APP就那些,我都下載過,直接用就可以了,何必在微信中使用呢?」

- 觀察

快應用勝算幾何?

微信小程序與快應用最大的區別在於,快應用是手機系統自帶的,更新10大手機廠商的最新系統便可使用。而微信小程序還需要下載微信才能使用。

「快應用核心還是滿足用戶的需求,減少用戶使用一些低頻率APP的時間,讓用戶體驗更方便、更順暢。」Counterpoint 研究總監閆占孟認為,即便快應用推出的重要目的有對抗微信小程序的考慮,但也並不太敢張揚。

記者注意到,快應用也不是新事物,此前百度、UC瀏覽器都曾推出「輕應用」,也都是基於Web APP,用戶無需下載,直接在上述平台中「添加」即可使用。相對於快應用是手機系統自帶的產品,百度或UC的「輕應用」是基於單一公司的客戶端,整體流量與用戶不夠。

「如果平台足夠強,且提供的是一些交互性沒那麼強,不需要渲染很大的程序或者產品的話是可以的。但是目前這10大手機廠商有沒有這個平台能力需要觀察。畢竟十大廠商大部分主要以硬體能力,或者軟體服務能力見長,而互聯網化的平台能力一般。」資深互聯網觀察家丁道師認為,這種項目需要擁有大流量、大用戶的平台可以承擔,比如BAT,目前國內也就微信小程序算比較成功。

此外作為10大廠商共同推出的產品,未來的執行效果也至關重要。「未來快應用的前景,取決於聯盟協議的具體規定。是否嚴格執行或者是否強制執行都值得關注,執行模式對於未來發展影響比較大。」Counterpoint 研究總監閆占孟認為。

( 作者:馬婧 陳維城編輯:王擎宇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網 的精彩文章:

朝鮮藝術團在韓國江陵舉行首場藝術演出
5000萬用戶信息遭泄露 臉書股票價格大幅下挫

TAG:中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