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距離死神如此接近,它是60歲「將軍導演」的最後一部劇

距離死神如此接近,它是60歲「將軍導演」的最後一部劇

文 | 「廣電獨家」記者 何佳子;轉載請註明來源及作者

1996年,舒崇福來到位於高原上的一個邊境哨所採風。「在汽車開過一個牌坊門的時候,因為位置比較高,我只看到一個鋼盔,還有鋼盔下面一隻敬禮的手。」

當時,本來就因為高原反應怦怦跳的心臟猛地震了一下,他在觀察記錄本上這樣寫到:「如果這一輩子,我還做電視劇導演,就一定要拍一部反映邊防軍人的電視劇。」舒崇福把這句話記在本上,也刻在了自己心裡,「這是我給自己立下的『軍令狀』。」

舒崇福

因此,21年後,當電視劇《突擊再突擊》拍攝完成時,他說,這不僅是一部劇,更是心血,是延續幾十年的情結,是一個有著43年軍齡的老兵獻上的賀禮。該劇正在CCTV8播出。

「除了子彈打上去不沾血,其他都是真實的」

頭暈目眩,一片漆黑……拿過槍,打過仗的60歲「將軍導演」舒崇福在海拔4000米的高原一頭暈了過去。那是在喜馬拉雅山腳下的日喀則,軍事題材電視劇《突擊再突擊》的拍攝現場。

當好不容易被搶救回來的舒崇福恢復意識時,腦子裡浮現的第一個念頭是,「這可能是我作為導演拍的最後一部劇了。」

對軍人舒崇福來說,上一次距離死神如此接近還是在1979年。在敵後整整11天,舒崇福突出了包圍圈。「不僅我回來了,還帶著一些戰友一起回來了。」他告訴「廣電獨家」,那是他第一次經歷真實的戰場,「再加上後來作為偵察兵敵後作戰,一共打過兩次仗,真正拿過槍。」

三個二等功,一個三等功,流過血,負過傷,那是戰爭賦予軍人舒崇福的榮光。全國五個一工程獎、全國「飛天獎」、全國「駿馬獎」長篇一等獎、優秀導演獎、「解放軍文藝獎」、全軍「金星獎」長篇一等獎、優秀編劇獎、全國電視劇「金鷹獎」、「十佳導演」獎則是有著「首席軍旅導演」之稱的導演舒崇福身上佩戴的勳章。

突擊,軍事術語,意為集中兵力、火力對敵實施急促而猛烈打擊的作戰行動,泛指強有力的攻擊行動,是進攻的基本手段和主要戰法。

十年前,舒崇福擔任出品人的《士兵突擊》不僅讓無數人記住了一個始終保持突擊姿態的普通士兵許三多,更記住了那句至今仍迴響在很多年輕人心中的鋼鐵誓言,「不拋棄,不放棄。」

十年後,帶著最後一部導演作品《突擊再突擊》,在高原上搶回一條命的舒崇福說,「或許我們過去把戰爭看得太遠了。」

「培養什麼樣的軍隊,培養什麼樣的軍人,怎麼能夠縮短訓練與實戰之間的距離,不是中國軍隊特有的問題,這是世界上所有的軍隊都有的問題。我們的問題就在於你認為這個距離有多遠。」

在他看來,訓練與實戰是兩條永不相交的平行線,但可以無限接近。「在訓練演習場建立戰場痛感,經歷生死體驗,《突擊再突擊》就是把訓練向實戰無限靠近的解決方案。」

於是,從《長征》《大渡橋橫鐵索寒》《突出重圍》《從將軍到士兵》到如今的《突擊再突擊》,真實也就成為舒崇福最為看重的原則

「你聽說過標記彈嗎?」他問道,「如果躲得慢就會打中你,雖然打不死你,也不會要你的命,但會打得你身上青一塊紫一塊。這就要求每一個動作都要盡量靠近實戰,要不你就得挨打。」

事實上,不僅劇中很細緻地表達了山地旅軍人們由恐懼標記彈到克服恐懼的突擊過程,在拍攝中也完全是實打實地來,「除了子彈打上去不沾血,其他都是真實的。」在他看來,這也是《突擊再突擊》這部劇的風格——簡單,純粹,真實。

爭執、打鬥、追殺……這些在平地上都需要演員努力演繹的戲份,在海拔4000米高度上完成就更加困難。由於空氣稀薄,不止導演舒崇福,包括《突擊再突擊》製片人、笛女阿瑞斯影視傳媒董事長傅曉陽在內的劇組工作人員和演員都出現過缺氧和短暫失去意識的狀態。

傅曉陽

「在高原拍攝《突擊再突擊》是一種前赴後繼的精神。舒導倒下了,王導頂上去,其實年輕的王萬東也多次上醫院。」傅曉陽告訴記者,拍攝期間自己曾去探班,卻因為頭痛難忍被製片主任強行送回拉薩,「但我們的劇組在海拔4000米的高度上整整堅持了4個月,120天。

拍主旋律嘗到了甜頭

近期,軍事動作影片《戰狼2》《紅海行動》不僅創造了新的票房神話,也成為標誌性的文化事件。但在《突擊再突擊》拍攝前期,舒崇福卻一度為錢發了愁。

「當時,還有別的投資人看了劇本,覺得這個項目不太掙錢。當天晚上,我拿到劇本之後,立馬決定,拍!因為我是一個軍人。有人覺得,拍這種明知道不掙錢的主旋律電視劇,是不是傻啊?」

對於這種說法,同樣是軍人出身的傅曉陽並不認同,「所謂主旋律應該是表達主流價值觀的。影視劇作為文藝作品本來就應當秉持著對人民和社會負責的態度,給人以寓教於樂的啟迪。好的作品肯定是有回報的,不管是社會效益上還是在市場上。」

去年8月1日是傅曉陽創立的笛女阿瑞斯影視傳媒成立20周年。從女性勵志喚醒正能量的《母親母親》三部曲到以時代中普通人物命運為主要視角的《三妹》,再到去年8月1日在CCTV8晚間黃金檔播出的反映東北抗聯的《黑土熱血》,主旋律是傅曉陽一直在堅守的陣地。

「其實,我是嘗到甜頭的。所謂的主旋律影視創作並不像大家想像的那樣,無法兼顧市場需求。故事講得好,作品拍得好看,照樣叫好又叫座。」他補充道。

(何佳子,「廣電獨家」記者,正在饒有興趣地探尋影視文化圈的秘密法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電獨家 的精彩文章:

旅遊,職場,還是情感?《十年三月三十日》憑藉什麼突出重圍?
新任發言人首次亮相,海內外媒體關注新一屆人大會議哪些熱點?

TAG:廣電獨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