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找心理諮詢的人都是有病的人嗎?

找心理諮詢的人都是有病的人嗎?

有一些人,他們心裡有癥結總也解不開。

當你建議他去找心理諮詢師聊一聊的時候,往往會遭到強烈的抗議。

他會強調「我沒有病。」

還有一些人,他們本身想主動去找心理諮詢師談談。

但卻過不了自己心裡的那道坎兒,非要進行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不可。

這些想法背後的心理動機是把心理困擾當做一件不光彩的、見不得人的事情。

擔心如果找心理諮詢師解決,被人知道後,會被說成精神病。

這其中,人們一個很大的誤解就是認為只有變態或患有精神病的人才會去做心理諮詢。

但事實真是這樣嗎?

01

事實上,大多數的心理學研究都是針對正常人的。

例如兒童的早期發展、性別差異、智力、人格形成等等。

人們之所以對心理諮詢有如此大的誤解主要源於兩方面的原因:

第一,心理諮詢這個行業是20世紀四五十年代才慢慢發展起來的。

心理諮詢還未被完全普及,也沒還有被大家所熟識。

並且心理諮詢起源於心理治療。

人們將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的區別模糊化,認為心理諮詢就是心理治療。

提到治療,人們自然會聯想到變態、嚴重心理障礙、精神病等等。

第二,是媒體、網路等對變態心理的大肆渲染與炒作。

為了謀求利益,很多媒體抓住人們的獵奇心理,在呈現與心理學相關的話題內容時,喜歡突出與放大心理變態方面的問題。

還有一點,在眾多的影視作品中,但凡遇到與心理學相關的話題時,多數也在通過畫面感來代入變態、嚴重心理障礙者這些不被我們所了解人群的真實生活與經歷。

有時為了達到一定的效果,影片會使用誇張的表達手法來呈現這些畫面。

比如,《沉默的羔羊》中的精神病專家漢尼拔博士,是一位智商極高、思維敏捷但高度變態的中年男子,並且是個食人狂魔。

《鋼琴教師》中的四十歲艾麗嘉是一位性心理變態者。

《沉默的羔羊》與《鋼琴教師》劇照

02

心理治療的創立是19世紀的事情,心理諮詢的興起則是20世紀四五十年代才開始的事情。

隨著心理諮詢運動的不斷深入與發展,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也日趨分化。

心理諮詢主要為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心理困惑與煩惱提供諮詢。

心理治療則主要為人們在人格、情緒和行為上的障礙及變態行為提供治療。

具體來說,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有著五方面的區別:

心理諮詢的對象為日常生活中遇到各種各樣問題的正常人,而心理治療的對象為有嚴重心理障礙的患者。

心理諮詢著重處理人際關係、職業、教育過程、婚姻家庭等方面遇到的問題,而心理治療著重治療某些神經症、變態、心理障礙、行為障礙精神病等方面的問題。

兩者相比較,心理諮詢所用時間較短,諮詢次數較少,而心理治療所用時間較長,有些個案甚至歷時多年。

心理諮詢師雖也關注精神病人,但絕對不會使用藥物對來訪者進行治療,而心理治療者也屬於精神病學家,他們與醫生一樣,在治療精神疾病時需要使用藥物。

心理諮詢中的諮詢者與來訪者是平等的關係,而心理治療中的諮詢者與治療者更像是醫生與患者的關係。

03

那麼,我們當如何正確看待心理諮詢這件事情呢?

據一項調查顯示,美國有30%的人會定期看心理諮詢師,80%的人會不定期的去心理診所。

只要是正常的人,就會有情緒反應,會有悲傷、困苦的時候,這些都是生命中不可迴避的一部分。

大部分人也都會面臨人際交往、婚姻家庭、個人等方面的許多困擾。

如果有些東西壓抑在心裡解不開,就可以尋求心理諮詢的幫助。

下面,是一個適用於心理諮詢情況的小清單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普通心理問題者,如:無法適應校園新生活,考試焦慮,人生重大選擇,無法融入集體生活,婚姻破裂出現第三者等。

輕度心理障礙者,如:焦慮神經症、恐懼症、強迫症等。

輕度人格障礙者,如:輕度抑鬱症、人際關係敏感等。

關於嚴重心理異常,或者已經確診的重性精神症、精神障礙等方面的問題人群,例如精神分裂症、狂躁抑鬱症、性變態等等。

這些問題已經超出了單單依靠心理諮詢能夠解決的範疇,需要配合長期藥物治療。

04

還有一點

並不是一遇到問題,就能找心理諮詢師聊聊天,讓他幫忙出個主意。

心理諮詢工作的宗旨是『助人自助』,追求與來訪者一起探索,發現內心世界。

增強來訪者個人獨立性與自主性,強化來訪者自信心,使來訪者更好地認識自我、開發自我、激勵自我,從而獲得成長。

這才是心理諮詢的真正目的。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理塗鴉 的精彩文章:

TAG:心理塗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