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曾經他們像神一般降臨紐約,現在卻如老鼠般亂竄……

曾經他們像神一般降臨紐約,現在卻如老鼠般亂竄……

在紐約曼哈頓,有一個已經消失了的火車站。

他叫賓夕法尼亞車站(後面簡稱「賓站」)。

100年前的紐約,紐約人要去曼哈頓,要坐火車到江邊,再換乘渡輪。

隧道建成前,賓夕法尼亞鐵路往返於哈德孫河上的火車渡輪

不用說,這太麻煩了。人們都想坐著火車直接到曼哈頓,甚至當時有一句話「誰把鐵路鋪上曼哈頓,誰就控制了紐約」。

但由於技術、資金等種種原因,隧道和橋都建不了,人們急切需要便捷的鐵路通行。

就在這時,有一個狂人出現了。他叫亞歷山大·卡薩特,是賓夕法尼亞鐵路的總裁,也一心想搶下這門生意。

前賓夕法尼亞鐵路總裁,亞歷山大·卡薩特

1901年,他去歐洲考察了巴黎的奧賽火車站後,發現這事可行:干!

沒多久,曼哈頓紅燈區里,來了幾個拎著大箱子的人。

他們用500萬美元的現金,悄悄地買下了整整兩個街區。

這就是卡薩特的雄心,他要修一條隧道,直通曼哈頓,並且要建一個舉世無雙的車站。

為了實現自己的偉大狂想,卡薩特找來了一個建築師,查爾斯·麥金姆。

建築師,查爾斯·麥金姆

粉紅色花崗岩立柱,撐起50米高的玻璃穹頂,

陽光從天窗瀉進候車室,打在大理石地板上,

入口頂部,鮮花少女和雄鷹拱衛著一個時鐘。

如同凱撒的雄鷹守護著羅馬帝國,卡薩特的雄鷹,象徵著自己征服了紐約。

1910年,車站建好了。但遺憾的是,卡薩特和設計師在1906年和1909年相繼去世,都沒能見證這個宏偉作品的誕生。

1910年8月1日,賓夕法尼亞車站正式開放,壁龕中為鐵路已故工程師兼總裁卡薩特的雕像

候車大廳里,拎著皮包的商人,快步從這裡走過,去見商業夥伴;

離家出走的少女,忐忑期待著未知的旅程;

情侶在這裡擁吻、告別;

結隊的士兵從這裡走上戰場,誰也不知道能不能回到這裡……

火車站有種神奇的魔力,裝下了無數人的淚水與歡笑,焦慮和興奮,不安和期望。

紐約賓夕法尼亞車站的大廳 攝影師:Drahomir Josef Ruzicka

每一個走進賓夕法尼亞車站的旅客,他們自豪地感受到,這樣一座莊嚴而榮耀的建築是為自己而建,為了來去紐約的每一個人而建。

每年,1800萬的旅客在這個建築里停留、等候、出發,甚至走向死亡。

二戰後,高速公路、汽車和飛機興起了,坐火車的人越來越少。

賓鐵公司開始虧損,又碰上經濟衰退。1961年,公司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拆除賓站,出租土地求生存。

這下,紐約人可不幹了。很多建築師、設計師、市民走上街頭,呼籲留住車站。

簡·雅各布斯(左二)也參與了抗議

據說,當時的賓站已經髒亂差了,原本透明的玻璃穹頂,都被煙熏得看不見外面了。但人們還是認為,儘管時代拋棄了賓站,我們不應該拋棄他,而是選擇性地保護。

抗議持續了兩年,仍然沒能挽救這個車站的命運。

1963年10月28日,一聲爆破把紐約人驚醒了:這個車站真的要沒了。

粉紅色花崗岩石柱斷裂,卡薩特的雄鷹落在地上,曾經看著無數人進進出出的少女像,被隨意扔在了土裡……

有市民感慨,這就像我的生命在我眼前消逝一樣。

對偉大建築的處決,標誌著無知時代的絕望。

如今賓站的遺骸之上,是新的麥迪遜廣場花園。地下的鐵路里,每天仍有30萬人進進出出。

但正如藝術史學家文森特·斯卡利(Vincent Scully)所說:

曾經我們像神一般降臨紐約,現在我們如老鼠般亂竄。

但賓站的死亡,喚起了人們的反思:警惕城市斷裂性地建設,保護和尊重城市的延續性。

繼而一個組織誕生了——紐約地標保護委員會,然後有了《城市地標保護法》。

他們建築師、歷史學家、城市規劃專家等組成,近一半是市民代表。

他們審核紐約1000多個地標的變動,就算是世界上最富有的洛克菲勒家族,要改動洛克菲勒中心,都要經過他們的審核和批准;他們能給不合規的改建下「停工令」……

紐約洛克菲勒中心

可以說,賓站的死亡,間接地保護了紐約大中央車站免遭拆除,也才有了後來的百老匯皇宮大劇院的重生。

百年歷史的皇宮大劇院是百老匯最有名的劇院,要整體向上抬升9米,變成時代廣場的大舞台。

近幾年,紐約又後悔了,準備重建賓站,想要恢復往日的榮光,但遲遲沒有動工。

賓站復建的效果圖

在我們的土地上,也上演過類似的故事。

1912年,德國人在濟南建了當時亞洲最大的火車站。這個頗具德國味道的車站,也是當時清華、同濟大學建築學教科書上的範例。

1992年,濟南鐵路局為了擴大站場,不顧專家和學者的反對,全盤推倒,建了新車站。

就長這樣,眼熟吧:

戲劇性的是,21年後的2013年,濟南又後悔了,決定重建老火車站,但是沒有圖紙,沒有原材料,所有的參考就是老照片……

濟南老火車站,就這麼決絕地被拆除了,又武斷地重建。

濟南考古研究所所長李銘說,重建最大的意義是警示後人,

「我們曾經以一種錯誤態度對待歷史,這是我們的恥辱碑。」

大,就是好嗎?

廣州火車站,今年也要開始改造,從火車站變成高鐵車站。

這個車站,是見證過改革開放、飛車黨、大冰災的廣州地標。門口的大鐘、「統一祖國,振興中華」8個大字,早就成為無數人的共同記憶。

許多人都想能保留大鐘,保留這8個大字,但現在一切還在「研究中」。

新的車站會是什麼樣呢?說實話,我不太敢抱有幻想。

跟賓州車站一樣,濟南老火車站、廣州火車站,都是不能滿足時代的需要了。

很多人會說,我們需要現代化,功能跟不上時代的,留著幹嘛?

但我想說,全球百年歷史的車站比比皆是,難道紐約大中央車站、巴黎奧賽車站的功能都不現代化嗎?

新的東西都會變老,30年後需要現代化時,我們又要推倒重來嗎?

使用了105年的紐約大中央車站

紐約《城市地標保護法》里,是這麼定義地標的:

保護的不僅是物質層面的地標,更是經歷時間沉澱、和人們生活記憶累積而成的精神地標。

拆掉一個精神地標,拆掉的是城市人的共同記憶,拆掉的是人們的歸屬感。

廣州火車站建成時的照片

拆真的,建假的,這種莫名其妙的城市化,什麼時候是個頭呢?

現在都說城市歸屬、文化自信,正是城市的細微處,決定了我們的歸屬和自信:

我希望路過廣州火車站,大鐘和8個大字還在;

拆掉的就別復原了,好好保護現在的;

濟南的悲劇不在任何城市上演;

我希望能帶著我的孫子,站在車站大廳里自豪地說,

看,這就是我和你奶奶相識的地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那一座城 的精彩文章:

走進公共圖書館,讓個人趣味靜靜生長
紐西蘭 | 不吃成個兩百斤的胖子,都不敢隨隨便便走上街……

TAG:那一座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