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揭秘:傳說中的國寶和氏璧究竟下落何處?

揭秘:傳說中的國寶和氏璧究竟下落何處?

和氏璧,最早見於《韓非子》。

那個故事大家都聽老師講過吧。

楚國人有個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獲得了一塊他認為是玉石的石頭,把它獻給厲王,厲王,一聽這個名字就是到是個易怒的人。

厲王讓刻玉的人鑒定,刻玉的人說:「這是石頭。」厲王很生氣,覺得有人耍他,下令砍去卞和的左腳。

等到厲王死掉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玉璧獻給那位武王。(尼妹,你自己留著不行嗎…)

武王又讓當時那個刻玉的人鑒定…,刻玉的又一次很篤定的說:「這是石頭。」

武王覺得也上當了,下令把他的右腳剁了。

武王死了…,文王即位。

卞和抱住他認為是玉璧的石頭上訪…,(不,是哭…)。三天三夜,眼淚都流盡了,流幹了都開始流血了。

文王聽說後,派信訪值班領導(好吧,春秋就有信訪辦了)去問:「天下受到刖刑的人很多,你為什麼哭得這麼傷心?」

卞和說:「我不是為被刖傷心,我是因為它是寶玉而被看為石頭,好人被看作騙子而流淚。」(劃重點啊!可惡的上訪戶!)

文王於是派雕琢玉器的人剖開他的玉璧,果然得到寶玉,於是命名是「和氏璧」。

所以和氏璧最多是一塊經過粗略加工的玉石,而非掛在腰上的那種環形佩。

在春秋戰國時期,許多諸侯國都有自己的鎮國之寶。《戰國策》:「周有砥厄,宋有結綠,梁有懸愁,楚有和璞。」

和璞就是和氏璧,璞玉是什麼意思大家都知道吧。

璞:未雕琢過的玉石,或指包藏著玉的石頭。

後來啊,楚國向趙國求婚,和氏璧到了趙國。而秦王聽說趙國有和氏璧,就惦記上了,發生了藺相如「完璧歸趙」的小故事,替趙國保住了和氏璧。

然鵝,然鵝。

這是世界靠的是實力說話。

秦始皇:「天下都是朕的,還有什麼不是朕的!」

和氏璧還是被秦國擁有。

李斯在上《諫逐客書》中提到:"今陛下致崑山之玉,有隨、和之寶。""隨、和之寶",即指"隨侯之珠"與"和氏之璧"兩件當時著名的寶物。

據《史記》記載,秦王政九年,便把和氏璧製成了一塊傳國御璽,上面刻有「受命於天並既壽永昌」的篆文。劉邦滅秦得天下後,秦子嬰將御璽獻給了劉邦,御璽便成為了成"漢傳國寶"。

(意思一下,圖文不符——良心說明)

王莽篡漢時,曾派人向自己的姑姑漢孝元太后王政君索要傳國玉璽,當時王政君大怒:「而屬父子宗族蒙漢家力,富貴累世……乘便利時,奪取國璽,不復顧恩義,如此者,狗豬不食其餘!」(忘恩負義,呸!)說完,因(語文老師時間:加點字「因」——趁機)將玉璽砸在地上,致使傳國玉璽還崩碎了一角,後以金補之,從此留下瑕痕。

(璧有瑕!這竟然是真的!)。

王太后說——「寧與洋人,不予家奴!」(抱歉,劇本拿錯)

王莽失敗後,國璽輾轉到了漢光武帝劉秀的手上,到漢末董卓之亂,御璽先後落入孫堅、袁術之手,再傳魏、晉。五胡十六國時,一度流於諸強。晉元帝南渡之後,東晉的歷代皇帝都沒有傳國璽,以至北人嘲笑說:「司馬家是白板天子。」(就是這樣看不起你!)(《太平御覽》卷682《儀式部三·璽》)(尼妹!幾十年間東晉皇帝竟然沒有想過再刻一枚!)

等到東晉的永和年間東晉再次得璽,這個時候人們才把東晉視為正統。聽說國璽傳至建康(也就是南京啦),百官朝賀,普天同慶,當時玉璽其重若此。後被南朝承襲。隋文帝滅陳,從陳後主處得傳國璽。隋朝末年,隋煬帝攜帶傳國璽南下揚州,在江都被縊弒,璽屬宇文化及。宇文化及兵敗,隋亡。蕭皇后攜傳國璽遁入漠北突厥。

(~哀家帶不走城池宮殿,還帶不走一方小小玉璽嗎?~~)

這也就是說唐代開國也都是「白板天子」。直到唐太宗貞觀四年(公元630年)蕭後返歸中原,傳國璽歸於李唐,李世民龍顏大悅。

唐天佑四年(公元907年),朱全忠廢唐哀帝,奪傳國璽,建後梁。十六年後,李存勖滅後梁,建後唐,傳國璽轉歸後唐。又十三年後,石敬瑭引契丹軍至洛陽,後唐廢帝李從珂,與曹太后、劉皇后攜傳國玉璽登玄武樓。石敬瑭陷洛陽,李從珂自焚,於是傳國玉璽失蹤,又成就千古疑案。

傳國璽從發現和氏璧始,傳至唐末,計一千六百餘年。可是從此不知所蹤。

和氏璧後話

北宋王朝不再追求傳國璽,各帝即位後都新造屬於自己的受命寶,死後陪葬。公元1096年,宋哲宗紹聖三年,一個咸陽人造房子的時候從地理挖出來一塊玉璽!當時蔡京、邢恕等人信以為真,朝廷也舉行受寶大典,還特地改了年號以示慶賀。但金石文物學家宋徽宗即位後就棄而不用,又製作了自己的受命寶,(徽宗啊!——哼!假貨!蒙得過朕?朕就是文物專家,文物專家就是朕,朕為自己帶鹽!)

所以,這個版本也消失了。

(感受一下,宋徽宗「瘦金體」的藝術魅力,真正的文物學家——文化人)

公元1294年,蒙元世祖忽必烈去世,在京城大都,傳國璽忽現出現,被人拿著沿街叫賣。(震驚!這種操作也可以!)御史中丞崔彧命人購得,傳國璽歸入蒙元。

明代弘治年間,文物大省陝西繼北宋咸陽版後,又貢獻傳國璽一份兒。這次的說法是,當地人從河邊撿的。陝西巡撫按真的上報,結果禮部鑒定為「後世模仿秦璽而刻之者」,順便把傳國璽崇拜批判一番。朝廷扔給發現者五兩銀子打發掉了。那位巡撫後來被評為「粗鄙庸劣」,或許也和此事有關。

傳國璽系列的絕唱——這回的說法是有蒙古牧民在放羊的時候,發現一隻羊三天不吃不喝,用蹄兒拚命刨地,才發現的。玉璽最初歸於土默特部的末代順義王卜失兔,後來這塊玉璽被多爾袞拿到。當時金國對此大肆宣傳,結果拿到手一看,印文是「制誥之寶」——在傳世文獻中,只有明朝才有這樣印文的玉璽 (你好!這輛是2000年前秦始皇的座駕,——一輛像帕薩特的豪車——大眾輝騰至尊款,上汽大眾請給廣告費!皇太極看到這塊玉璽時和你看到秦始皇的座駕一樣,內心一定是崩潰的~)。

不過這個傳國璽還是被皇太極用在他的稱帝大典上,用了一段時間後,又消失了,看來肯定也是一塊不值錢的貨。

——五代以後多有獻玉璽者,然而皆為贗品。真正的傳國璽已不知所蹤。

傳國璽如今去了哪裡?沒人知道。或許,傳國璽依然存在於中國遼闊的大地之上。她靜躺在江海河底,或沉睡在地下深處,等待著被我們發現,被我們珍賞。所以,諸君無事之時,不妨去挖挖土,潛潛水,說不定,找到傳國璽的那個人就是你。祝你好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朕說故事 的精彩文章:

TAG:朕說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