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敖的情詩品讀

李敖的情詩品讀

李敖先生一生著作頗豐,著書立說有3000萬字之多,成為中華文化名人的一座豐碑。

可謂:

一生孤傲寫春秋,無書不讀通古今。

文壇彗星縱八荒,恣肆汪洋驚千古。

嬉笑怒罵論天下,妙筆生花定乾坤。

笑傲江湖做狂人,風流才子是李敖。

在感情世界裡,他也是用情細膩。但其能讓女性動心的地方除了幽默之外,送花吟詩也是打動女性的絕招,能夠細心溫柔到讓每一位女友都「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

他寫詩不多,尤以小情詩著稱。雖不像專業詩人是那樣苦心經營、字斟句鑿―――為賦新詞而強說愁,卻純粹是真實情感的自然流露。小詩也沒有他的皇皇巨著針貶時弊那樣大智大勇鋒芒畢露,而多了一份婉約與哀愁。

關於愛情詩中國古代相比很多:

如漢樂府民歌《上邪》, 原文是這樣的: 「上邪! 我欲與君相知, 長命無絕衰! 山無陵, 江水為竭, 冬雷陣陣,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與君絕。」表示了對於忠貞愛情的誓言。

又如《詩經·邶風·擊鼓》,「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表示了情人之間由愛情到親情的一種感情的轉變,沒有轟轟烈烈驚天動地的海誓山盟,卻有著涓涓細流而相對無言的精神默契。

生命本是一場奇妙的旅行,萬丈紅塵中,愛情雖不是最動人的,但卻是最美麗的。

李敖的遇見也是一場無與語倫的美麗邂逅:北國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醉卧美人肩,醒握天下事。

我們試著品讀一下,用這把鑰匙從中打開李敖的情感世界,尋找那美麗的芳蹤和意境吧。

(一) 《只愛一點點》

不愛那麼多,

只愛一點點。

別人的愛情像海深,

我的愛情淺。

不愛那麼多,

只愛一點點。

別人的愛情像天長,

我的愛情短。

不愛那麼多,

只愛一點點。

別人眉來又眼去,

我只偷看你一眼。

這是一首非常美的詩,雖是淺淺的愛,卻那麼溫暖,不在乎天長地久,不在乎山盟海誓,不在乎天荒地老,只因那美麗的曾經擁有,正像李敖與胡茵夢之間,短暫的婚姻猶如曇花一現,可是誰又能否認他們之間美麗的愛情?

(二)《愛里》

愛里不見是非,

愛里不見強弱,

愛里只有情,

情沒有對錯。

愛里只見花飛,

愛里只見葉落,

愛里只有美,

美沒有善惡。

寧願因情生災,

寧願因美致禍,

寧願情人說謊,

可是我不說破。

好一個:「寧願情人說謊,可是我不說破。」愛情是朦朧的,愛情是浪漫的,愛里沒有對錯,愛是包容,愛是恆久忍耐,一切無需說透。

(三)《把她放在遙遠》

愛是一種方法

方法就是暫停

把她放在遙遠

享受一片空靈

愛是一種技巧

技巧就是不濃

把她放在遙遠

製造一片朦朧

愛是一種餘味

餘味就是忘情

把她放在遙遠

絕不魂牽夢縈

愛是一種無為

無為就是永恆

永遠不見落葉

只見兩片浮萍

李敖一生結婚兩次,而在了解女人方面,他敢愛敢恨,可謂是情場高手,火候與技巧均拿捏的非常精準,其詩歌中鮮有花前月下的卿卿我我,也沒有離恨別愁的摧胸頓足,其卻以自己的方式活出了一道風景。

(四)忘了我是誰

不看你的眼,

不看你的眉。

看了心裡都是你,

忘了我是誰。

不看你的眼,

不看你的眉。

看的時候心裡跳,

看過以後眼淚垂。

不看你的眼,

不看你的眉,

不看你也愛上你,

忘了我是誰。

這是一首離別詩,寫的是一個美國女孩兒毅然嫁給面目全非、慘遭毀容的男友的感人故事。整首詩歌,樸實無華,沒有華麗辭藻的堆砌,只有真情實感的流露。全篇情真意切,動人心扉,離情別意,句句扎心,一反其傳統風格,令人有種不能承受之重。

(五)《然後就去遠行》

花開可要欣賞,

然後就去遠行。

唯有不等花謝,

才能記得花紅。

有酒可要滿飲,

然後就去遠行。

唯有不等大醉,

才能覺得微酲。

有情可要戀愛,

然後就去遠行。

唯有戀得短暫,

才能愛得永恆。

因為春會老,所以愛情要趁早。莫要負春光,愛情會長荒。即使春光短暫,也要變成春天的一棵小草,以神聖之心艷羨春的到來。

他用白話文演繹了古詩詞,沒有格律的羈絆,又有詩的靈動,讀起來朗朗上口,繞樹三匝,流露出新文化運動以來的自由之風,每首又有一種韻律美,甚至均可以譜曲吟唱。

李敖是批判的殉道者,自由之衛理士,文化的基督山,他活得很真實,其小情詩是解讀其情感精神世界的一把鑰匙。字裡行間時而幽默,時而動人,甚至令人肝腸寸斷、感懷涕淚,讓我們看到了李敖先生鮮活的另類人生,藉此緬懷。

作者:長安天行健

鏈接:https://www.jianshu.com/p/109e2361d7b9

來源:簡書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法律與文學工作室 的精彩文章:

TAG:法律與文學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