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沁心?《讀書須識貨》
文 | 萃辰天心書院院長 · 印安(陳伯安老師)
朗讀 | 萃辰天心書院茶藝師 · 思齊(袁齊齊)
人生有限,知識無涯,這已是盡人皆知的事實。特別是現在,人類知識總量每三年或四年即增加一倍,一個人即使終日讀書,窮其一生,又豈能讀盡天下之書?因此,有選擇地讀書,就顯得特別重要了。
清代學者陸世儀,在他所寫的《思辨錄》中,曾對此提出過自己的見解:「凡讀書須識貨,方不錯用工夫。」用識貨比喻讀書,的確很有見地。試想,同樣是走進琳琅滿目的商場,識貨者能買到自己滿意的商品,不識貨者卻常吃苦頭。讀書也是一樣,識貨者能讀到於己最有益的好書,不識貨者即使皓首窮經,頭腦里也不過被一大推無用的東西所填塞,於己於社會都無所裨益。
「讀書須識貨」,有兩方面的意思:一是應該有選擇地讀書,做到「有切己者,雖錙銖不遺;不切己者,雖泰山不顧。」二是讀書之後,能夠鑒優劣,明得失,吸取精華而去其糟粕。
先說第一層意思。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回憶自己的讀書生活時,曾經說過:「我一生讀書、教書、譯書、著書,識字以來,除不得已外,70多年沒有和書須臾分離過,自稱書生,當不為過。但說來也難自信,儘管我這小小書齋滿架、滿櫥、滿桌、滿壁、滿地都是圖書報刊,其實我常掛記心頭的書卻沒有幾本。細細思來,太史公司馬遷的《史記》是其中之一。」費孝通先生所言,就是讀書貴在選擇的意思。
應該讀什麼樣的書?應該讀有價值的書。有價值的書不是隨便什麼人都可以寫得出來的,是作家中的名家、大家甚至大師寫出來的。因此,讀書應該多讀名家之書,這是經過大浪淘沙之後留下的人類文化的真金和瑰寶,是屬於全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以我國的古典文學為例,二千多年來作家燦若繁星,作品汗牛充棟,其實,真正稱得上大師和巨匠的也屈指可數。他們是:屈原、司馬遷、陶淵明、李白、杜甫、白居易、韓愈、柳宗元、蘇軾、陸遊、辛棄疾、關漢卿、羅貫中、施耐庵、吳承恩、蒲松齡、曹雪芹等等。正是他們的不朽作品,構築了宏偉而神奇的中國文學殿堂。因此,若讀古典文學就應該多讀這些文學大師的作品。當然,這些大師們的作品也不儘是精品和上品,在讀的時候也還是要有所選擇。例如,偉大的愛國詩人陸遊,「六十年間萬首詩」,在現存的9300多首詩中,真正膾炙人口的傑作不過百首,這是應該重點閱讀的。其它的名家,亦不例外。
再談第二層意思。大凡在讀書上卓有成效、且藉此在事業上取得成就者,無一不是讀書的「識貨者」。以魯迅為例,他之所以能成為文壇巨匠,是同他善讀書、能識貨分不開的。司馬遷的《史記》,不少人都讀過,但其感悟卻沒有誰超過魯迅。魯迅閱讀《史記》之後,讚歎《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不僅準確地道出了《史記》的史學價值,而且生動地評出了《史記》的文學價值。魯迅前無古人的獨到見解,正是「讀書須識貨」的最好注註解。
同樣的例子是前面提到的費孝通先生,他在讀了《史記》之後也有自己獨特的解悟。針對司馬遷生卒年代不詳,費先生說:「太史公的生命早已化入歷史。歷史本身誰知道它卒於何時?《史記》所述正是這生生不息、難言止境、永不落幕的人世。正是這台上的悲喜悲校構成了不朽的人類的心態。這就是它的正本,也是它的名山。」費孝通先生不是文學評論家,但它的眼光確實比一般評論家深邃得多。
可見,只要我們讀書能識貨,即使不能讀盡天下之書,也要精讀幾本終生受益的好書,像魯迅和費孝通那樣,成為知識淵博的人。
GIF
TAG:萃辰天心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