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病先防,治病防變——水分穴
每日一穴位是河南國醫醫學研究院整理總結出來的一套便於記憶的穴位學習方法。這裡是一個適合所有中醫愛好者交流學習的平台。本方法集圖文、理療手法、功能主治為一體,實時關注中醫學,每日為您分享一穴位,覺得我們文章不錯的可以分享給更多的愛好者,亦可關注我們查看更多歷史消息,我們有更多驚喜等著您!
1
水分:shui fen
水分。水指水谷,別出為分。穴在下脘下1寸,適當小腸下口,主治腹脹水腫、大小便不利,針之有利水、分別清濁之力,因名水分。
2
定穴:
水分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1寸。
3
性能功效:
通調水道、理氣止痛。
4
主治功能:
腹脹,腹痛,噁心嘔吐,腸鳴泄瀉,水腫,腹水,腸炎,腎炎,嘔吐,不嗜食,繞臍腹痛,腸鳴,泄瀉,脫肛,小便不利,小兒陷囟,霍亂轉筋,腰脊強痛,蠱脹,小便不通,腹瀉,反胃,吐食,腹堅腫如鼓,繞臍痛衝心,腸胃虛脹,腰脊強急,胃炎,腸粘連,泌尿系炎症等。
5
保健養生:
採用手指按摩,可以反覆的用手指按壓水分穴,或者是用四制集中按壓水分穴,同時有規律的呼吸,這同樣能達到潤肺,健脾補腎,利水化濕的效果。
6
配伍應用:
水分穴配天樞、氣海、會陽治腹脹洞泄。
水分穴配脾俞、肺俞、足三里、三陰交治腹水、水腫。
水分穴配關門、復溜、腎俞治腎炎。
水分配天樞、三陰交、足三里,有調和氣血,健運脾胃的作用,主治繞臍痛,腹瀉,納呆。
水分配氣海,有行氣利水的作用,主治氣滯水腫。
水分配三陰交、脾俞,有健脾利水的作用,主治脾虛水腫。
水分配陰交、足三里,有健脾和胃,活血祛瘀,益氣行水的作用,主治鼓脹。
水分配陰陵泉、足三里,治腸鳴泄瀉。
水分配腎俞、太溪、關元,治療腰以下腫甚。
水分配關元、中極,治小便不利。
水分配肺俞、風門、三焦俞、外關,治療風水。
水分配灸水道,針足三里、陰交,治腹脹。
7
理療手法:
刺法:一般直刺1.0~1.5寸。
灸法:艾炷灸5~7壯;或艾條灸10~20分鐘。
按摩:以四指集中按壓此穴,同時有規律地呼吸。
8
注意事項:
孕婦慎用。
9
古文摘錄:
《針灸甲乙經》:痘,脊強,里緊,腹中拘痛,水分主之。
《外台秘要》 引甄權云:主水病腹腫,孕婦不可灸。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治腹堅如鼓,水腫腸鳴,胃虛脹不嗜食,繞臍痛,沖胸不得息,針入八分,留三呼,瀉五吸,若水病灸之大良,可灸七壯至百壯止。禁不可針,針水盡即斃。
《針灸大成》:主水病,腹堅腫如鼓,轉筋,不嗜食,腸胃虛脹,繞臍痛,衝心,腰脊急強,腸鳴狀如雷聲,上衝心,鬼擊,鼻出血,小兒陷囟。
《針灸聚英》:當小腸下口,至是而泌別清濁,水液入膀胱,渣滓入大腸,故曰水分。
《玉龍歌》:水病之疾最難熬,腹滿虛脹不肯消,先灸水分並水道,後針三里及陰交。
《行針指要歌》:或針水,水分挾臍上邊取。
10
※發掘民間資源 助力中醫藥傳承
※不要再上當了!中藥保健品該這麼買
TAG:從醫考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