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易傳》是孔子所作嗎?

《易傳》是孔子所作嗎?

我們通常所說的《易經》其實是包含了兩部分內容的,一是古經文,二是易傳。其中古經文部分是西周初年的作品,它的內容就是六十四幅六爻卦畫和卦畫的說明文字,卦畫是它的主體,文字部分則包括卦名、卦辭和爻辭。卦名是卦畫名稱,卦辭的內容是占卜該卦的祭祀規格的要求和該卦畫總體的象徵意義,爻辭則是該卦各爻的意義和其吉凶休咎的性質。《易傳》部分共有七種,分別《彖》、《象》、《文言》、《繫辭》、《說卦》、《序卦》、《雜卦》,其中《彖》、《象》、《繫辭》又分上下篇,所以七種共計十篇文章,所以又稱十翼。

相傳《周易》的古經部分是由文王所作,而《易傳》則是由孔子完成。司馬遷《孔子世家》,班固《漢書藝文志》中明確表示孔子作易傳。宋代歐陽修已經開始質疑這一說法,曾說「繫辭而下非聖人之作,以其言繁衍從脞而乖戾」,認為易傳的內容思想與論語所載的孔子思想不一樣,從而證明這些文章並非出自孔子之手。近代學術李鏡池、高亨等學者亦持有類似觀點,主張易傳七種十篇不僅非孔子所作,而且也不是一人的作品。

易傳雖然號稱是解經的,但易傳所說並不符合經文原意,因為它們並沒有將古經文的內容講清楚。有學者稱易經本是卜筮書,是易傳將它提升至哲學高度。我不贊同這一說法,因為我認為易傳在哲學上並沒有價值,它並沒有提供任何獨立的思想內容。它應當是由春秋戰國時代從事占筮事務的學者撰述,它的部分內容在後世也被直接用於占筮。春秋以後占筮事務所使用的原理與《易經》的原理並不一致,它們直接來自於易傳,而不是易經。

我在研究和解讀《周易》古經的過程中,並沒有參考易傳的內容,我研究後的結論也直接否定了經和傳思想一致的看法,我認為後世三聖作易說法,只是神話《易經》一個手段,根本就不能把它當作史實來看。如《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伊尹湯液經》等,我國的古籍就有假託聖人的傳統。所以,我不贊同孔子作傳的說法。李鏡池曾說,先秦儒家沒有這個說法,孟子最尚孔子,曾極力為孔子宣傳,但也只說孔子作春秋,不曾說過孔子作易傳。據李氏所述,在近代學者中,易傳非孔子所作已是定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李紅振 的精彩文章:

如何理解《易經》中的泰和否
《周易》師卦新解

TAG:李紅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