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藝術擁抱痛苦——存在主義視野下的原生藝術治療探索
3月21日晚第三期通識講壇在順德校區國際會議廳舉行,廣州中醫藥大學博士生導師、主任醫生邱鴻鍾教授為大家帶來了一場名為《存在主義視野下的原生藝術治療探索》的講座。
1
什麼是存在主義?
什麼是原生藝術?
如果聆聽者沒有提前做過功課,恐怕對這兩個名詞都會有些困惑。於是邱教授的講座就從為大家解題開始。那些看似嚇人的學術名詞,其實面紗下都有一張有趣的面孔。
存在主義:關注「我存在」
存在主義哲學大牛薩特有句名言:「存在先於本質」。意思是請人類導師、心靈雞湯名廚們先歇歇,別動輒人類使命如何如何,人的本質如何如何,先別整這些摸不著、看不見的,最應該關心的是「我存在」這件事本身。簡單說來,存在主義的核心思想包括三個方面:
1.人的生命不可避免是一場悲劇。苦難是人類現實中的大部分內容。他們關心的主題包括疾病、痛苦、荒謬、自殺、死亡、意義、存在與虛無、恐懼、焦慮、勇氣、愛、性等……
2. 那麼什麼能體現「我存在」呢?存在主義的先驅克爾凱郭爾說了:只有選擇,而且是自由的選擇才能體現我們的存在。人在各種極端的情況下,都有選擇的自由。在存在主義者看來,沒有「別無選擇」「迫不得已」的情況,哪怕不選擇,也是一種選擇,正是你的選擇成了「你存在」這個事實的一部分。生活是痛苦的,但通過自由意志和選擇,可以把悲劇變成勝利。
3.人必須對自己的選擇負責。問題不是你選擇了什麼,問題是無論選擇什麼,你都要為此負責任。
存在主義對醫學生的意義在於:要注重病人的主觀體驗,注重病人因致死性疾病帶來的死亡恐懼、逆境和遭受挫折等特殊境遇下的無意義和迷惘感,並引導他們通過選擇重新獲得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什麼是原生藝術
講到原生藝術,邱教授先和在場的同學們來了一場有趣的互動:他讓同學們先拿出一張紙,對摺,在摺痕上方畫一個自己的頭像。然後,讓大家在摺痕另一邊為頭畫上身子——畫一種動物的身子。
儘管大家不知道邱教授葫蘆里賣的什麼葯,但都饒有興緻地進行著「創作」。有的同學畫的是貓人,有的是蛇人、獅人、鹿人……邱教授請幾位「畫家」解讀了他們的畫作。之後,邱教授說:
「剛剛大家創作的就是原生藝術。因為大家不是專職的畫家,進行的創作也沒有經過臨摹,每一幅畫作都是獨一無二的,甚至有可能接近偉大。」
獅身人面像
人首蛇身的伏羲
好吧,再給原生藝術一個學術一點的定義,引用原生藝術這個辭彙的發明者杜布菲的話,他說:「(原生藝術包括)各種類型的作品———素描、彩畫、刺繡、手塑品、小雕像等等———顯現出自發與強烈創造性的特徵,儘可能最少地依賴傳統藝術與文化的陳詞濫調,而且作者都是些默默無聞的、與職業藝術圈沒有關係的人。」
原生藝術具有不為有所為的創作動機,作品風格自由,不受美術法則約束,不追求唯美,但投射出內心強烈的情感體驗和潛意識等特點。接著,邱教授就為大家解讀了大家創作中體現的潛意識:頭部的大小體現的是自我的大小;下半身畫的如果是食草動物,則表明創作者性格比較溫順,食肉動物則代表有一定的攻擊性;如果自己的頭像卻畫的是異性,象徵著創作者有性別認同障礙……
這番解讀,頓時讓大家的興趣高漲起來。
2
存在主義視野下看
西方現代藝術流派
西方現代藝術流派後如印象主義、表現主義、抽象主義和超現實主義都具有原生藝術的特點。邱教授用人本主義的觀點來解讀現代西方藝術的創作精神與藝術觀,讓大家加深了對這幾個流派的認識和理解。也許我們以後再也不會對這些現代流派的畫作大放厥詞:「這麼丑還能成名畫?這就是所謂的藝術?」
後印象主義
——文森特.梵高《麥田》
金色的向日葵、燃燒般的柏樹、風吹過的麥田、夜幕中的咖啡館、燦爛迷人的星光……這些意象塑成一個孤獨、憂鬱、狂野、神經脆弱的天才畫家——文森特.梵高。
梵高的代表作都是在他精神疾病發作之後創作出來的。病中的他一反病前的寫實風格,大膽使用強烈的色彩,誇張地處理被描繪的事物細節,用非自然化和非現實化的色彩與風格有力地表現自己。在他的名畫《星夜》中,夜空上一團團巨大如漩渦般飛轉的星光,火焰般燃燒的柏樹,如浪花般洶湧起伏的山巒,都已經透出他精神分裂的狀態。之後他的病情逐漸嚴重。
在《麥田上的烏鴉》中遍布著死亡的預兆:凌亂的天空陰沉壓抑,等待收割的金黃麥田湧向深藍的地平線,一群烏鴉鳴叫著掠過。
被精神分裂症折磨、生活潦倒、不被人理解的梵高,用藝術創作實現「生活在低處、靈魂在高處」的追求,將苦難踩在了腳下。
——高更
保羅.高更是後印象主義的另一位傑出代表。年輕時曾擔任巴黎證交所的經紀人,中年的他突然厭倦了繁華和充滿紛爭的都市生活,孤身一人乘船遠涉重洋,來到太平洋中部赤道以南的熱帶島嶼塔希提島,開始探索他獨特的藝術風格。
在他的自畫像中,頭上的光環、伊甸園的蘋果和蛇的隱喻,都在向上帝發出質疑和挑戰;在他的大多數畫作中,表現的都是遠離文明、簡單純樸的土著人的生活以及他們的精神世界。
高更在塔希提島的生活貧病交加,死的時候和梵高一樣凄清、孤獨、哀傷。
表現主義
——蒙克
表現主義代表人物蒙克1908年患了精神分裂症,他說:「病魔、瘋狂和死亡是圍繞我搖籃的天使,且持續地伴隨我一生。」家人的相繼離世或患病讓他憂鬱而孤僻,生活在孤獨和絕望之中。正因為如此,他才能創作出《吶喊》這樣的作品,絕望吶喊的正是他自己。
在這幅畫上,蒙克以極度誇張的筆法,描繪了一個變了形的尖叫的人物形象,把人類極端的孤獨和苦悶,以及那種在無垠宇宙面前的恐懼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抽象主義
——康定斯基
抽象主義的特點是無主題、無邏輯、無故事;開創者是康定斯基。在他的抽象主義畫作中,摒棄了一切描繪性的因素,純粹以抽象的色彩和線條來表達內在精神。
他自我封閉的個性加上對社會、對文化的不滿,使他一次次陷入痛苦的深淵,一生窮困潦倒,難以言說的惆悵伴他走過了一生。
超現實主義
超現實主義的代表畫家是西班牙畫家達利。大家一定都記得他最有名的畫作《記憶的永恆》中那柔軟、熔化的鐘錶。
上圖中的畫作《內戰的預感》是達利反對西班牙內戰的油畫,畫中的主體是人體經拆散後重新組合起來的荒誕而又恐怖的形象,那隻巨手緊緊拽著女性的乳房,表現了不義戰爭搶奪資源和女性的本質。
達利為了尋找超現實的幻覺,曾去精神病院了解病人的意識,他說「我與瘋子的唯一不同之處在於我沒瘋。」
通過對西方現代主義畫派的了解,可以歸納出原生藝術創作者的幾個共同特點:
1.不滿足與對環境的表面摹寫,而要求揭示人的靈魂,強調錶現藝術家的主觀情感和自我感受,童年記憶和夢境使創作的重要來源。
2.藝術可以表現一切存在的東西,無論它是美的或是醜陋的。藝術的根本特性是形象來揭示人的主觀感受,以及由它帶來的不可重複性。
3.藝術的根本宗旨、價值和功能就是滿足創作者的主觀需求。
4.他們的人生大都凄慘、悲催。
3
原生藝術治療
最早是精神科醫生髮現病人的床褥下藏著他們創作的作品,這些精神病人用他們能獲得的所有可能的材料來創作,他們從不示人,但樂此不疲。
他們可以以這種方式反抗社會、發泄情緒、表達不滿;他們創作的目的是表達自我,不需要別人認同、喜歡,這是這種「為自己」的表達方式使其具有療愈的效果。
邱教授接下來為大家介紹了他帶著團隊進行原生藝術治療的實踐:讓原生藝術走進醫院、監獄和學校。
1
什麼是藝術治療
藝術治療是一種藉助藝術手段和創作的過程促進心理健康的治療方法,藝術總是遊戲和創作的結合;
藝術治療是一種綜合人本主義、存在主義、精神分析和行為主義多種流派的非藥物治療方式,是一種跨文化和世界普適的方法;
藝術治療的特點:治療目的藏而不露,手段溫文爾雅,改變過程潛移默化,藝術與社會價值獨一無二。
2
藝術治療的三個要素:
1、要有懂治療的人在場:當場採訪創作者,詢問他們的創作意圖、所思所想,讓心理分析師可以了解病人的想法。繪畫藝術能超越語言表達,對於許多特殊人群來說,不一定合乎邏輯和理性的圖像更能貼近和解釋患者的認知和情緒。
2、對病人有幫助:畫什麼都是允許的,可以做平時不敢做的事,表達自我、釋放壓力和情緒、發泄原欲(性慾或死亡衝動)。經由藝術創作,有助於創作者發現自我,發覺自己的潛意識,消除痛苦的情結;減輕精神病癥狀,促進精神康復。
3、以藝術為手段。每一幅原生藝術作品的創作都是不可重複的,其作品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
3
藝術治療的意義
擁抱痛苦:通過表達自己所遭遇的不公和苦難,給心靈一個容器來盛放痛苦。邱教授曾在一次監獄的義工活動中,發現有一個犯人開始不參與創作,直到其它人的作品完成開始分享的時候,他才飛快地畫下了自己的第一幅畫《煙囪》。通過採訪,邱教授得知他入獄是因為吸毒產生的幻覺讓他把兒子從窗戶推了出去,煙囪就是兒子火化留給他的記憶。原本抑鬱、自殺傾向嚴重的犯人在畫完這幅畫後情緒有了很大的好轉。
認識自我:在創作中反觀自己、反省過去。比如犯人創作的《圈套》,反觀了自己入獄的原因;《天下第一傻》,所畫的自己眼中只有錢、女人和刀子,表現了對過去的反省。通過這樣的創作過程,人們能更好地認識自己。
提升生活質量:通過對過去美好經歷的回憶,對未來希望的表達,來增強主觀幸福感,提升生活質量。
4
藝術治療的效果如何評價
可以從四個維度來對藝術治療的效果進行評價:
從作品本身變化評價;
從前後心理測量評價;
從前後行為的改變來評價;
從自我報告進行評價。
在邱教授給出的一個創作者前後作品的對比圖中,我們發現創作者所用的色彩發生了變化,象徵憂鬱的藍色和象徵抑鬱的黑色減少,象徵興奮和狂躁的黃色、紅色收斂,象徵希望的綠色面積大大增加。這種轉變就是非常可喜的。
4
結語
人文情懷,就是對弱者的關注。醫學不僅需要人文精神的光亮,更迫切需要將人文關懷的具體方法融入醫學實踐過程。邱教授和他的團隊進行的藝術治療就是這樣的一種探索和嘗試。
邱教授的講座頗有大家風範,他所表現出來人生追求和志趣更為人嘆服。他融通哲學、醫學、心理學、藝術,寫作了大量的教材和專著,取得了很高的學術成就。在和同學們互動時,他說他從不追逐名利,只是從心出發,抱有好奇心,在探索中感受無窮的樂趣。對於一切必須做的事,都盡己所能做到最好;對於沒有做過的事,總有興趣嘗試一下:比如接下來,他想寫一本詩集!
這樣一場精彩的講座,最令通識君遺憾的是到場的學生不多。因此我想了解是什麼讓你與這次講座擦肩而過?
1.因為講座題目過於晦澀?
2.因為沒有看到宣傳海報,或者因為海報信息不夠顯眼?
3.……
歡迎留言告訴我,你為什麼來或沒有來這次講座,以幫助我們改進工作,下次做得更好!
通識有你更精彩!
※我在北大聽講座之:《從林肯到加泰羅尼亞——重新思考民族自決權》
※跨文化對談第一期:越南?奧黛
TAG:南方醫科大學通識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