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們是否孤獨?而他們又在哪裡?

我們是否孤獨?而他們又在哪裡?

從古到今,浩瀚無邊的宇宙,始終牽動著地球人的萬千思緒,引發了人們無數美好的想像。在茫茫宇宙中尋覓知音,也變成了人類揮之不去的「情節」。

"他們都在哪兒呢?"

1950年的一天,諾貝爾獎獲得者、物理學家費米在和別人討論飛碟及外星人問題時,突然冒出一句:"他們都在哪兒呢?"這句看似簡單的問話,就是著名的「費米悖論」。

「費米悖論」隱含之意是,理論上講,人類能用100萬年的時間飛往銀河系各個星球,那麼,外星人只要比人類早進化100萬年,現在就應該來到地球了。換言之,"費米悖論"表明了這樣的悖論:A.外星人是存在的——科學推論可以證明,外星人的進化要遠早於人類,他們應該已經來到地球並存在於某處了;B.外星人是不存在的--迄今為止,人類並未發現任何有關外星人存在的蛛絲馬跡。闡述的是對地外文明存在性的過高估計和缺少相關證據之間的矛盾。

諾貝爾獎獲得者、物理學家費米

人們一直在試圖解答這個問題。在物理學家史蒂芬·韋伯2002出版的《地外文明在哪兒?》一書中,列舉了費米悖論的50種解決方案,主要可以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

宇宙中不存在別的文明。

外星文明是存在的(或曾經存在過),但它們迄今為止還無法和我們接觸。

外星文明已經來到地球,只是我們不知道。

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的作品《三體》中所提出的「黑暗森林法則」也能對費米悖論做出一定解答。

「黑暗森林法則」認為:宇宙各文明間的信息具有非完全性,他們未曾察覺彼此存在,也不確定自己能否被對方首先察覺。各文明均認為宇宙中的生存安全是稀缺的,因此絕大部分智能生命都小心翼翼地掩藏自己的存在。

我們一直在探索

人們對於外行星文明的幻想展現在文學、影視作品上。其中既有浪漫、友善的外星人形象,例如《ET外星人》中的ET;也有極具攻擊性、侵略性的外星人,如《獨立日》中的外星人。

與孩童親密為伴的ET

《獨立日》中外星人大舉進犯地球

當然,現實中,我們對於地外文明的探索也從未停止過:

1972年,美國發射了第一艘長途跋涉的星際飛船——「先鋒10號」,1983年,它飛經海王星,成為第一個飛離太陽系的人造航天器,後憑藉慣性在星際飛行,若無意外,它將在兩百萬年後接近距地球68光年的金牛座α星,科學家希望它能在這顆恆星的五顆行星中遇上「知音」。1973年,「先鋒11號」也出發,向更遙遠的盾牌座α星飛去。

1977年,「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發射,它們肩負繁重使命,為「宇宙人」帶去了傾訴衷情的「地球之音」。

地球之音唱片:「旅行者」打算送給宇宙中「知音」的噴金銅唱片。這張數字化的唱片中錄製了製作單位按「孤島」思路認為應當告訴「宇宙人」的、當時地球上的基本信息。

然而擁有每秒30萬千米的電波,速度是「旅行者」的17000多倍,讓它給宇宙人帶去問候應該能更快得到回應。1974年,地球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阿雷西博向宇宙發出了一份電訊,這段信息也被稱為「阿雷西博信息」。

阿雷西博信息:向離地球2.5萬光年的「梅西耶-13」球狀星團發射的數字化「友好」電訊

雖然至今我們還沒有收到外星人的回訊,目前地球上發現了種種疑似「外星人來訪」的跡象,卻始終沒有確鑿證據來證明外星人的存在,但人類探求未知世界的渴望永遠驅使著自己勇敢探索的步伐。

dvdf

《茫茫宇宙覓知音》

作者:甘本祓

ISBN:978-7-5352-6610-1

定價:38.00元

在《茫茫宇宙覓知音》這本書中,作者甘本祓緊緊抓住了人們對宇宙生命的好奇以及解開宇宙太空之謎的強烈願望,把人類遠征太空、尋覓「知音」的壯舉,如一幅幅壯麗的畫卷展現在讀者面前。這裡既有知識的鋪陳,也有想像力的馳騁,亦真亦幻皆成文章。

我想,我們並不孤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 的精彩文章:

TAG: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