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職場新晉管理者,轉型失敗的4大問題

職場新晉管理者,轉型失敗的4大問題

前幾天,有人在知乎私信問我:

我是一個剛剛被提拔上來的管理新手,底下有3名員工。雖然我們每天都很努力,卻做不出一點成績,還不如我一個人的時候乾的活多。老闆經常「敲打」我,感覺自己不能勝任這個職位,特別想離職,求教應該怎樣做?

這樣的問題,在一些小公司、小團隊裡面,非常常見。

小公司里沒有專門的【管理培訓課】,經常由於某一位員工的專業技能突出,就提拔為管理者。希望他們能夠在新的崗位上,做出更優異的成績。

這裡存在一個很大的誤區,大多數人都認為:專業技能優秀的員工也會是一個優秀的管理者。

其實不然,【管理技能】與在個別領域成功的【專業技能】有很大的差異。

所以,對於職場新晉管理者,轉型失敗常常會遇到以下4類問題:

1.角色認知不足

對於新晉管理者來說,從員工角色到管理者角色的轉變過程,既興奮又恐懼。

興奮的是,自己的工作成果得到了老闆極大地認可。

而恐懼則是源於對成長的恐懼:

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人性能達到的境界》一書中,提出了「約拿情結」這一心理學名詞,簡單來說就是對成長的恐懼心理。

它來源於心理動力學理論上的一個假設:「人不僅害怕失敗,也害怕成功」。

它是一種情緒狀態,一種在機遇面前自我逃避、畏懼退縮的心理。

咋看之下不合理,我們既然願意承擔管理者的角色,為什麼還對成長有恐懼心裡?

其實,仔細琢磨一下就清楚了。

大部分新晉管理者,根本沒有意識到管理角色的轉變意味著什麼。

不單單是工作任務的不同,而是要承擔更大的責任:為上司負責,為團隊的業績負責,為團隊每個人負責。

新晉管理者突然要承擔這麼多責任,一時間心裡上很難接受。結果就產生逃避心理,不敢、不願面對問題的本質,而仍然用原來的【思維定式】解決問題。

他們不是不認真,不負責,不努力,只是在思想層面沒有轉變。

由於他們之前是專業領域的業務精英,看著下屬無法完成任務,他們認為最省時省力的解決方式就是「放著我來」。

而長期來看,這是最費時費力的方式,因為下屬無法成長,會長期佔用你的時間。

越是聰明的管理者,越容易犯這樣的錯誤。

因為,他們看見下屬這麼笨,著急自己動手,以獲得自尊心上的極大滿足,來證明自己是合格的管理者。

2.缺乏時間管理意識。

時間是管理者最稀缺的資源,越是高層的管理者,這個資源就越寶貴。

當被提拔為管理者後,由於工作範圍的擴大,需要溝通和接觸的人就會越來越多。

比如,作為員工,你只需要和上司溝通、同事溝通。

但,作為管理者,你要和客戶、上司、下屬每一位員工,甚至是兄弟部門溝通,時間就越來越不受自己控制和分配。

管理者要把時間放在【戰略】上,而不是【戰術】上。當然,有一些一線管理者也會親自參與到執行中,但根據帕累托法則,也就是著名的二八定律,即你80%的收益或價值其實僅來源於20%的努力。

打個比方:

你是一家木製品公司里一個部門的負責人,部門負責生產學生課桌椅。你的工作任務是根據訂單量,計劃每天、每周、每月生產多少桌子和椅子。如果下屬員工遇到困難,你直接親自上手,去做桌子、做椅子,而不去盯著市場、競爭對手、指導員工。你就是在瞎忙。而且還搶了下屬員工的活,讓他們沒活可干。

優秀的管理者會把80%的時間用於戰略層面,而把20%的時間用於戰術層面。

在這個例子里,就是80%時間投入研究桌椅的新款式、了解客戶需求等,而20%的時間解決員工具體的技術問題。

管理大師德魯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中寫到:「人往往最不善於管理自己的時間,人對時間的感覺是最不可靠的,如果完全靠記憶,我們恐怕說不清楚自己的時間是怎樣打發的」。

有許多人都缺乏時間管理意識,每天就是按部就班地工作,屬於」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工作模式。

這種工作模式,在當員工時期是沒有問題的,因為你可以被團隊和上司推著走,到點交付工作。如果沒有交付,領導會催你。

但是,成為管理者之後,就需要你推著團隊走,而不是仍然讓團隊推著你走。

大部分失敗的管理者都在瞎忙,自己忙死,下屬閑死。

3.缺乏有效溝通技巧。

人們很少意識到,生活中的很多問題,都是由於溝通不暢引起的。

比如:

上司分配了一大堆任務給你,你明明完不成,還言辭鑿鑿的接受了任務。——你不敢與上司溝通。

你在給員工分配任務時,沒有告訴他們達到的標準和具體截止時間。——下屬員工不聽你的。

兄弟部門來求你幫忙,因為部門自己工作完不成,你直接就拒接了。———你不懂如何拒絕。

以上這這些問題,都是由於無效溝通引起的。

有效的溝通應該怎樣做?

首先,我們要了解溝通的四大功能:控制、激勵、情緒表達和信息。

當管理者要求員工遵守公司規範、團隊制度,就是在使用溝通中控制的功能。

當管理者給員工分配任務、明確標準,讚美下屬,就是在使用激勵的功能。

當員工表達自己對工作的不滿,管理者指責下屬任務達不到標準,就是在使用情緒表達功能。

信息傳遞,每一種溝通溝通中,都包含信息的傳遞。

其次,溝通並不是單向溝通,即使對方不說話,也是雙向過程。

溝通的過程,包括信息發送者、編碼信息、渠道、解碼信息、接收者五個過程。

這個五個過程很好理解,發送者就是你,而接受者就是「上下左右」,也就是上司、下屬、以及平級同事。

編碼信息,就是語言的組織形式,類似於「你吃了嗎,吃了嗎,你?」

解碼信息,就是接受者對信息的理解。

這裡邊最容易產生誤解的地方就是,信息發送者和接收者背景信息不對稱,造成的誤解。

究其原因,是雙方的職位不同造成的信息不對稱,導致溝通雙方觀點和態度不同,互相不理解。

舉個例子:

你是一個財務總監,老闆讓你下午3點前準備一份財務報告。你知道這份任務很急,但是你也擔心下屬完不成,不想給太大壓力。你只是說了一句,"小李你馬上做一份財務報告給我,我下午要用,很急"。小李呢?他根本不知道你有多著急,因為昨天你也讓他做了一份很急的報告,今天還沒管他要。

上邊是我杜撰的例子,但在平常工作中常常會發生。

原因就是溝通不暢,你的指令沒有表達明確清楚——截止時間、達成標準等等。

溝通不暢,不斷地造成誤解,「上下左右」都不聽你說,你說能不失敗么?

4.不敢開人

害怕衝突是人的本性。

管理者在晉陞之前,與大家都是在同一條戰壕,沒事一起發發公司、上司的牢騷。

這次晉陞使他們鶴立雞群,孤立無援。

從本質上講人是一種社會性動物;那些生來離群索居的個體,要麼不值得關注,要麼不是人類。社會從本質上看是先於個體而存在。那些不能過公共生活,或者可以自給自足不需要過公共生活,因為不參與社會的,要麼是獸類,要麼是上帝。—— 亞里士多德《政治學》

所以,為了合群,他們不想與下屬員工發生衝突。

還有團隊里的老員工,可能和老闆很熟,即使沒有什麼突出的業績,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所以,種種原因都導致於新晉管理者不敢開人。前幾天一篇關於90後前摩拜高管的文章,也提到了學會開人是管理者的最後一堂課,上完就可以出師了。

不清掉團隊里沒有貢獻的「小白兔」、沒有潛力的「老白兔」,導致團隊成員劣幣驅逐良幣,最終無人可用,無法達成公司的業績標準。

沒有業績,到時候走的可能就是你了。

從員工轉型為管理者,意味著之前的思維定式不管用了,要建立起新的思維定式。

如果【新晉管理者】讓然按照原來的【思維定式】,來解決管理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失敗是遲早的事。

而打破【思維定式】最好的辦法就是,遇到未知的問題,先不要用第一反應去解決問題,而是收集數據和信息,充分的論證和思考。(後續的文章會講,如何破除思維定式,什麼時候該破除思維定式)

老韓說:

好啦,今天的文章就到這裡了,領導真不好當呢。

: )

THE END

- 晚 安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職場不倒翁 的精彩文章:

TAG:職場不倒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