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建文帝朱允炆的失蹤困擾了明成祖朱棣十六年之久?

為什麼建文帝朱允炆的失蹤困擾了明成祖朱棣十六年之久?

原標題:為什麼建文帝朱允炆的失蹤困擾了明成祖朱棣十六年之久?


文/段生軍


【作者簡介】段生軍甘肅民勤人,《作家薈》《寫乎》簽約作者,《中外文藝》特邀作者。一個閑暇時喜歡讀書碼字的人。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我們知道,明朝的建文帝是朱元璋的皇太孫,其父是皇太子朱標。在建文帝繼承皇位後,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開始大肆削藩,這一做法引起藩王的不滿。


尤其是燕王朱棣,其勢力相當強大,對侄兒建文帝的這種做法極為不滿。後來燕王朱棣打著「奉天靖難」的旗號,要為君主清除身邊的奸臣,圍攻京城,發生叛亂,史稱「靖難之役」。下面我們就回顧一下事件的發生。


一、靖難之役


靖難之役發生在建文四年(1402),那年六月十三日,大將李景隆做了無恥的叛徒,打開了金川們,放叛軍北軍入城。而此時的朱棣卻在城外面守候,他沒有急於進城,心裡正在盤算著自己的小九九。


他認為死到臨頭的建文帝只有兩條路可走,無法抵抗叛軍的建文帝投降或者自縊,除了這兩條路,建文帝別無選擇,他只等著做皇帝。所以當紮營於龍江驛的朱棣發現宮城起火時,他也開始十分慌亂,立刻命士兵進城。當然他進城的目的救火只是其次,最重要的是要尋找一樣東西——建文帝,活的死的都行,活要見人,死要見屍。


朱棣十分清楚這件事的厲害關係,如果建文帝死了,大不了背一個逼死君主的罪名,自己的罵名夠多的了,再多一個也不在乎。如果活著的話,把他抓起來關入大牢,也就不怕他以後再胡作非為了。


可是讓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現在最糟糕的事情出現了,建文帝卻不按套路出牌,他選擇了第三條路——失蹤,這個建文帝註定要和他一生作對的,這可把朱棣急啥眼了。


皇帝不見了,失蹤了,到哪兒去尋找呢?



二、尋找建文帝

建文帝朱允炆畢竟是合法的皇帝,而自己不過是佔據了京城而已,全國大部份大部分地方還是他的地方,官吏臣民還會效忠於他的。萬一他溜到一個離他很遠的地方,然後號召大臣勤王起來討伐自己,自己能不能打贏他們還是個未知數,況且民心不一定向他,這該怎麼辦?朱棣再次命令士兵仔細搜查,然而還是一無所獲。


找不到建文帝朱允炆,朱棣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可能有人就會說,大張旗鼓的尋找啊?


客官,不滿你說,這個人可是不能公開尋找的。


首先不能張貼尋人啟事,什麼身高几米,多少歲,上身穿什麼衣服,下身穿什麼衣服,與某年某日走失,家人甚是想念,見啟示速歸等等之類。


其次,也不能發A級通緝令,寫上有提供線索或發現嫌疑犯者,獎賞多少錢之類的語言。因為朱棣的行為按他自己的說法是合法的,即所謂掃除皇帝身邊的奸臣,皇帝是沒有錯誤的,怎麼能通緝呢!


再者他也不能派人公開大規模尋找,因為這樣無異於告訴別人建文帝還活著,心中別有企圖的人必然會蠢蠢欲動,他就不可能當上皇帝,即使當上了皇帝,這個皇位也就有點坐不穩的因素了。


可是不找,萬一哪天蹦出來個建文帝,真假不論,號召力是肯定有的,他出來找事,還讓不讓人安心過日子,這實在是一件要命的事啊。因此朱棣下定決心,就是掘地三尺,也要把建文帝找回來,活要見人,死要見屍。



(鄭和下西洋)


三、最終結果


為這件事朱棣想出了兩個絕妙的計劃:


一是向外界宣布,建文帝已經於宮內自焚,並找到了遺體,通過這向外界透漏信息和暗示,建文帝已經歸天了,那些蠢蠢欲動的大臣們你們的美夢就破滅吧,再不要胡思亂想了,你們就死了這條心吧,好好跟著我朱棣幹事業吧。


二是秘密派人暗中去尋找建文帝的下落,具體的查訪工作有兩個人去做。一個是胡濙,尋找路線是本土陸地。另一個是鄭和,負責海上尋找,就是後來的鄭和下西洋(這裡不再贅述)。


下面我們重點說說胡濙。



永樂五年(1407)胡濙帶著朱棣的絕密使命出發了。胡濙開始了他人生中的最重要的一想工作——尋人。朱棣看著胡濙遠去的背影,心中期盼著那個人的消息儘快傳到自己的耳朵里,死了也好,活著也好,只要讓我知道就好。


蒼天不負有心人,胡濙也不辱使命,胡濙經過十六年的艱苦跋涉,苦苦搜尋,最終在朱棣駕崩前一年找到了朱允炆的下落,朱允炆已經駕鶴歸西了。


這件事足足困擾了朱棣十六年,直到他臨死之前,才有了答案,最終使他臨死前放心的閉上了自己的眼睛,完成了心愿,沒留下遺憾。再沒有人跟他搶奪皇帝了,再也不怕有人起來造反搶奪他子子孫孫的政權了。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關注、點贊、轉發,歡迎參與評論,說出您的想法;若不喜歡,敬請留下批評,分享您的見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寫乎歷史 的精彩文章:

唐朝哪位詩人是被酒肉撐死的?
李陵一生打了兩場仗,都敗在了同一個地方

TAG:寫乎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