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日二月八,長安王曲城隍廟會走起!張學良公館、郭氏民宅踏青旅遊一條線!

明日二月八,長安王曲城隍廟會走起!張學良公館、郭氏民宅踏青旅遊一條線!

原標題:明日二月八,長安王曲城隍廟會走起!張學良公館、郭氏民宅踏青旅遊一條線!


明日二月八,長安王曲城隍廟會走起!張學良公館、郭氏民宅踏青旅遊一條線!


家在長安綜合編輯整理


2018年3月24日,長安王曲「鎮」街辦,將迎來一年一度的王曲城隍廟會,十里八鄉的人們從四面八方匯聚到這裡,祭拜城隍,踏青會友,購物消遣,廟會成了百姓的民間狂歡節。王曲是一座明清有名的古鎮,長期以來王曲人一直保持著他特有的淳樸、憨厚的民風,世世代代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悠然自得的生活。一條滈河橫貫鎮子中心,像一條血脈滋養著周圍的村民。



王曲的城隍廟歷史悠久,周邊影響大「十三省總城隍廟」,光聽這名字大氣影響非一般廟宇能比。據有關資料顯示和記載,其建廟時間約在大明嘉靖年間。明《陝西通志》等書和以前的文獻中未見有載,清代同治年間重修,佔地六十餘畝,聞名全國。當年的建築範圍聽老人們講,結構廣闊,氣勢宏大,雕樑畫棟,泥塑彩繪,引人讚歎,晨鐘暮鼓,聲聞數里,人們稱為西安城南第一大廟,其建築氣勢遠非三原縣城隍廟可及,足見昔日之盛。


民國二十五年(一九三六)時,胡宗南在王曲建陸軍軍官訓練團(次年改為皇埔國校第七分校(今王曲通訊學院前身)時,城隍廟建築被拆毀,其地被佔用。當時有民謠曰,「第七分校,不務正道。白天睡覺,晚上拆廟。不要磚瓦,光要木料。百姓叫苦,怨聲載道」。可見當年之軼事。



長安王曲農曆二月八廟會,昔日的集鎮一改往日的平靜,一下子熱鬧了起來,周邊鄉村男女老少,美女帥哥,都彙集到了這裡,據說人最多時可達10萬人。趕廟會善男信女、婦孺老幼,摩肩接踵人擠人,如潮翻湧。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越來越看重的是廟會帶來的商機。吆喝聲、叫賣聲此起彼伏,各種各樣的小商品擺滿了街道,還有各式各樣的小吃直讓人垂涎三尺,忍不住坐下來咥上一碗臊子面、整倆肉夾饃、來一碗泡饃、老闆上一碗涼皮、來碗熱騰騰冒餄落、饞了來碗濃香羊雜湯··········



西安城南王曲北堡寨村青龍嶺上被遺忘張學良的公館!張學良公館,西安一共有兩處。大多數人基本都是知道建國路上的那座洋樓,王曲的就很少有人知道了。長安王曲鎮北堡寨村青龍嶺上也有一座張學良將軍的故居,當地人稱「張公館」,九一八事變後,1935年張學良為首的東北軍調入關中。



1936年6月,張學良、楊虎城聯合在此舉辦了王曲軍官訓練團。張學良任團長,楊虎城任副團長。張學良將軍為了辦公休息的需要,親自勘測了城隍廟東南約一公里的青龍嶺,修建一座歐式住所。當地百姓稱此建築為「張公館」「五間樓」。


提到青龍嶺,這裡還有段小故事,青龍嶺原名絕龍嶺,張學良跟警衛勘測地形,青龍嶺隔溝與神禾原相望,龍頭高昂,雄視滈河川。故居位於龍脖子上,大有乘龍遨遊之勢。有村民迎面走來。張學良問他這裡叫什麼,村民回答「絕龍嶺」。張說這個名字不吉利,還是叫「青龍嶺」好些,這才有了現在的名字。



「西安事變」後歷史變遷,王曲軍官訓練團被改建稱黃埔軍校第七分校,就是現在的西安通信學院。 胡宗南主政陝西時期,曾任七分校主任時住此,這裡曾召開過重要軍事會議,接待過華萊士、陳嘉庚以及蔣介石、周恩來,宋美齡、蔣經國、蔣方良、蔣緯國、石靜宜、蔣孝文、蔣孝武等很多人士。



王曲街道「長安馬廠民宅館」(也稱「長安郭氏民宅」)原有11院老房如今只剩兩院,曾經歷過大火,2007年以後仿照以前的格局,重建了部分房屋。



王曲鎮馬廠堡子村至今還流傳著許多有關郭家的順口溜。「下了王曲坡,稻地都姓郭」,是說王曲坡下,水渠縱橫,大片大片的水田都是郭家的。「灶夫十二,長工三十,四匠不出門,人近百口……」是說郭家人丁興旺,下人很多。還有關於長安四大富戶的順口溜:「馮家的山,楊家的房,盧家的騾子比車長,郭家的銀子拿斗量。」這些至今還在當地流傳的話語,是郭家當年富裕生活的形象寫照。郭家鼎盛時期,不僅擁有大量土地,還在長安乃至西安經營著10大商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家在長安 的精彩文章:

十足年味最長安,全是家鄉特色硬菜,臘月28日幫廚忙活年夜飯!
丹麥童子《憶童年「長安人過會」》

TAG:家在長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