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們到底應該從傳統文化中汲取什麼樣的智慧?

我們到底應該從傳統文化中汲取什麼樣的智慧?

眼下是一個熱衷談論文化的時代,社會也成了無處不在的文化的萬花筒,各種思想文化研究的專門學科領域也是亂花迷眼,當下在歐風美雨過後的神州大地上掀起了一股民族風,從政府企業、專家學者到普通百姓,言必曰中華文化,中華文化的復興似乎也是指日可待。

但另一方面,我們卻發現傳統文化正在被淺薄地肢解,專業知識侵佔了純文化而成為主流,因此我們在談文化的同時也不能不謹防這一點。

那麼我們在傳統文化中應該汲取什麼樣的智慧?是抱著以管窺豹,不及其餘的態度,還是虛懷若谷,放眼大觀呢?中華傳統文化包羅甚廣,卻又圓融無礙,背後的道理何在?

金岳霖先生指出:「中國思想中最崇高的概念似乎是道。所謂行道、修道、得道,都是以道為最終的目標。思想與感情兩方面的最基本的原動力似乎也是道。」道,是整個中華文化的最高追求,也是通貫諸子百家思想的一條主線。

曾經讀過一首《悟道詩》云: 盡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遍隴頭雲; 歸來偶捻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

這首反映了中華文化認知的特點,就是最高的智慧並不是習得的,而是覺悟。「道」不是一種知識,而是一種境界,是通過自家實踐體會達到的。道才是中華文化的核心密碼。道即是心,心即是道。道為體,德為用。這裡有三個關鍵詞:心、道、德。

心是道的源泉,道是德的根本。致良知四合院認為,人與人的差別,本質上就是心靈品質高低的差別。人生的最大戰略就是提升心靈品質。心靈品質提升,道隨之提升,仁愛、智慧、胸懷和能量這四種主要的德以及無數的德也隨之提升,事業的成就自然隨之提升。心靈品質提升一分,道就增加一分,德就增多一分,事業就增長一分。有怎樣的心,就有怎樣的道,就有怎樣的德,就成就怎樣的事業。

王陽明先生在龍場悟道,就是顯著提升了心靈品質,因而擁有了相當程度的道,自然擁有了相當程度的仁愛、智慧、胸懷和能量,一年後首倡知行合一。隨後,王陽明先生繼續提升心靈品質,開發心靈寶藏,道的層面繼續提升,仁愛、智慧、胸懷和能量也隨之提升,最終確立了致良知學說,並以此造福社會。最後,王陽明先生以聖賢之心體悟聖賢之道,成就聖賢之德,建立聖賢之功,確立聖賢之言,史稱「三不朽」聖賢。

傳統文化是一種價值取向,是一種觀念,是肇始於過去融溶於現在直達未來的一種意識趨勢和存在。致良知四合院作為公益性的開放性的陽明心學學習和實踐平台,致力於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提煉陽明心學的智慧,服務人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網 的精彩文章:

從推特換「卿」看美國制度缺陷
盤點全球最獨特的道路,走過一條算你厲害!

TAG:光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