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人生第一次「裸奔」,拜最了解我的大數據所賜

人生第一次「裸奔」,拜最了解我的大數據所賜

1、一個OK按鈕,換一個美國總統

《紙牌屋》第四季里,為了競選總統,候選人康威靠好友的搜索引擎Polly hop收集網民的數據進行分析;

木下也不甘示弱,直接用了更厲害的武器監控分析網民的行為,引導選民投票。

如今,這一幕終於變成了現實。

因為一場舉世矚目的「泄露門」事件,馬克·扎克伯格很有可能面臨2000000000000美元的罰款,比Facebook市值的四倍還多,堪稱滅頂之災。

非死不可,已經成了最近一周來這個全球最大的社交網路的新外號。甚至有人開玩笑道:最近去抄底FB,你絕對會變成一個百萬富翁。

Facebook被指控的罪名可謂是前無古人——竊取5000萬用戶的數據,然後誘導他們在大選中投票。

據英美多家媒體的調查,一家名為劍橋分析的數據分析公司,設計了一款性格測試APP,以5美元的一次的價格吸引了32萬用戶點下了同意把信息授權給第三方程序的按鈕,並出賣了自己在FB上的所有好友關係。

這個性格測試讓劍橋公司掌握了32萬用戶輻射出的5000萬好友的個人信息,通過使用習慣分析出用戶的政治傾向,然後開始給他們「私人訂製」消息來洗腦——

支持特朗普的深紅派,就專門給他們推送標題黨的內容固化政治陣營;

對於搖擺不定的選民,就推送政治偏向性很強的新聞;

對可能是民主黨的支持者,甚至會捏造出一些專門黑希拉里的假新聞,影響他們的投票。

《國土安全》第六季中,也有水軍公司捏造假新聞,對候任總統發動信息戰的情節。

照著當前社交網路的使用頻率,用戶在刷著Facebook的過程中,不知不覺中就被潛移默化地影響了。

簡單地說:泄露用戶信息,分析用戶畫像,然後引導用戶投票。

隨後,劍橋分析公司不僅被扒出有美俄雙重背景,公司的副總裁還是特朗普的前顧問,這似乎讓這場數據泄漏事件牽扯到了更為弔詭的政治陰謀。

當初奔著心理測試去的32萬人一定沒想到:點下授權登錄第三方應用的OK按鈕,成本竟然是換一個美國總統。

2、天底下沒有馬雲不知道的事

除了震驚,對Facebook泄露門的另一個聲音是:一件大家都知道早晚會發生的事情,終於通過一系列報道被做實了。

沒錯,大數據比你自己更了解你,早已成了21世紀的共識。

在這一點上,還真別只嘲笑人家美國企業是奸商,類似的事情在我們身邊更是一個比一個常見。

回想十年前,也有信息泄露事件。但也只是買個房子以後一周三次被問要不要裝修要不要出租要不要商鋪,畢業五年之後還天天被打電話讓你參加各種校招的程度。

如今,大數據可就厲害多了。它不僅能告訴你中國人有多想生男孩,還能告訴你中國哪裡的女人胸最小。

內衣里的事兒,他們是怎麼知道的呢?

就拿Facebook用的招——用戶服務協議——來說,年初的X付寶年度賬單也玩的爐火純青。不管你的年度關鍵詞是潮、是溫暖、還是遠方,都不能倖免被一個默認勾選的、字體極小的「X麻服務協議按鈕」所迷惑。

下圖這段翻譯成人話就是:我們可以將用戶的數據賣給第三方,並且對造成的任何風險概不負責,騷擾電話也包括在內哦。

嚇得害怕被泄露隱私的大家趕緊去X付寶授權管理里看了下:嗯,還好我15年我就已經被騙授權過了。

再比如,經常有網友懷疑自己身邊發生了「大數據靈異事件」。

今年1月,網友@互聯網路人稱:自己摘草莓後,今X頭條就推薦了草莓。此前他既未在今X頭條搜索草莓相關辭彙,也沒有點擊相關文章。因此,他懷疑APP是利用麥克風許可權竊聽了自己的談話內容。

隨後,這種——我絕對沒有搜過這東西,但卻收到了推送——的靈異故事遍布了神州大地

雖然《紐約時報》早就曝光過Google Play內有超過250個遊戲都會適配一種特別的軟體來監聽用戶家中的電視觀看習慣,然後提供給廣告商。

但據X日頭條謙虛的解釋,他們目前的技術還不足以掌握竊取麥克風的技術。

因此也有人說這大概是文科生的被害妄想症。根本用不著這麼這麼高深的技術嘛,就算不竊聽麥克風,他們也有一萬種方法掌控你的動向——

有的基於支付信息,比如你買了個新手機,馬上就推薦配套的手機殼和保護膜;

有的是允許獲取你位置的許可權,坐高鐵去北京,路上刷刷手機,熱門、推送都是北京的景點和酒店;

有的是掌控了熟人的使用習慣,閨蜜買了一根口紅,你就會被推薦同樣的色號;

也有的是APP之間的通力合作,在抖X上點贊了哪個短視頻,這個視頻的BGM保準兒就會出現在第二天的X易雲音樂日推上。

不信你去安卓應用商店裡瞄一眼,有網友專門做過調查——排名最靠前的10款手電筒APP里,有7款要求獲得打開WiFi,4款要求獲得定位,還有2款要求檢索正在運行的應用。

天知道它們要打著手電筒,照亮誰的隱私?

3、方便了你,也扒光了你

在這種商家互助互利的歡樂氣氛中,用戶就如同在X光機中的透明人被一覽無餘,沒有一塊遮羞布。

被扒光之後,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辦多了——打上麻醉,動手解剖。

Facebook醜聞的揭露者、劍橋分析公司的前員工Christopher Wylie爆料道:「廣告主幾乎可以便捷地知道所有FB用戶的信息,前提是他們出得起錢。」

當然,為了不讓用戶反感,這些出得起錢的商家們通常不會表現出太過赤裸裸的慾望。

你會發現,電商每次推薦商品,都會打著「我最懂你」的旗號,讓一出出通過的出賣隱私造成的靈異事件顯得異常貼心。

這是件好事兒嗎?對於一部分人說,是的。畢竟被懂得、被認同是如今孤單年輕人們最渴望的事情,久而久之甚至會產生依賴性。

然後,極度依賴這種服務的老用戶就又上鉤了。此前,就有某電影購票APP的用戶吐槽:同一影院、同一場次的同一電影,黑鑽賬號(會員級別最高)、青銅賬號和小白賬號三者顯示的價格依次下降

無獨有偶,某打車軟體上也經常發生:去同一個地方,高級會員比普通會員估價高;加價打過幾次車,下次你的初始報價就會比別人貴;或者在常用出發點打車,比500米外的地方要貴20%的情況

這種價格的差距,有個專有名詞叫做——互聯網殺熟

簡單來說,就是根據顧客以往的消費記錄,判斷你的價格承受能力,從而把用戶分為三六九等,進行差異化定價的策略。

以前傳統商業的時候大家一樣坑,如今大數據精準靶向坑人時代則可以精確的計算出多深的坑適合你。

而正因為老用戶對服務已經產生了依賴性,就算髮現了被坑,你會因為拿不到運營商的優惠而更換用了七八年的手機號嗎?擺明了90%的用戶都不會畢竟在幾乎所有APP都綁定手機號的當下,換個號碼工程量太大了。

結果就是殺了你,你還只能自己咽下去,真 · 一個個佛系互聯網公司,不殺生只殺熟。

同理,不只是殺熟。看你消費能力不行,給你發假貨;看你定位附近沒有這個品牌的專賣店,給你發高仿;看你很少退貨,說明顧客性格包子,給你發次品——同樣是電商平台善用的手段。

上面的還只是經濟層面,這次Facebook泄露門事件最可怕的一點就在於:

之前或許大家還對隱私泄露習以為常,覺得頂多被坑幾塊錢。萬萬沒想到,自己在社交網路上的軌跡,竟然也能被卷進政治運動里。

這不禁讓人產生擔憂,當我們的日常行為一筆筆被大數據記錄。一旦加以誘導,置身於社會群體中的個體連自己都無法分辨,作出的決策是出於個人最本源的意識,還是出於集體意志的輻射。

4、光著身子繼續走下去

互聯網在面世之初,就被冠以「透明」美譽。

然而曾任阿里巴巴副總裁的塗子沛卻掀了它的老底:「自從演算法誕生以來,就以競爭性商業機密的理由,一直在黑暗、封閉的空間中生長。」

尤其是近來頻發的大數據作惡事件,更讓人愈發懷疑:與其說是彼此透明,大數據和用戶在這樣的權力結構下,其實更像站在一隻望遠鏡兩頭對視的人——

一方看到了對方無限放大清晰的像,另一方則只能看到一個極度縮小的黑點。

在這種信息不對等之下,久而久之,你只能看到他們以為你喜歡的那些。你偶爾也會產生不解:我好端端一個人,憑什麼被你們這些軟體來限制該看什麼。

可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對不起,你在資料庫里已經是這個固定的側寫了。因為當你我能看到的世界都被限制在這一方寸之間,才好傻乎乎地被牽著走。

誠然,作為互聯網時代的石油,大數據的確給人類帶來了很多便利。它本就是一個中性的工具,見證著歷史的巨變。

據統計,全球數據總量正以每兩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長。預計到2020年這個數字將達到40ZB,也就是400億個1TB的移動硬碟的儲存量,而這些數據中的四分之三全部是個人信息。

可遺憾的是,在如此大體量的數據可能帶來的商機誘惑下,絕大多數互聯網企業都是沒有底線的

同時,在怎麼獲得與使用用戶數據才是合理合法的問題上,目前不管哪個國家的法律和判例,也都處於嚴重滯後狀態。

Facebook泄露門的最新進展是,扎克伯克站出來道了歉卻依然沒有平息用戶的憤怒。而外國已經有人在教如何註銷自己的Facebook賬戶了

殊不知,關閉一個社交賬號能帶來的對自己隱私的保護效果,也就是吃雞遊戲里撿到個一級頭的程度。手機那頭的對方抄起把AWM,就能將不堪一擊的你爆頭。

你看,活在大數據時代的洪流下,受過益的我們除了吐槽,好像也沒有立場、更沒有還手之力去抵禦這些有意無意的侵犯了。

只能默默地關掉通訊錄、麥克風、位置許可權,騙自己有用,然後光著身子繼續走下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ista看天下 的精彩文章:

清宮無聊小分隊的玫瑰花露水
科學家說,少壯「吃雞」,老年痴呆

TAG:Vista看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