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從茶樓小二到身價349億,90歲李嘉誠揮別江湖。香港的「超人」時代終結了

從茶樓小二到身價349億,90歲李嘉誠揮別江湖。香港的「超人」時代終結了


這是司馬推送的第 

690 

個與眾不同的人




2018年的早春,空氣中充滿了告別的意味。




3月16號,將滿90歲李嘉誠正式宣布退休,卸任長江和記事業有限公司主席,長子李澤鉅接班。




年少失學、喪父,那個普通的潮州少年、曾在茶樓里的跑堂,成為身價349億美金的世界富豪。

敬愛他的人評價他:一年一首富,百年李嘉誠;

厭惡他的人則吶喊:別讓李嘉誠跑了。




是非功過,恐怕要許久之後,才能有更客觀的論定,而李嘉誠的傳奇,與香港交織在一起的一整個時代,在3月16日的下午四點半,體面地謝了個幕。





 


 


「我已經儘力,李澤鉅很OK!」



3月16號下午四點半,

90歲的李嘉誠在公司業績發布會上宣布正式退休,順便針對高房價的問題,給了年輕人一個擇偶建議:如果她要有車有樓才肯結婚,那叫她早點找別人吧。




直播間里的彈幕被「大笑」的表情淹沒。那個眼神明亮思路清晰的90歲老人,讓一場端肅的謝幕,變成了亦莊亦諧的個人魅力秀。






潮汕人有句話:賺錢沒人能賺過李嘉誠。香港人把「超人」的美譽加給他,也親切地叫他李生。


 


曾到茶樓里跑過堂,當過推銷員,卻憑著白手起家創辦亞洲最具影響力,生意遍及全球52個國家,旗下員工多達30萬人的企業集團,身價349億美金。


 


他的商業帝國從房地產到石油業,通訊到超市,涉及你能想像到的所有領域。如今,這個商海里搏擊了半個世紀的老人,在晴好的夕陽里笑著鞠了躬。




香港城的夜幕慢慢深沉。

李家的城,終於換了寨主,而城頭旗號不改,燈火明滅,他始終是那個幕後的掌控者。




李嘉誠:江湖,再見!




1928年7月29日,


李嘉誠出生於廣東潮州的一個書香門第,


他的父親是教書先生,


原本日子還過得去,


但自從日軍發動侵華戰爭之後,


當時年僅十歲的少年,


就必須面對擺在他面前的三大現實:


戰亂、憂患和貧困。


回憶起小時候,


李嘉誠用了四個字概括:

沒有童年。





 


「我記得一九三八年,我剛剛讀初中,日軍的飛機就轟炸潮州,一年後我們一家就來了香港避難。」


 


1943年戰爭形勢有所緩和之後,母親和三個弟妹回到了潮州老家,作為家中的長子,15歲的李嘉誠則是和父親留在了香港討生活。




可是不久後父親因為身體不好,患上了肺結核,在當時等於得了

絕症


 


在那個年代討生活很不容易,環境也很苦




為了給病重的父親尋找治病的方子,李嘉誠每天都會去舊書店,翻閱有關醫治肺結核的醫書,然而,父親的身體依然日漸消瘦了下去。


 


在過世前一天,父親用乾瘦的手輕輕撫摸兒子的前額,好一陣子才說了一句話:」阿誠,爸對不起你了,把這個家就交給你了......不管什麼時候你要記住,作學問才是正理啊。」




年少的李嘉誠知道,臨終前的父親希望他能成才,也放不下這一大家子。為了讓父親安心,少年李嘉誠很有自信地安慰道:

「爸爸,我們一家一定會過得好。」







安葬完父親後,他很快就挑起一家人的重擔,


少年不想辜負父親。


可十五歲的孩子能做什麼呢?


當時李嘉誠的第一份工作是到春茗茶樓當跑堂,


後去鐘錶店當過學徒,


到五金廠當過推銷員,塑膠廠當過業務員.....


 

「當初跟爸爸說得那般肯定,


我必須加倍努力才有前途,


無論工作低微都要儘力做好。」







成長在書香門第的他時時牢記著父親臨終的囑託和自己的承諾,除了用心做事,還不忘求學問:





「別人說求學,我則是搶,搶學問。沒錢買書便去買舊書,買老師教高中生的教本,只要有一本辭海和老師的教本,我便可以自修。」


 


因為聰明好學,20歲李嘉誠就被晉陞為塑膠廠的總經理。


 



青年李嘉誠




胸懷遠大的李嘉誠不願意一輩子替人打工,


1950年,他用省吃儉用攢下的5萬塊港幣,


在香港西環筲箕灣創立屬於自己的塑膠廠,


取名長江,寓意

「長江不擇細流,故能浩蕩萬里」。


 



長江塑膠廠舊址




「做人和做生意一樣,有高潮,有低谷,身處逆境時你要學會如何應付。」說起李嘉誠的秘訣,莫過於一個「誠」字。




創業的最初幾年李嘉誠總是碰壁,因為當時只注重產量忽略了質量,結果生意一直沒什麼起色,甚至一度陷入危機。




直到他深刻反思,狠抓質量,工廠才慢慢出現轉機,不過要說真正意義上成功的是那一回......




1955年,他準備付運一批塑膠玩具,訂貨的貿易公司卻在最後一刻突然要求取消訂單。


 




按照合同可以要求賠償,李嘉誠卻真誠地和對方說:





「這些貨物不愁客人,損失就不用賠了,以後如果機會我們可建立更好的關係。」


 


後來他都忘記了這件事,不久後李嘉誠開始做塑膠花,突然有個美國人找過來,一口氣下了六個月的訂單,特別爽快。


 


原來,這個美國人恰好跟之前取消訂單的公司負責人認識,他是那人介紹來的,李嘉誠由此知道:

「一件看來是吃虧的事,往往變成有利,以誠待人,路會越走越寬。」


 






接下這個大單之後,


李嘉誠的長江廠迅速打開知名度,


特別是塑膠花生意越做越大,


為他帶來數千萬港元的盈利,


一時間,長江躍而成為


世界最大的塑膠花生產廠家,


而李嘉誠也成了名噪一時的「塑膠花大王」。







小有成就的李嘉誠並沒有被沖昏頭腦,他深知居安思危的道理,沒有什麼生意是能夠一成不變的,而要時時走在別人的前頭,就得時時更新知識,注意周遭環境發生的變化。


 


他很快注意到戰後香港人口不斷增加,從戰時的六十萬,到七十年代的四百萬,因為地少人多,大大地刺激了房地產的發展。




頗有遠見的李嘉誠就用多餘的資金買了不少地產,一下賺得盆缽金滿,看著香港工業日漸蕭條,房地產行業卻如日中天,

他果決地做了個決定:放棄工業,轉而投資地產。


 



李嘉誠策劃發展的第一項物業──長江工業大廈




投身地產行業之後,不忘當初對父親承諾,立志出人頭地做一番事業的李嘉誠,為自己設立的首個目標就是:

超過置地。


 


置地是英資企業,當時實力遠超所有地產公司,要超越它根本是不可能的事,當

時40多歲的的李嘉誠,

目標明確又頗有遠見,

精力充沛得就像一個披荊斬棘的戰士,他

總是能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1972年,他將公司掛牌上市。1977年,長江便取得中環地鐵上蓋的發展權,超過了置地。1979年,李嘉誠宣布從滙豐銀行買入英資第二大洋行——和記黃埔,取得控制權,打破了自開埠以來,英資集團一直操縱香港經濟居於主導地位的局面。


 


因為李嘉誠,香港經濟迎來新的一頁。


 





曾有香港電台採訪李嘉誠:「李先生,你今天的成功與運氣有多大關係?」他說:





「我不能否認時勢造英雄,但坦白一點說,我創業初期幾乎百分之百不靠運氣,而是靠辛苦工作賺錢,投入地工作很重要。」




直到現在,李嘉誠仍然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無論晚上他何時睡覺,每天早上五點五十九分鬧鐘響起,他一定會雷打不動地起床,伴隨著電台的新聞報告,一天開始了。


 


一踏進辦公室,就有人拿著文件等他簽字,剛坐定就得隨時做好接聽工作電話的準備,還得馬不停蹄地忙著去視察項目......全天下來,忙忙碌碌,不容許有片刻的懈怠。


 


很多時候深夜還在接聽電話:

「有時幾部電話一同響起,兩邊你都要照顧到,我也習慣了這種節奏,也明白身處這個職位便有這種負擔。」





 


但無論多忙,從創業至今李嘉誠一直保持著兩個習慣:


 



一呢,睡覺之前一定要看書,非專業書籍他會抓重點看,如果跟公司的專業有關,就算再難他也會把它看完;




二呢,晚飯之後,一定要看幾十分鐘的英文電視,不僅看,還要跟著大聲說,因為「怕落伍」。


 


因為時時不忘更新知識,他的遠見也是超出常人許多。


 


1982年,中英兩國談判的時候,是香港股市和物業市場低落的時候,大量物業被低價拋售,越是這個時候,眼光犀利的李嘉誠越是大刀闊斧地投資。


 


李嘉誠回憶說:





「我記得只用了一兩億元,便買到第六號貨櫃碼頭的四個泊位,後來的第七號碼頭卻要四十多億元才投得。」




也正是當時速戰速決,如今李嘉誠旗下的HIT公司才成為世界領先的

國際貨櫃碼頭投資公司,地位不可撼動,同時也為他開跨國公司打下了基礎。








為李嘉誠工作了十年的外國人馬世民評價李嘉誠:他總是速戰速決,

他的成功離不開連串的好交易




當公司發展越來越快之後,香港已經撐不下李嘉誠的野心,他開始把目光瞄向了海外。


 


1986年,李嘉誠投資三十四億元收購加拿大赫斯基石油公司;1991年李嘉誠開始進軍英國貨櫃碼頭業,三年後,他全資擁有當地第一貨櫃港菲利斯杜;1998年初,他再收購英國兩個港口,重點發展港口跨國業務......


 


他馬不停蹄地在海外擴張,很難想像吧,彈丸之地的香港居然正操縱著全球最大的貨櫃吞吐量,當時在世界市場上佔有率達到11%,因為這些成果非凡的投資,老外也對他刮目相看,欣賞有加:「歐洲很多個國家,包括德國,荷蘭都很歡迎我們前往投資。」





 李嘉誠作為英國某市最大僱主出席所投資通訊公司的揭幕儀式




李嘉誠回憶說,加拿大赫斯基是他第一次進行大規模海外投資,其實最初回報並不理想,反而令公司負債急升,但他反而動用三十五億元全盤收購赫斯基,掌握管理權。


 


別人很難理解這樣的行為,李嘉誠卻說:「在世界市場劇烈的競爭當中,付出多一點,就贏得多一點。」


 


這樣的魄力和雄心勃勃,讓李嘉誠的海外投資很快擴展至世界二十四個國家,旗下擁有四間上市公司,六萬名員工,除港口業務外,還涉及通訊、酒店、零售.....


 



在海外的投資非常成功,李嘉誠意氣風發地走在國外的林蔭道上




越是香港經濟低迷,他越是大張旗鼓地展開投資:「因為我總是提前做好準備,所以好的時候不會看得太好,壞的時候也不至於看得太差。」

(就是這麼霸氣~)




從房地產到港口碼頭,國內到海外,最終李嘉誠總是能獲得想要的成功,正因為商業眼光穩、准、狠,他還在江湖上得了個名號:

李超人。




而回憶起大肆海外投資的初衷,他這樣說:「我經常想,中國這麼多年來,大多數朝東南亞發展,較少到西方國家開創事業,但我堅信我們的事業可以擴展到全世界,如果我沒有一個大理想,公司永遠不會發展到後來的規模。」


 


1988年,李嘉誠開始躋身世界富豪的行列;

1991年,李嘉誠的長實集團擁有資產已達1200億港元;

1999年,李嘉誠被福布斯雜誌評為亞洲首富,此後連續15年穩居華人首富的寶座。根據2018福布斯排名,李嘉誠以354美金的資產位居世界富豪榜第24位。








李嘉誠成了亞洲最富有的人,不過當財富越積累越多之後,他卻經常問自己:人生是否有錢便會快樂?





最初他會覺得很迷惘,後來終於想通了,覺得「多賺錢沒什麼不好,但一有機會便用錢,這樣賺錢才有意義。」


 


早在1980年,李嘉誠就成立基金會,主要針對教育和醫療領域做出捐助。


 


一方面因為父親是因病去世的,他更想儘力幫助那些貧病之人;另一方面因為戰亂,李嘉誠很早就輟學了,深知沒有書讀的無奈,同時也為了慰藉兒時失學的痛苦。





決心做慈善之後,他第一件事就是回到家鄉潮州,建了一所汕頭大學,設立醫學院,童年的夢想終於成真。


 


最雷厲風行的慈善記錄是,他曾在兩個月內拜訪國內外三個地方,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北京大學,劍橋大學......只為捐助兩億港元給他們作為教育和醫療用途。




截止今年,李嘉誠基金會捐款已超過200億港元,其中超過80%用於支持大中華地區的項目,而他創辦的中國唯一私人資助的公立大學汕頭大學是核心項目,至今支持款已超過100億港元。




李嘉誠說,「當你想起人生只是短短的旅程,便希望趁著有能力做事的時候,盡量在世上播下好的種子,這是值得的。」


 







但你或許不會想到,做慈善一擲千金的華人首富,兩元硬幣掉到地上了卻還要撿起來。


 


某天早晨,往袋裡拿鑰匙時,一枚兩元硬幣滾到了車底下,車一開動就會滾進陰暗的溝渠,於是他蹲下來想去撿,有人見狀前來幫忙,李嘉誠收回兩元錢,掏出一百元給對方。有人問你為什麼要這樣做?他說:





「要是我不拾起來這兩元,這兩元便很可能在世界上消失了,但是拾起來之後,給了幫助拾起來的人一百元,這些錢都是不會消失的。

總而言之,錢可以用,但不可以浪費。」







這樣的華人首富,真的是很可愛。




私下裡李嘉誠也是非常平易近人,雖貴為富豪卻從不擺架子,深受年輕人的喜歡,記得當年在香港中文大學接受榮譽博士學位的時候,很多大學生搶著跟他拍照:




「我是一介商人,能讓大學生喜歡和我一起拍照,我感到很光榮。」







回望李嘉誠的一生,他從茶館的跑堂小二躋身世界富豪行列,按理說沒什麼好奮鬥的了,但即使到了90歲高齡,他依然精力充沛地面對工作。




「名成利就,功成身退」這四個字,對李超人來講似乎有點難,也有

人問,

「李先生,你既然已經是世界富豪了,為什麼還這麼努力工作?」


 


他說,「第一,這是一種挑戰,第二,我是上市公司的最高負責人,得對股東負責,第三,當你想做一些對人生有意義的事,有錢隨時可以做到,如果等到想用錢的時候才去賺錢,會很困難。







賺了一輩子錢,名利雙收的他,心底里卻不那麼喜歡曝光在公眾視野。




他經營的長江集團曾是海外和內地投資最多的香港公司,作為集團的老大,李嘉誠和很多政界領袖都關係不錯,還被認為是「國際舞台上接觸面最廣泛的香港商人。


 


但他卻公開說過:

「我已經夠樹大招風,現在什麼事,無論孰真孰假,傳媒都會寫我的名字上去,雜誌把我登在封面上來增加銷量。這對我來說,很辛苦,是一種壓力。」







對這位首富來說,最令他放鬆的時刻是跟家人一起出外度假,「我在香港吃雪糕會胃痛,但是你不會相信,我外出遊玩時吃雪糕卻不會胃痛,因為生活不緊張了,

當我穿著便服,便鞋就可以隨處逛公園,又沒有人認識我,那種感覺很開心。」


 


一生志在千里,也知似水流年。今年3月16日,這個忙碌了一輩子的90歲老人正式宣布退休:「我已經盡了我的力,自從我公司第一次上市到現在,46年來我自己沒有拿過薪水,退休後我每年只拿5000元(港幣)。」




他終於能歇一歇,拿著普通人的退休工資,正式回歸到普通人的日常里了。


 





不過,雖然已經宣布退休,李嘉誠對記者們說,自己還會回辦公室工作,繼續擔任高級顧問的位置。




「只要有一天能做事,我就會盡量做好事情,做應該做的事情。」


 


今年即將迎來 90 歲生日的李嘉誠,看上去依然年輕,擁有健康的體魄,樂觀的心態。李嘉誠謝幕,宣告香港「超人」時代終結。司馬想,我們唯一能給叱吒江湖的老爺子送上的,就是敬意。





本文圖片源自紀錄片《李嘉誠傳》


部分圖片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束光 的精彩文章:

沒有她,就不會有劉歡那英毛阿敏。這個堅持為「流氓」寫歌的82歲奶奶,卻讓觀眾三次起立致敬
網紅奶奶曬出狗狗和孫女的日常,不擺拍不PS卻萌化了27萬網友

TAG:有束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