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90後口中的不想上班和不想工作,完全是兩回事

90後口中的不想上班和不想工作,完全是兩回事

導語:

現在的90後年輕人,為什麼都漸漸的不願意上班了?

看到這個問題,大家肯定心裡又開始暗地裡吐槽年輕人自甘墮落、懶惰不上進...但是今天我不是想討論的這個。

GIF

1、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一個觀點:「上班」和「工作」完全是兩回事。大部分人口中所說自己「不想上班」,其實並非「不想工作」。

我偶然在一個貼吧里看到一個網友的描述,深感非常貼切。

【上班】帶有一種勉強的、不情願的、被動的意義。

「混日子」是上班族的普遍心態,因為收入不高,但又不能沒有這份收入,所以「焦慮症」患者的比例也相對高一些。

當然,也有一些人因慣性使然,也就是說上著上著也就習慣了,他們對生活的質量要求也不高,所以「混來的日子」對他們而然就是最好的日子。

這是一種個人與公司之間的「商業交易行為」,公司付費購買你的勞動時間,你就必須按照公司的規章制度,在規定時間到規定地點去做規定的事情。

GIF

【工作】帶有一種積極的、並不單純的意義。

為了不被別人歧視為無業者的、有奮鬥目標並能結合自身能力的、想要在工作中實現自身價值並能樂在其中的人做的事情。

所以不要混淆了「上班」和「工作」的概念。那些整天嚷嚷著不想上班的人,可能只是不想上班,而非不想工作。

工作有很強的驅動力,也是一個人安身立命或實現自我價值的手段之一。

那麼,界定清楚了「上班」的真正含義,我們就來看看現在的年輕人為什麼不想上班。

2、

一個人住在這城市

為了填飽肚子就已筋疲力盡

還談什麼理想那是我們的美夢

夢醒後還是依然奔波在風雨的街頭

有時候想哭就把淚掩進一腔熱血的胸口

公車上 我睡過了車站

一路上 我望著霓虹的北京

我的理想把我丟在這個擁擠的人潮

車窗外已經是一片白雪茫茫

又一個四季在輪迴

而我一無所獲的坐在街頭

只有理想在支撐著那些麻木的血肉

上班之際偶然聽到同事在哼著歌,仔細一聽是民謠歌手趙雷的《理想》,想來歌詞也是很貼切的形容了迷茫的這代年輕人。

「看似選擇很多的年輕人 其實別無選擇」。

在以前的年代,通訊和互聯網還沒有那麼發達,人與人之間的生活形式相對貧乏簡單。

那時的人工作和生活的重心都在自己所在的圈子裡,並不了解外面的世界,其他人是如何生活的。

處於目前的互聯網時代,信息更加公開透明,大到世界,小到身邊,你可以看到每一個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狀態。

通過各式各樣的社交媒體我們主動或是被動的接收著這些信息:

誰誰誰出國讀書了,誰誰誰創業了,誰誰誰一邊環遊世界一邊賺錢了...

再加上各類媒體和廣告每天都在變著花樣供應著各種「精緻」的生活方式,大肆宣揚著:

白領就該喝每天喝著星巴克的咖啡,戴著品牌手錶;

中產標配就是一房一車,一年兩次國外旅遊;

月薪兩萬的女孩都是背著channel上班;

頂級富豪就是怎樣一擲千金買下豪宅...

一方面,不同階層的人毫無保留地看到了跨階層的不同生活狀態;

另一方面,社會也越來越鼓吹同一種價值觀和成功標準。漸漸地,所有人都被社會擠到了同一個地方,向著同一個方向奮鬥。

於是那些無法突破現狀的人,只能一邊羨慕著別人的生活,想要努力改善自己,一邊又缺乏奮鬥的鬥志與能力,於是挫敗不斷。

最後只能淪為社會的邊緣人,一日日重複上著沒有希望的班,不認命地活著。

3、

然而,還有一部分人做出不上班的決策,這類人又分成幾個部分;

消極選擇

混吃混喝家裡蹲

在不上班的人群中,這一類人混吃等死、得過且過的消極狀態。

他們大多選擇回家啃老、家裡蹲、變賣已有資產坐吃山空,但這種現象多見於家庭條件富足者。

其實「啃老族」已不是什麼新鮮概念了,而「蹲族」這個新詞又出現在了人們的視線之中。

「蹲族」,顧名思義,即不上班、整天蹲在家裡無所事事的無業青年,多存在於北上廣深等競爭激烈的一線城市。

這群人的人物畫像是這樣的:

高學歷、無業、既不熱血也不奮鬥,他們在一線城市裡租房混日子,回不去家也留不下來,終日無所事事。」

「蹲族」這一時代的產物,充分驗證了那句段子「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真的好舒服」。

我有時甚至就想,萬事存在即有道理。

是不是我們這個時代有點過於鼓吹「努力」了,以至於每個人都像上緊了發條般,好像不努力的人生就失去了價值一般。

明明有些人就是天性浪漫自由、對什麼都不感興趣,卻被這個社會的價值觀逼得不得不上進,拚命去尋找值得自己奮鬥一生的目標。

而對於那些出身在大城市,或者家庭富裕到即使不工作也可以衣食無憂的人來說,不上班也可以靠已有資產舒舒服服地活著,再不濟在北上廣賣套房,也可以支撐個好幾年。

我的一個朋友告訴我,她身邊就有這樣的人存在。以前她一直好奇為什麼他們整天不上班也有錢花,有一天實在憋不住開口詢問原因後才知道:

原來他們沒錢花了就賣套房,賣個幾百萬又可以過個好幾年。

積極選擇

自己當自己的boss

積極的不上班的狀態就比較複雜了,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都從「為別人打工」,轉變成了「當自己的老闆」。

* 創業*

這類人中男生居多,他們大多目標性強,不喜歡被條條框框約束,不一定性格外向、有領導力,但大多不受約束、渴望財務自由。

創業比較適合那些有一定人脈資源和獨立想法,並且抗壓能力較強、接受充實忙碌狀態的人。

而創業是否能成功也諸多因素有關:前期投入、店鋪定位、經營管理、品牌營銷等等。

但是,至少我身邊創業的人中,沒有日子能過得很輕鬆自在的。

GIF

* 自由職業*

自由職業也佔據很大一部分,我身邊做自由職業的朋友就五花八門了:自媒體人、自由撰稿人、旅遊體驗師、飾品手工人、攝影師、糕點師等。

自由職業它更多依賴於一個人的某項特殊技能,基本上那些能靠自由職業生活的人,在自己的專屬領域都有一定人脈資源且極其自律。

至於外界怎麼評價這類的成功與否,那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 斜杠青年*---新時代的產物

斜杠青年為何人,即同時做著好幾件事的年輕人。我第一次聽到這個名詞是在一次線下活動的自我介紹會上。

GIF

主持人率先站起來給大家大方的介紹自己就提到了斜杠青年這個詞。

多元的時代里,互聯網使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溝通變得更加便捷,遠程辦公和線上工作的便利性使一個人擁有了同時做好幾件事的可能性。

身邊那個白天看上去默默無聞的同事,也許下班以後會在家繼續搗鼓一些別的酷炫事情。

快節奏的生活和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時代背景下,我們越來越不安於一次只做一件事情。

有一邊上班一邊運營著自己自媒體的;

有自由攝影師同時開著一家手作淘寶店的;

也有一邊開著咖啡廳一邊運營著自己的廣告工作室的;

還有一邊上著班一邊運營著公眾號、當著自由攝影師的;

GIF

誰也不知道自己現在所從事的職業,哪天就成了夕陽行業,或受政策影響、面臨淘汰。

再者,也確實是興趣廣泛且好奇心旺盛,在現有工作無法滿足自己興趣的前提下,總想做點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彌補工作以外的空白。

心理學自媒體Knowyourself寫過一篇與「斜杠一代」有關的文章,試圖分析斜杠背後的原因,文章里得出的結論是:

在斜杠風潮背後,反映的是趨於疲軟的全球經濟形勢,和年輕人越來越強烈的不安全感。

選擇斜杠,是因為許多人不再相信社會的穩定性,也不相信依靠長期勤懇的努力便能獲得成功和階級的躍升。

誠然,想要單純依靠朝九晚五的工作實現突破式地財富增長太困難了。

就拿現在最熱門、薪資最高的程序員來說,勤勤懇懇、不分晝夜,冒著提前禿頂和猝死的風險賣力工作十來年,可能也不過年薪百萬,這還是國內外混得頂尖的那一撥人。

可,一百萬可以在北上廣深做什麼呢?

但在時代風潮變化之前,多學種姿勢自我防禦,總歸是不會錯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那邊 的精彩文章:

「我在美國20年,以為自己是美國人,可現在他們叫我滾出去」
怎樣技術移民到加拿大,一看你就明白了

TAG:海那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