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製造」神話破滅,日經揪三大元兇
【Technews科技新報】神戶制鋼、日產汽車、川崎重工、三菱材料等日本企業數據造假醜聞頻傳,一直以高品質聲譽為傲的日本人心中不禁要問,到底是哪個螺絲鬆了?日經新聞抽絲剝繭,找出根本原因,他們認為答案有 3 個方面,一個是勞動力短缺,以及管理層和一線工人之間的裂痕,還有太高的品質標準。
3 月初公布的神戶制鋼調查報告顯示,神戶制鋼主要收入鋁和銅業務陷入營運危機,為了改變這種狀況,神戶制鋼在無法滿足生產力的狀態下仍決定接受訂單。在品質保證部門負責人的指導下從 1992 年就開始偽造數據,該人後來晉陞為副總裁,但從未向董事會報告違規行為。
神戶制鋼起源於 20 世紀初日本頂尖貿易公司之一 Suzuki Shoten。多元化經營策略下現在有 7 個主要業務,包括鋼鐵、鋁和銅以及電力,每個業務部門都高度獨立,就像不同的公司。
這種高度分割的結構在公司內部形成孤島,阻礙溝通,播下麻煩的種子,而管理層和工人之間的摩擦更加劇這種情況。去年公布的調查報告發現,管理層一面倒批評生產工人未能舉報數據偽造的情況。三菱材料總裁也是指責數據篡改是底下人所為。
在戰後經濟繁榮時期生意興隆時,管理層以晉陞和利益獎勵工廠工人,一線員工積極致力於提高產品品質,共同推升日本製造風靡世界。1990 年代爆發日本經濟泡沫,隨著日元飆升,製造商開始一系列重組工作,許多工廠遷往海外。隨著管理層越來越注重利潤,工人再也沒有時間專註在產品品質上。
至於日產醜聞也是導因於削減成本。由於工廠沒有足夠的品質檢查員,因此省略審查程序,且管理層和員工之間有脫節,不知道工人根本不夠。事實上,日本整個製造業面臨嚴峻的勞動力短缺,在品質控制方面尤其激烈,因這在製造業並不是特別受歡迎的領域。
來自求職網站 En-japan 數據顯示,2014 年 3 月至 2018 年 3 月期間,電氣和電子零件品質控制職位的工作機會數量大增 350%,機械、機電一體化和汽車領域的工作機會成長約 400%,製造商非常渴望找到工人,因此取消年齡限制。
生產線工人也很難找到。截至 2018 年 1 月,便利店兼職員工平均時薪比 3 年前上漲 4%,而製造業時薪上漲 13%。但是,提高工資還不足以彌補工人短缺,許多製造商都仰賴臨時員工為最後手段,但即使他們能夠找到足夠的申請人,臨時工會出現另一個問題,即難以維護品質。
另一個問題是,品質標準過高。為了在日本過度擁擠的市場競爭,製造商和材料製造商必須提供越來越高品質的產品,甚至超出嚴格必要的水平。相比之下,德國領先材料製造商只需提供符合公認標準的歐洲汽車製造商產品,減少過度追求高品質的成本。
即使日本業界有一個潛規則,即只要獲得客戶同意,日本製造商可以交付低於合約規定的商定品質標準產品,但這潛規則在美國或歐洲市場並不適用,他們一切按合約走。
報導認為,修復日本製造聲譽不僅需要管理層和工作人員的合作,而且還要考慮企業和客戶對品質要求的新思路。
(首圖來源:Flickr/Steve SnodgrassCC BY 2.0)
如需獲取更多資訊,請關注微信公眾賬號:Technews科技新報
在科技產業研究機構做公關多年,本身對科技新聞很有感,擅長操作科技新聞議題,關心產業趨勢,科技業品牌、行銷、策略布局等,工作之餘喜歡以書寫參與與刻劃時代。
Latest posts by 黃 嬿未經許可,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複製、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的內容,違者必究。
※因數據泄露Facebook遭傳喚調查,扎克伯格或欠公眾一個道歉
※因比特幣致富的美國富豪,為什麼都搬到波多黎各?
TAG:TechNews |